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似性视阈下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2014-04-10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词素任意性英语词汇

高 阳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一、引言

对于我国数以亿计而言的外语学习者们而言,能否掌握语音、词汇及语法这三方面的因素都将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学会甚至掌握所要学习的目的语成败所在。相较而言,词汇又是以上三者的基础。正如英语语言学家Wilkins(1978)所言:“不懂得语法,人们还是可以传递少量的信息,但是缺乏词汇,人们什么都不能表达。”因此,词汇掌握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标志者该二语学习者的外语整体水平。对于目前外语学习者热衷学习的主流外语而言,词汇都是各门语言中庞大且又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上述特点无疑注定了:任何一个学习者都不可能在起初学习时,便能够轻而易举地便能掌握目的语言词汇的面貌。对于他们来说,词汇的学习自然杂乱无章、缺乏头绪。死记硬背是我国绝多数的学习者的“杀手锏”。随着对语言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象似性理论(iconicity)能够很好地阐释上述论断。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完全任意的,相反而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结合于一体。正如沈家煊(1993)所指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的,二者的结合是有理据的,是可以论证的。目前,这一理论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象似性对习得英语词汇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符号象似性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语音、拼写、词素和隐喻等视角探讨词汇习得中的象似性,并提出了象似性对于英语词汇习得的部分启示。

二、象似性理论概述

早在1916年,Saussure提出有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的学说以来,学界普遍将任意性视为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任意性学说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着主导地位。任意性认为语音(sound)和语义(sense)之间没有逻辑关联。但是到了1970年代末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繁盛,学者们便逐渐就任意性学说普遍存有怀疑,进而就结构主义语言学展开了批判。认知学派认为现实与语言间存在着一定的媒介,即认知。至此学者Peirce的象似性理论(iconicity)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并逐渐在学术中占据上风。象似性理论主张人类应积极寻找和着力解释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间的对应关系。Householder(1946)指出:英语词汇绝大多数都是有理据的,91%的词汇与其所指示的事物之间存在特定的内在联系。我国学者陆国强(1983)、汪榕培(1983)、张韵裴(1986)都曾先后在其各自所著的专著中就词汇间存在的象似性特征开展详细、深刻的论述与研究。研究表明:象似性理论有助我们理解语言符号的本质以及认清语言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习得中无疑会有效地促进外语词汇学习。

三、英语词汇象似性

(一)语音象似性

语音象似,顾名思义就是指单词的发音与其所指的现实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自然象似现象 (秦永丽,2008)。典型代表如拟声词又名象声词。依据学者Ullmann(1962)对拟声词的分类标准,语音象似也可分为两类。一、词汇的声音与词义相似引起了词汇的发音与词义原始模本如出一辙。例如动物的叫声:mew,miaow声的猫;quack声的鹅;croak声音的鸭子等等。二、词汇的声音与词汇的意义间存些许特定的象似。例如:一些以ash结尾的词,多与“水”相关:gush(涌出),slush(污水),mush(浓粥);一些以 fl开头的词汇,与“火焰”有关:flare(闪光、燃烧),flash(燃烧),flicker(闪光、闪烁);一些以 sk 开头的词汇,多用来表示与“表面”语义相关联:skate(滑冰),skin(皮肤),skid(滑轨);词汇以sl开头的词,通常用来表示与“滑、滑动”的意义:slide(滑动),sleek(圆滑的),slush(油嘴滑舌)等;以 sn开头的词与“鼻子”有关:snot(鼻涕),sniff(嗅),sniffle(抽鼻涕)等;同样,以 sn 开头的词也含有“令人不快”的意义:sneak(鬼鬼祟祟),snide(赝品),snob(势利眼)等;以unk结尾的词汇也表“令人不快”意:junk(垃圾),punk(废物),flunk(不及格)等。

(二)拼写象似性

书写象似是指词的拼写与其所指带的事物间存在有直接的相似现象。例如:T-shirt(T恤衫),V-neck(V形领),mountain(山,取其中的 M),wave(波浪,取其中的W),Hedge(篱笆,其中的 H),eye(e 像眼睛,y 如鼻子),snake(蛇,其中的S)等。汉语中的象形字(如:日、人、椅、、木等),这些词的书写均是从具体实物的形态演化而来的,识记起来形象生动。英语词汇源于字母间的组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拼写的象似性。虽然上述这类词语的解释有时候听上去荒诞不经,但是对于学习者们利用这种方法达到识记、拼写不失为一种技巧。

(三)词素象似性

词素(morpheme)是语言中语义的最小的组词成分。学习者在学习分析词汇的组成结构的同时,如果能够有效地区分词素、词根以及前后缀,无疑有助于提高他们词汇识解的能力。英语词汇中,大多数的词语均是由词根及前、后缀组合而成。例如:起源于拉丁语的am词根,意指爱。单词amorous可以分解如下:am-or-ous,其中am语素表“爱”,语素ous通常被用来表示形容词的后缀,表示形态或者状态之意。enemy由前缀en表否定和同样表达“爱”的em词素构成,因此该词义用来指代我们不喜欢的人。除此之外,语素“avi”意指“鸟”,“trix”表示“女性”,因此单词aviatrix意指可以操作飞机的人,即女性飞行员。又如:源自拉丁语的词根duce加上前缀可形成introduce(介绍),pro-duce(生产),in-duce(归纳)等。 前缀和后缀一起构成的有:con-duct-or(导体)等派生词语。戴禄华(2004)认为上述这类词语可用公式可以表示为:W(词)=M1(词素 1)+M2(词素 2)+……+Mn(词素 N)。

(四)隐喻象似性

Lakoff&Johnson(1980)发现:英语中有 70%以上的表达来源于隐喻。词汇的隐喻象似性是指词语的新意思的出现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经隐喻而来。隐喻,又称暗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间接暗指另外一个事物(曹良钰,2012)。隐喻的出现,使得语言词汇的经济性大为提高,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同时也为语义的象似性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如Shakespeare原指莎翁这个人名,如今人们多用来以作者的名字来代替其作品。如:S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再如:green horn起初来指未长硬椅角的小牛,经隐喻用法而来,人们得出“没有经验的人”意向。这类词语的意思与形态之间需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地建构和解读。

四、词汇象似性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象似性在词汇层面搭起了一座理据桥梁,为英语学习者掌握词汇提供了一条捷径(吕艳,2010)。象似性理论的诸多优点,决定了教师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不单要强调词素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向学习者介绍有关词素方面的知识,教授常用词素、构词法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要求教师们自身能够通晓英语词汇学的相关知识。此外,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还应当适时地变化自己的授课方式,采用新形式来实现自己设定的各类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他们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于渔”。如此一来,学习者便可容易地扩大自身的词汇量、深入地理解词义且加深了对于学习外语的趣味性。在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纠正了一味死记硬背的做法。长此以往,无疑会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们外语能水平的提升。此外,相较词汇的直接象似性,间接象似性显得有些复杂,因而就学习者掌握起来有不少困难。但是只要学习者们具有象似性这一意识,加之自身的不断思索与教师的适时指导,那么他们最终定会能体验到发觉词汇象似关联的成功喜悦之情。常见的表达:at the foot of a mountain(山脚下),对于山本身来说,它是没有脚的,然而在人类身上,脚是位于人体的最底部。据此,可以类推山脚指的就是山的最底部。在探寻词汇象似性的过程中,学习者既加强了对词汇的习得,潜移默化中也加深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五、结束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基于理解基础的记忆效果会更好。对于传统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侧重句型操练,而不去理解语言间的理据规律、“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应当摒弃。象似性理论不但有助学习者们减轻对记忆词汇的畏惧心理,而且有助他们自身加深对英语文化的认识。英语学习者应积极接受这种理论的指导,不断探寻语言符号间的理据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如此以来,学习者能减少词汇记忆的枯燥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外语水平。

[1]Householder,F.W.On the problems of Sound and Meaning:An English Phonestheme[J].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1946.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 [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Peirce,C.S.The Philosophy of Peirce[M].New York:Harcourt,Brace,1940.

[4]Saussure de Ferdinand.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Trans.Wade,B.London:Peter Owen Limited,1916.

[5]Ullmann,S.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M].Oxford:Blackwell,1962.

[6]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7]曹良钰.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

[8]戴禄华.词汇象似性与英语词汇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2004(6).

[9]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10]吕艳.高级英语课程中学生词汇能力的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11]秦永丽.象似性理论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助动作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6).

[12]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13]汪榕培.实用英语词汇学[M].沈阳:辽宁出版社,1983.

[14]张韵裴.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词素任意性英语词汇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
网聊英语词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