板书:小学数学课堂“驾重破难”的一道“亮妆”
2014-04-11胡玉兰
胡玉兰
【摘 要】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微型”教案。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说不失为一条佳径。教师要注重设计、呈现、应用板书,以凸显、突破、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
【关键词】板书 小学数学 重难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展示教者的教路,引领学者的学路,体现教材编者的思路,搭建起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立交桥。一般情况下,教学重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使学生掌握重难点却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化一道“亮妆”,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言不失为一条佳径。
一、“有的放矢”设计板书——凸显重难点
采用口头强调的办法是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痕迹的,如果在讲述的同时教师能够从重点内容中提炼出一些关键词,然后简明地写在黑板上,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就能够帮助学生完善整体认识,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网络。例如,教学六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我抓住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特点,根据重难点找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对应边,现在,原来,比值,大小变,形状不变。
另外,板书是数学课堂的书面语言,必须要体现简洁性、美观性、有序性、科学性、重要性、启发性。在设计板书前,教师要对板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例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根据上面提炼的一些关键词,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对应边的比
现在 原来 比值
大小变了 放大——放大后:原来 >1
形状不变 缩小——缩小后:原来 <1
这样的板书,提纲挈领地反映了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教材的重难点,简洁明了。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掌握了学习的要点。
二、“手剥春笋”式呈现板书——突破重难点
板书各个部分的揭示,按时间先后、主次之分都要恰如其分、拿捏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将知识“植入”学生脑中。
1.有“序”地揭示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书写板书,很值得研究。可以边讲边写;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也可以先讨论、分析、归纳再写板书,这些都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几何部分的概念及其有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要突破这些难点,必须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以板书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感知、突破难点。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模型,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有序地整理板书,在板书过程中边揭示边演示。
如:在板书了“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等内容后,马上用多媒体演示各个面,以三组不同的颜色显示相对的面,再以动态效果比较相对面的大小,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板书内容的理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从面——线——点三个层次通过板书有序地揭示、整理重难点,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及直观操作对上述结论加以验证,表象清晰,直观形象,简洁高效,帮助学生建构起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2.按“需”揭示板书。
在什么时候板书什么内容,要注意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在引入新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揭示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线索;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其过程;在复习、巩固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点。
如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从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导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1米=( )分米,由此启发学生思考:1平方米=( )平方分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操作探究、思考交流复习了1平方米=( )平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教师进行了以下板书:
1米=10分米
1米×1米=10分米×10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由此旧知的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规律迁移,效仿以上推导方法自主探究、推导:1立方米=( )立方分米。在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验证后通过集体归纳就很容易地得出了结论,教师再次板书:
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逐步推导,并通过实践探究、整理归纳,以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了解、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交替生长式应用板书——消化重难点
1.依托板书,再现重难点。
小学生抓重点、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可是,抓不住重点、要点还怎么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而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难点的辐射源。板书呈现了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在板书中均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教师引导小结,学生能够通过再看一看板书、想一想学习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重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板书是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更新形式,“延长”重难点。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应只看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有数学文化和思想方法的点缀。有时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版面限制,板书不能完全把教学重难点显示出来,更无法凸显更深的数学味和数学文化。此时,教师就可以着眼让学生在应用中“延长”重点知识,应用多媒体来呈现。如设计课后拓展题、呈现具体的分析过程、提炼一些学习方法,或者送给学生几句与本课学习有关的、富有哲理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起他们深入探究欲望的名言,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消化掉并运用于生活实践。
综上所言,板书是一种可视性的语言,它比口头语言更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通过板书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一种课堂艺术。因此,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是缺不了粉笔这支“点睛之笔”的。教师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化一道“驾重破难”的“亮妆”。
注:本文获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摘 要】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微型”教案。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说不失为一条佳径。教师要注重设计、呈现、应用板书,以凸显、突破、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
【关键词】板书 小学数学 重难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展示教者的教路,引领学者的学路,体现教材编者的思路,搭建起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立交桥。一般情况下,教学重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使学生掌握重难点却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化一道“亮妆”,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言不失为一条佳径。
一、“有的放矢”设计板书——凸显重难点
采用口头强调的办法是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痕迹的,如果在讲述的同时教师能够从重点内容中提炼出一些关键词,然后简明地写在黑板上,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就能够帮助学生完善整体认识,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网络。例如,教学六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我抓住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特点,根据重难点找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对应边,现在,原来,比值,大小变,形状不变。
另外,板书是数学课堂的书面语言,必须要体现简洁性、美观性、有序性、科学性、重要性、启发性。在设计板书前,教师要对板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例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根据上面提炼的一些关键词,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对应边的比
现在 原来 比值
大小变了 放大——放大后:原来 >1
形状不变 缩小——缩小后:原来 <1
这样的板书,提纲挈领地反映了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教材的重难点,简洁明了。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掌握了学习的要点。
二、“手剥春笋”式呈现板书——突破重难点
板书各个部分的揭示,按时间先后、主次之分都要恰如其分、拿捏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将知识“植入”学生脑中。
1.有“序”地揭示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书写板书,很值得研究。可以边讲边写;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也可以先讨论、分析、归纳再写板书,这些都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几何部分的概念及其有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要突破这些难点,必须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以板书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感知、突破难点。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模型,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有序地整理板书,在板书过程中边揭示边演示。
如:在板书了“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等内容后,马上用多媒体演示各个面,以三组不同的颜色显示相对的面,再以动态效果比较相对面的大小,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板书内容的理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从面——线——点三个层次通过板书有序地揭示、整理重难点,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及直观操作对上述结论加以验证,表象清晰,直观形象,简洁高效,帮助学生建构起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2.按“需”揭示板书。
在什么时候板书什么内容,要注意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在引入新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揭示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线索;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其过程;在复习、巩固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点。
如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从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导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1米=( )分米,由此启发学生思考:1平方米=( )平方分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操作探究、思考交流复习了1平方米=( )平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教师进行了以下板书:
1米=10分米
1米×1米=10分米×10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由此旧知的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规律迁移,效仿以上推导方法自主探究、推导:1立方米=( )立方分米。在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验证后通过集体归纳就很容易地得出了结论,教师再次板书:
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逐步推导,并通过实践探究、整理归纳,以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了解、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交替生长式应用板书——消化重难点
1.依托板书,再现重难点。
小学生抓重点、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可是,抓不住重点、要点还怎么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而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难点的辐射源。板书呈现了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在板书中均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教师引导小结,学生能够通过再看一看板书、想一想学习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重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板书是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更新形式,“延长”重难点。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应只看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有数学文化和思想方法的点缀。有时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版面限制,板书不能完全把教学重难点显示出来,更无法凸显更深的数学味和数学文化。此时,教师就可以着眼让学生在应用中“延长”重点知识,应用多媒体来呈现。如设计课后拓展题、呈现具体的分析过程、提炼一些学习方法,或者送给学生几句与本课学习有关的、富有哲理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起他们深入探究欲望的名言,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消化掉并运用于生活实践。
综上所言,板书是一种可视性的语言,它比口头语言更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通过板书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一种课堂艺术。因此,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是缺不了粉笔这支“点睛之笔”的。教师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化一道“驾重破难”的“亮妆”。
注:本文获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摘 要】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微型”教案。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说不失为一条佳径。教师要注重设计、呈现、应用板书,以凸显、突破、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
【关键词】板书 小学数学 重难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能展示教者的教路,引领学者的学路,体现教材编者的思路,搭建起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立交桥。一般情况下,教学重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使学生掌握重难点却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化一道“亮妆”,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言不失为一条佳径。
一、“有的放矢”设计板书——凸显重难点
采用口头强调的办法是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痕迹的,如果在讲述的同时教师能够从重点内容中提炼出一些关键词,然后简明地写在黑板上,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就能够帮助学生完善整体认识,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网络。例如,教学六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我抓住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特点,根据重难点找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对应边,现在,原来,比值,大小变,形状不变。
另外,板书是数学课堂的书面语言,必须要体现简洁性、美观性、有序性、科学性、重要性、启发性。在设计板书前,教师要对板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例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时,根据上面提炼的一些关键词,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对应边的比
现在 原来 比值
大小变了 放大——放大后:原来 >1
形状不变 缩小——缩小后:原来 <1
这样的板书,提纲挈领地反映了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和教材的重难点,简洁明了。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掌握了学习的要点。
二、“手剥春笋”式呈现板书——突破重难点
板书各个部分的揭示,按时间先后、主次之分都要恰如其分、拿捏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将知识“植入”学生脑中。
1.有“序”地揭示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书写板书,很值得研究。可以边讲边写;可以先写板书,然后师生一起分析;也可以先讨论、分析、归纳再写板书,这些都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决定。几何部分的概念及其有关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要突破这些难点,必须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以板书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感知、突破难点。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模型,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有序地整理板书,在板书过程中边揭示边演示。
如:在板书了“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一般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等内容后,马上用多媒体演示各个面,以三组不同的颜色显示相对的面,再以动态效果比较相对面的大小,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板书内容的理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从面——线——点三个层次通过板书有序地揭示、整理重难点,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及直观操作对上述结论加以验证,表象清晰,直观形象,简洁高效,帮助学生建构起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2.按“需”揭示板书。
在什么时候板书什么内容,要注意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比如在引入新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揭示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线索;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其过程;在复习、巩固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点。
如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从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导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1米=( )分米,由此启发学生思考:1平方米=( )平方分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操作探究、思考交流复习了1平方米=( )平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教师进行了以下板书:
1米=10分米
1米×1米=10分米×10分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由此旧知的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规律迁移,效仿以上推导方法自主探究、推导:1立方米=( )立方分米。在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验证后通过集体归纳就很容易地得出了结论,教师再次板书:
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逐步推导,并通过实践探究、整理归纳,以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了解、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交替生长式应用板书——消化重难点
1.依托板书,再现重难点。
小学生抓重点、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可是,抓不住重点、要点还怎么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而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难点的辐射源。板书呈现了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在板书中均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教师引导小结,学生能够通过再看一看板书、想一想学习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重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板书是帮助学生消化重难点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更新形式,“延长”重难点。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应只看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有数学文化和思想方法的点缀。有时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版面限制,板书不能完全把教学重难点显示出来,更无法凸显更深的数学味和数学文化。此时,教师就可以着眼让学生在应用中“延长”重点知识,应用多媒体来呈现。如设计课后拓展题、呈现具体的分析过程、提炼一些学习方法,或者送给学生几句与本课学习有关的、富有哲理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起他们深入探究欲望的名言,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消化掉并运用于生活实践。
综上所言,板书是一种可视性的语言,它比口头语言更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通过板书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一种课堂艺术。因此,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是缺不了粉笔这支“点睛之笔”的。教师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好板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化一道“驾重破难”的“亮妆”。
注:本文获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