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2014-04-10陈池瑜��
陈池瑜��
摘 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进行总体布局,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个建设”之一进行部署,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代中国,艺术家们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发挥艺术创作、文化创新、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评论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主体作用,激活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创造艺术精品,引领时代风尚,推动社会进步,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进行总体布局,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党中央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个建设”之一进行布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内容阐述十二个问题,其中第六个问题即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文化建设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为我们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是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划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蓝图。《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①三中全会的《决定》还从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四个方面,提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的要求和路径,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决定》是我们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艺术创新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方针。我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五千年以来不断积累与发展,在礼仪制度、文化哲学、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以及戏曲小说等方面,都取得卓越的成就,使中国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成为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另一文化体系。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我国人民创造力的结晶,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工作。毛泽东1945年所著《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谈到“我们的具体纲领”,明确指出:“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毛泽东还对如何借鉴外国文化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也作了阐明:“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②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的思想,并作为我们党的具体行动纲领之一。毛泽东深刻阐释了新民主义文化特点。中国自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开始向中国输入,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中国社会形态发生根本变化,开始向现代民主主义社会转型。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产生了由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崭新的文化生力军,中国的新文化同中国的新政治、新经济共同组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形态。毛泽东深刻阐述新文化和新政治新经济的关系:“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经济服务的。”③毛泽东将新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五四运动以前,带有旧民主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种是五四运动以来,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文化思想,是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他在《新民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的新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新文化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起发展,人民群众和文化文艺工作者,催发出新文化创造的巨大热情,无论是在文学、戏剧、电影方面,还是在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工艺美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崭新的重要的成果,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气象。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新的长征,在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一场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特别是党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换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提出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使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在国际社会主义遭受巨大曲折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人民前进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大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被适时提到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布局,在我国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起到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并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正适其时,这是根据国际国内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提出的一项重要文化决策,这说明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和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技手段和产业紧密相关。近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得到快速发展,如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动画,以及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都成为重要的新的产业,成为本国生产总值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成为国家强大的软实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仅举书画市场为例,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一幅书法作品《砥柱铭》和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一组花鸟画,分别拍卖出4亿多元人民币,普林斯顿大学的方闻教授捐赠给浙江大学的一幅张大千的山水画《爱痕湖》、吴冠中的一张水墨画、青年画家曾梵志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均拍出1亿多人民币。目前书画市场活跃,北京的798文化街等成为文化市场艺术市场培植成功的一个榜样。文化产业、现代传媒、艺术创作、艺术设计、艺术品拍买,成为各文化强国抢占的重要的新的经济据点,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繁荣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造就新的文化大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要求,具有重大的历史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文化的论述,发展了毛泽东有关新文化的思想,如报告中提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将“三个面向”同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并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这样一些新的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的新理念,并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前瞻性。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内驱力。文化自觉的涵义,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并在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特征和发展必然规律的基础上,自觉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成果,对古代文化遗产,以及对未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对外来文化采取吸收借鉴但不盲目崇拜和照般别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既能充分肯定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不害怕异国文化的侵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即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具体态度。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文化思潮。如胡适和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百分之百的西化的可能性”,这种思潮之所以出现,乃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侮,中国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都感到,综合国力、科学文化、军事工业等都比西方列强落后,求变革、谋发展、向西方学习,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在这一过程中,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旧”的,是落后的,西洋文化是“新”的,自然是先进的,由此“全盘西化”论应运而生。显然这股文化思潮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是没有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未来文化的发展进行了误判,既是不可取,也是行不通的。与此相对的是梁漱溟等人倡导的“东方文化派”,认为西洋文化是一种竞争性的文化,其物质文明发达的背后是精神的空乏;印度文化是保守的向后的文化。这二种文化之路都是中国不能采取的道路。只有中国文化本身是“意欲向前”的,他在《东方文化及其哲学》中,预言人类文化要发展,就要进行“由西洋态度变为中国态度”的“根本改革”,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家的路”,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复兴”,“东方文化派”要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如何“西被”,如何向外发展的问题,认为中国文化是“极中和之道德,极高尚之文学”,正是西方个人主义之药方。⑤ 杜亚泉、杨昌济等人,在考虑如何用东方文化来拯救西方文化的同时,主张东西文化的“调和”,“结合东西洋文明一炉而冶之”。 ⑥他们虽然观点有别,但都是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到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进行了新的解说,提出“民族的形式,新民主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毛泽东主张“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建立新文化。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国人民,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一种正确表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清代社会,正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海上霸权、对外扩张,进行殖民掠夺,商品输出这样一个时代,但清朝闭关自守,自以为是天朝帝国,对西方国家的工业、科技、军事、商业知之甚少,不愿与西方接触,综合国力比西方要差得很远。1840年至1842年,遭到英国舰队攻击,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宁波五口通商。此后欧风美雨开始涌入中国。在和西方的商业、经济的接触过程中,西方的文化、思想、艺术自然地流入中国,这使中国大地上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开始碰撞与交融,在这一过程中,极容易产生文化自卑、万事不如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等文化心态,也容易产生排外和拒绝西方文化的思潮。改革开放以来,一度封闭的中国大门再次向世界打开,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某些模式也被我们借鉴,新的经济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变化。西方的文化哲学、艺术思潮、价值观念再一次大规模地涌入中国,良莠杂存,鱼龙混珠,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强、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正是以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态度,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都创作出一批新的经典作品,如美术中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国画作品中《八女投江》《转战陕北》《新队长》《万山红遍》等,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探索均取得新的成果。一方面,油画这一外来画种随着新式艺术院校兴办得到提倡,50、60年代,油画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国画借鉴西方素描造型、光影明暗及写实方法,使水墨画,特别是水墨人物画创作开辟出新的道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代表雕塑,以及如《红旗谱》《林海雪原》《红日》《红岩》《青年一代》小说电影等,也取得突出成就,文学艺术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创作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并举,中国艺苑出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一方面,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所形成的现实主义传统进一步深化,由单一歌颂向人文关怀、社会反思方向发展,如油画中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另一方面随着“85美术思潮”兴起,运用西方现代主义方法,如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方法进行创作,并参加一些国际大展。显然,在艺术创作中与欧美国家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不断接近。近些年,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也在中国得到试验和发展。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中,以方力均、岳敏君、刘小东、王广义、徐冰、蔡国强、曾梵志等为代表,在中国及西方国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但问题也同时存在。20世纪以来,“向西方学习”是中国社会的文化主题之一,在哲学思想、文化思潮、艺术观念与创作手法方面,我们一直处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往往一种西方思潮和艺术流派,我们在追赶、模仿中还未来得及消化,西方新的理论新的艺术样式又出现了,于是我们又去追赶,这样,我们长期处于被动追赶别人的过程中,自己建树的文化观念、艺术风格则太少:这说明我们在艺术与文化中的自觉与自强意识不够强烈。另一方面,低俗文化与艺术也在滋长,如丑化领袖、虐待动物、自残等行为艺术,虽然其“创新”精神可能存在,但哗众取宠,迎合西方人的价值标准,这种犬儒主义心态也确实存在,这些作品与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与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记得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先生曾在全国艺术学年会上谈到,20世纪50至70年代,年轻一代崇拜的文学偶像是“鲁郭茅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禹)等人,现在是“赵小李”(即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他说这种文学艺术偶像上的差异,反映了时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的艺术理想和精神在某些方面似乎出现了滑坡,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⑦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提出,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不少优秀的内容,毛泽东称为民主性的精华。我们文学中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美术中的山水画、人物画、风俗画、花鸟画、年画、雕塑等,还有中国书法艺术、戏剧艺术,都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我们应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将中国文化艺术的精神和元素,转换到当代文化与艺术的创作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化与艺术。否定和漠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文化建设必经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这样我们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活水源头。此外,毛泽东也讲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西方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他们的文化,如古希腊的悲剧、史诗、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拉菲尔、提香等人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后来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直到现代主义,确有艺术与文化中的精品,值得我们借鉴,“洋为中用”,用以发展我们今天的文化艺术。在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西方列强在近代的霸权主义、殖民思想,已形成惯性,值得我们警惕。文化学者、美籍巴勒斯坦人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揭露西方人将东方称为“他者”,西方人将东方人看成是验证他们自身文明、强大的工具,相对于西方人的高贵、文明,东方人是野蛮、愚昧的,西方人是主体,东方人是奴婢,东方人需要西方人来开化。这一思想自17世纪以来被西方的东方主义者逐渐建立起来。他们在商品、军事入侵的同时,没有忘记文化入侵,他们试图通过文化、艺术、思想、宗教、价值观等来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例如美国有关基金会出资,在中国吹捧和政府体制内艺术不同的所谓“当代艺术”,利诱青年艺术工作者以创作丑陋、荒唐、怪异直至恶心形象为能事,鼓动反意识形态,最后他们把这些在中国购买的作品,经过炒作又高价卖给中国人,这样他们在思想、价值观以及金钱方面获得双丰收。他们在鼓动我们的青年艺术家反意识形态的同时,却在用他们的另一种意识形态和他们的价值观来异化我们的艺术青年。所以我们在吸收西方文化与艺术时,要保持清醒的思想和美学头脑,警惕西方不正当的文化图谋。其二,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针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将健康的富有精神力量和生活内涵的作品的创造,作为社会主义艺术的主要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近些年来,虽然创作形式呈现多样化,但缺少文化和艺术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现象。时代呼唤艺术精品。我们在新中国初期,曾创造了一批艺术精神,1960年自然灾害之时,油画家们集中在北京创造历史画,那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光荣任务”,唯一的待遇是,让画家吃饱饭,不致于挨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一批精品,成为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代表作。前几年国家拿出一个亿,给每位画家一百万,搞“重大题材工程”创作,完成的作品虽也有佳作,但少有公认的精品。这说明艺术精品的创造,不是条件越好,经费越多就能出现。艺术家的精神理想、生活体验、真情实感以及相应的创作语言、表现形式,才是创造艺术精品的必要条件。前不久上演的电影《人再冏途之泰冏》,据说创造了12亿人民币的票房价值,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有一定的娱乐性,但缺少精神内涵,审美品位并不高。所以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强调艺术的商业价值的同时,必须重视作品的文化品位、艺术理想价值、文化理想价值,拓展和深化艺术创造表现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现实生活题材,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时代文化精品和艺术精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经典作品,如鲁迅的杂文和小说、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电影《风云儿女》、音乐《黄河大合唱》、戏剧《白毛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创作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文艺作品。新时期以来,出现了电影《小花》《红高粱》以及以莫言小说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和谷建芬、施光南创作的音乐作品等,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从题材来看,如电视剧仍然是古代题材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乾隆皇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明宫词》《楚汉战争》《隋唐英雄》等,以及谍战片和抗战片居多,其中将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改编为电视片以及古代历史片均有佳作。但反映新中国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文艺作品不够,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新内容作品不够,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新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壮举,既波澜壮阔又深刻复杂,既有可歌可泣的开拓英雄,也有尖锐对立的矛盾斗争。文艺家应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体会、思考、研究有关新的现实生活、新的矛盾和新的人物形象,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面对矛盾,克服困难,增强胆识,提高能力,创作出反映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新的长征的优秀作品,记录党领导人民进行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历程。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时代呼唤这样的作品!最近在清华大学上演的由清华师生编剧和表演的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再现和讴歌了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试验原子弹使新中国走向强大所进行的伟大而艰苦的工作,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复兴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该剧获得很大的成功,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家们任重道远,要不断发挥艺术创作、文化创新、艺术设计以及艺术评论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创造艺术精品,引领时代风尚,推动社会进步,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ZK(#]《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②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032页。
③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8页。
④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⑤ 柳诒徵《中国文化西被之商榷》,《学衡》,1924年第27期。
⑥ 《杨昌济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页。
⑦ 仲呈祥《中国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艺术百家》,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