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推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

2014-04-11迟福林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内需潜力活力

迟福林

当前,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如何,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尽管面临着增长下行的压力,但由于有着13亿人内需大市场的突出优势,有着全社会消费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有着人口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只要坚定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只要消费主导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我国就有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一、以释放13亿人市场潜力奠定中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随着13亿人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倾向的不断改善,以及消费释放带来的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内需市场的潜力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一)消费需求规模巨大

近几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2010年为15.7万亿元,2013年达到23.4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3%。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总额距离迅速缩小。2007年我国消费总额仅相当于美国的13%,而到2012年迅速提高到27.20%,翻了一倍;在人均消费水平上,2007年我国相当于美国的29.67%,2010年提高到47.20%。保守估算,到2020年,我国消费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乐观估算,有望达到50万亿—60万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二)巨大的消费潜力将带来有效投资的广阔空间

这既有利于短期内消化过剩产能,又有利于形成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例如,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对健康、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如果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从当前的5%左右提高到美国2009年17.6%的水平,按2012年经济总量估算,将需要2.6万亿元新增投资;再例如,要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大量新增投资。仅治理首都的大气污染,未来5年就需要2000亿—3000亿元,加上社会投资,接近1万亿元。

(三)内需潜力有望支持7%的中速增长

巨大的内需潜力是我国最大的战略优势。只要45万亿—50万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潜力得到有效释放,加上引致投资需求,我国内需潜力有望达到百万亿元。由此,将奠定我国7%左右中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二、以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有增长潜力并不表明一定会有现实的增长。释放消费潜力,重在加快经济转型,改变投资主导的增长方式。

(一)在资源配置上,尽快实现由行政主导转向市场决定的转型

尽管行政主导资源配置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扭曲市场、抑制需求、造成不公平竞争等弊端也日益凸显。实践表明,政府不能替代市场,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在增长体系中的决定作用。为此,在资源配置中需要回归市场决定性作用,尽快改变资源配置由行政主导的局面,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坚持在市场主导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形成有为政府,以此培育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在增长动力上,尽快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

在资本短缺的历史阶段,投资主导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长期实行投资主导,不可避免地带来全面性、长期性的产能过剩。加快消费主导转型进程,其突破口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转型,使投资建立在真实消费需求上,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1)推进投资结构转型,加大有消费需求的投资。加大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益性项目投资,加大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投资,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2)推进投资主体转型,让社会资本成为投资的主力军。尤其是在竞争性领域,明确国有企业退出的基本思路,把国有资本重点配置到公共服务领域。

(3)在竞争中提高投资效率,充分发挥竞争和风险的约束作用。弱化政府对金融等特定行业的国家信用担保,强化消费者主权,发挥消费者“货币选票”在市场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消费对投资的引导。

(三)在城镇化上,尽快实现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

城镇化是我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问题在于,与行政主导、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相联系,当前城镇化有着比较突出的“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做大经济总量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为重要任务、以土地批租为重要手段”的特点。出路在于加快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并为实现人的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

(1)把尽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人口城镇化的突破口,到“十二五”基本解决60%左右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2)尽快破解户籍制度改革难题,重点是改变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将户籍与福利脱钩,让传统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3)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各项公共服务统筹层次。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社分开,社区自治,把社区打造为提供公共服务、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重要平台。

三、在释放市场活力中夯实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实现35年的快速增长,直接受益于培育市场、放松市场管制带来的经济活力,受益于一大批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家的活力。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有相当大的活力,创新创业空间巨大,只要理顺体制机制,就能有效释放这些市场活力,进而形成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一)释放市场机制的活力,加快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机制活力,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1)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对垄断产业实行结构重组,形成可竞争性的市场结构。

(2)打破管制、放开价格。尽快形成企业自主定价的机制,实现价格决策主体的转换,由政府定价转变为企业定价。

(3)打破干预、强化竞争。优胜劣汰,要通过市场竞争决定。

(4)打破分割、统一市场。重点是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二)释放社会资本的活力,市场经济的活力主要取决于社会资本的活力,而社会资本的活力又取决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安排

(1)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以此稳定社会资本的预期。

(2)重点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全面开放。

(3)强化社会资本的产权保护,对侵犯社会资本产权的事件进行重新审查。

(4)全面清理与市场决定相冲突的法律法规。

(三)释放创新创业的活力,真正把市场活力建立在创新创业基础上

(1)全面放活市场,打破准入限制,以保障创新创业自由。

(2)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有效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

(3)尽快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资本市场等体制机制,如鼓励风险投资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需潜力活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需拉动效应研究
活力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35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