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委员发言选登关于加快推动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建议

2014-04-11吴晓青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转型消费绿色

吴晓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中的消费需求始终是短板。2012年,我国消费贡献率为55.0%,投资贡献率为47.1%,消费贡献率高出投资贡献率7.9个百分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近发布的针对中国消费发展未来的研究预测,中国消费水平在2025年将提高到大约占GDP的50%,中国消费总量占全球消费份额可能会增加到11%—13%,但是这个数值仍然远远低于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据有关研究分析,到2020年,中国潜在居民消费需求有可能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从投资生产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因此,可以预见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的高速增长势头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不合理消费方式对我国资源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消费水平提速快,不合理的消费方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加。

(一)居民消费总量增加使生态环境负担加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量迅速增加,尤其是近十年来,增速持续增加。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总支出为1759.1亿元,2011年为164945.2亿元。居民消费总量的迅速增加使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完成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已经超过自身生物承载力(自然资源再生及吸收碳排放的能力)1倍。不断增长的人均消费与人口是导致中国生态足迹总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如果中国追随美国和英国的消费增长方式,那么中国的生态足迹将增加2—3倍。

(二)以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使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消费模式正处在由“追求生存消费为主”向“追求发展和享受消费为主”方向发展,居民衣食住行等物质性消费迅速增加。统计数据表明,自1990年至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总支出中物质性消费占60%以上,服务性消费占比近年来虽有增加,但一直低于40%。物质性消费主要以资源、能源消耗为前提,并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不采取措施必然会加剧水、气、固废、土壤等环境问题。

(三)奢侈型、浪费型消费及不良消费习惯加剧资源环境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人追求所谓“高大上”生活方式,与消费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对PM2.5贡献超过20%,201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私家车达8500万辆,比10年前增长13倍。很多人依然愿意购买大排量汽车。全国每年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废弃的铅酸蓄电池超过200万吨,但只有约40%进入正规危险废物回收渠道,大部分电池因消费者缺乏对铅酸电池为危险废物的认知以及监督薄弱等原因流入非法渠道,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同时,随着我国电子产业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时尚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手机、家电等电子产品的拥有量和更新率持续攀升,有调查显示,购买手机的人中,约70%是“喜新厌旧”,超过半数的人使用过三部以上手机,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废弃物与日俱增。

二、以生态文明要求为指导,加快推动我国消费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在当前环境问题凸显、消费快速升级的态势下,应牢牢把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我国消费绿色转型,为此建议:

(一)推动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总体战略

制定国家可持续消费发展战略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将推动消费绿色转型重要理念和部署纳入“十三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可持续消费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可持续消费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部门管理职能,明确促进可持续消费的政策与监督保障机制。加快制定并完善绿色消费相关法律和政策。在《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修改中,将可持续消费理念以及政府、企业、个人的可持续消费权利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依据。

(二)提高政府在绿色消费方面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作为可持续消费的实践者,政府应身体力行,加快完善并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在全社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是要尽快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在废物产生量大、污染重以及资源能源消耗大的领域做到“应采尽绿”,对政府定点采购宾馆、车辆、印刷等应实行绿色采购;二是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情况评估制度,将政府绿采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估范围,作为考核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指标;三是加强政府绿色采购情况的信息公开,引入社会及第三方监督机制。

(三)完善全民意识培养和宣传教育体系,将消费绿色转型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将绿色生活理念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纳入城镇职业教育、农村教育、妇女教育以及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等各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培训体系,引导不同社会群体建立绿色生活价值观。中央和国家机关可以“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色生活”为主题向全民发出绿色生活行动倡议,在全国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文明风尚。

(四)将促进消费绿色转型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环境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和完善推动消费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完善并提高产品绿色标准。如环境标志产品技术标准、绿色宾馆饭店认证标准、绿色采购标准、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引导企业为消费市场提供丰富和可靠的绿色产品及服务。二是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根据固废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加快出台《强制性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目录》。三是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提高税率。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资源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如电池、含磷洗涤剂、含VOC建材、农药等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高排量车辆等税率,改革计税方式,引导消费者自愿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四是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价格政策,拉大级差,对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惩罚性收费,利用市场机制抑制高消费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五是推进绿色消费信贷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绿色消费信贷品种。就消费者选择大宗绿色消费品、小户型及节能环保型住房等给予折扣或较低的借款利率以及便捷的融资服务等信贷优惠支持。

猜你喜欢

转型消费绿色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