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历史思维

2014-04-10

关键词:逻辑价值观核心

孙 庆 民

(苏州大学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理论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已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核心问题,诸如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以及社会功能等,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这在某种程度上源于理论思维的局限性,需要对此有所反思。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现状述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相关理论研究中最为焦点的问题,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主要是在“发展、进步、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公正、法治、文明、富强、改革、创新、团结、互助、和平、友爱、诚信、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为人民服务、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1]之间进行排列组合,却并未达成共识。新观点的涌现并未使得此问题的解答越来越清晰,反而出现了一种更为复杂模糊的局面。

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确定需要相关的方法论思维为支撑。关于凝练的方法论原则,戴木才认为,概括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四个维度:一是要科学揭示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要义;二是要积极承接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三是要汲取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经验教训并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价值认同为现实基础;四是要高度展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2]此类观点是具有普遍性的,人们比较容易就此形成共识。但在凝练的具体思路或方法上,人们存在着诸多分歧。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方法论原则奠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问题的认知。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界定、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等问题都具有方法论意味,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答,才能有真正有效的、具有逻辑必然性的凝练方法论思维。然而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问题。对此,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有所涉及,韩振峰认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3]黄蓉生也说:“在价值观体系中,有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之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帅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4]类似的论述在相关研究中是比较普遍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问题在于,这种论述中所提及的“统治地位”、“支配作用”、“主导地位”、“统帅”之类的词汇其涵义是非常模糊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层次较高的价值词汇更是如此,比如对于自由、和谐、进步、民主、人本之类的价值概念,人们经常会在其间如何取舍进行争论,但究竟何者为主导、为统治则是难有定论。因此,仅限于这种层次的表述是无法从根本上阐述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科学内涵表述不清,就是思维方法的模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凝练的结果就永无定论。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也属于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思维方法范畴的问题,对此问题,王泽应教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一文对其有过专门的阐述,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普遍性和大众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先进性与崇高性;建设性和规律性。”[5]韩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核心价值观念必须是国家制度价值取向的体现;第二,核心价值观念必须是真正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而不能是工具性、手段性价值;第三,核心价值必须是基本的、持久的价值,而不能是次生性和短暂性的价值;第四,核心价值必须是具有包容性的价值;第五,核心价值必须是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理念;第六,核心价值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6]综上,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有一些基本共识,比如它必须具有较高的普遍性、抽象性,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有继承性、民族性,要具有较高层次的应然性、引导性,要具有目的性、终极性,等等。这些论述看起来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思维方法原则,实际上却未察觉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的要害性问题,因为这些基本特征之间的关联并非是完全统一融洽的。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问题。此问题学界已经有了大量的论述。戴木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于应对当前中国价值观多样性并存的复杂局面,以引领思想、凝聚共识。当前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在我国急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同时并存,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积极的与消极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导致社会上出现种种价值裂变、价值冲突和价值矛盾。价值观问题上的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大力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主导、统领、整合作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7]高国希也认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于稳定社会秩序、形成社会向心力,“在共享道德价值观的社会中, 可以形成普遍的文化力量, 使得群体高度团结社会的凝聚力, 使得社会秩序得以可能, 这种凝聚力、向心力, 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与信念基础之上的”[8]。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的认识大致上是相似的,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协调社会矛盾、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这些观点虽然发现了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基本价值与意义,但并未真正阐述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价值的独特性,并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价值与社会功能上如何区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乃至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等问题并未得到明确阐述。

二、核心价值观问题不是一个纯逻辑命题

当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倾向于逻辑推演的思维方式。人们通常都会偏重于一种纯粹的逻辑思维来解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人们所运用的思维方法总是力图追求一种逻辑演绎的必然性,依据某种特定的逻辑框架来引申出核心价值观,无论是以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思维,还是以价值概念所蕴含的基本关系维度为依据,或者是以社会基本领域的划分为依据,或者是以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为依据,都能鲜明体现这一点。但问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方法与具体构成何以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这种逻辑性与系统性的要求是否具有必然性?这些都是在进行理论思考时需要反思的问题。并且以纯粹逻辑演绎思维也会导致一种想当然的武断。以这样一种纯粹逻辑演绎的思维方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依照这种思维方式推演得出的各种观点通常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我们总是可以在逻辑上找出反驳它的理由。这是因为,在人们列举出各种基本价值范畴,依据某种逻辑框架将其排列组合,并试图对此进行分析比较的时候,却忽略了在价值哲学的视域中,一些基本性或终极性的价值范畴,诸如自由、发展、和谐之类的价值范畴根本就是可以相互推导或者相互包含的,就纯逻辑的层面上,这些价值通常是难以取舍的,对一种价值是否作为核心价值的判断在逻辑上总会同时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理由。这也就是为什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观点层出不穷,但相互之间却争论不休、难有定论的根本原因。

以这样一种纯粹逻辑演绎的思维方式也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等问题,进一步说,无法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些问题上的真正特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引述与评析,可以发现,关于此类问题的一些观点结论还较为宽泛,虽然这些观点看起来是合理的、正确的,但是却并未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且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价值的论述并未真正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即核心价值观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方式来一步步引起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这就意味着,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热火朝天,成果丰硕,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实际上这些思考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各种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地方,并未真正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性问题。

总的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个纯逻辑命题,依靠单纯的逻辑演绎与体系建构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与功能、运行机制等问题的,也就是说纯逻辑思维并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问题得不到解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之类的问题,即“怎么办”的问题,也就不可能真正进行下去,最后推导的结论也只能是新瓶装旧酒。

既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不是仅仅依靠纯粹逻辑推演的思维所能解答的,这就表示这种思维方式是需要有所突破的,而这种突破的路径就在于需要有历史思维的高度。我们需要超出纯逻辑的层面而具有一种历史的眼光,列宁早已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9]375之所以需要历史思维,首先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现象在以往的社会形态中早已有之,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性、功能以及运行规律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问题都已经存在于这些历史现象之中了。其次,还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自觉状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命题,是对这个社会的文化有机体进行哲学诊断的结果。一个社会的文化有机体源于这个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结构、状态之中,而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结构与状态的根本性质又存在于这个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这样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对这个社会进行一种历史定位基础之上的文化系统的诊断,这样才能够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是什么”以及“怎么办”在内的所有基本问题。这样的理论路径,当然要以有历史观高度的思维方式为前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思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于一般性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规律的探讨要有历史的眼光。其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要有历史眼光,也就是要基于当前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为根基来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内含问题。

相对于以往的研究模式来说,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使我们跳出逻辑演绎的困境,不再执着于抽象的概念内涵的反复推演,从而能够面对核心价值观现象本身。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问题的解答都可以从历史的回溯与考察中得到直接解答,或者至少可以从这种历史事实中找到解答当下问题的基本参照。当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历史思维并不是完全排除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当然是理论研究的本质方式,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来说,关键在于这个逻辑思维的用武之地在哪里,它应不是针对纯粹概念内在逻辑的推演,而是在对于社会历史定位与文化系统诊断之中的逻辑思维,也就是寻找一个社会的历史方位的根本性质以及文化有机体之中的根本运行逻辑等问题上的逻辑性。

三、核心价值观研究历史思维的基本构想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历史思维,只是对以往研究现状的一种反思,虽然它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纯逻辑思维,但这种历史思维的提出本身也是一种推论的结果。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历史思维只是一种初步的构想,它还未能真正展开,未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给出实质性的解答。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探讨一下这种研究角度的一些基本构想。

其一,以价值哲学方面的相关探讨为逻辑前提。虽然纯粹的逻辑思维不是解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对价值、价值观以及诸种基本范畴的抽象理论探讨是核心价值观历史向度研究的逻辑前提。这是因为关于价值、价值观以及相应的价值层次问题是价值哲学中富有探讨意义的课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也涉及到了关于价值、价值观概念的探讨,但是这些问题终究是价值哲学中并未完全定论的问题,对其理解的细微差别也可能引起后续理论探讨的巨大差异。并且无论我们如何重视历史角度的考察,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凝练最终还是会涉及到诸多基本价值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诸如自由、民主、公正、和谐等基本价值之间的逻辑关联与逻辑层次的探讨终究是任何核心价值观研究所无法绕开的问题。

其二,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分析框架,对以往社会形态中的核心价值观现象进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以及社会功能问题其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凝练的方法论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想当然的武断,比如主张核心价值观必然是终极目的性,必须与某种特定逻辑框架一一对应,必须具有统治性或主导性等,这些观点都缺乏充足的立论依据。因此要对这些问题有真正科学的解答,仅仅停留于价值哲学方面的抽象探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历史的眼光。我们需要观照历史现实,考察在人类以往社会形态中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缘起、确立的条件、基本特征以及社会功能。这样我们就能抛弃想当然的主观武断,跳出无休止的逻辑纠缠,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特征与社会功能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其三,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历史定位,并对其在社会有机体中的运行规律进行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文化自觉,是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哲学诊断的结果,而文化奠基于社会历史现实之上,因此这种文化诊断就必然涉及到了历史定位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由传统阶段向现代性进行转型的阶段,同时由此还涉及到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潮流的关系问题,还涉及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未来社会的关系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定位必须深入到哲学层面的诊断,也就是能够了解我国从传统走向现代性的过程中,我国文化体系的症结在哪里,并结合价值哲学中基本价值范畴逻辑关联的探讨,找寻文化体系的关节点。对这些关节点的补足就是核心价值观出现的地方。同时还要结合社会有机体理论,考察文化体系这种关节点的变动是如何传导到整个社会有机体之中的,也就是作为社会文化关节点的核心价值推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运行机制问题。

其四,整合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规律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做出系统解答。通过历史考察从无休止的逻辑争论中挣脱出来,从而对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内涵、特征与社会功能有明确的认知;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使得我们能够了解中国文化体系的关节点。以上两个方面的整合就能通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面貌。

在这样一个基本思路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历史思维将重点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以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现象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分析框架,探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规律。我们需要超出纯逻辑的层面而具有一种历史的眼光,以唯物史观为分析工具来观照以往社会形态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规律,从而明确在一般意义上,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与运行机制究竟是什么,这样我们也就能解答如下问题:核心价值观是不是必须与社会基本领域划分所产生的问题相对应?它的构成是不是必须具有一种逻辑系统性?核心价值观是不是必须在字面上反映意识形态性?核心价值观主要针对什么类型的问题?可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它主要是对内而言,还是对外而言的?把意识形态的所有功能放置到核心价值观身上是否合适?核心价值观发生作用的社会机制是什么?等等。这些凭借逻辑推演所不能真正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历史现象的考察得到启发。

二是以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规律为基本前提,观照当下社会主义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核心价值观的根源问题并不是一般性的问题,也不是根据社会生活领域机械划分出来的问题,而是对这个社会所处的历史定位进行诊断而判断出来的社会有机体的关节点,是社会有机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性问题,这些关节性、要害性问题的解决能够生发出其他的社会基本价值,从而能够为社会的长久运行起到恒久的支撑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文化自觉,是对这个时代文化进行哲学诊断所得出的结论。核心价值观并非是文化整体,而是针对文化的关节点对症下药的结果,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而是时代文化的代表,是时代文化的精华,对整个文化具有统摄作用。而这个关节点则来自于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所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来自于这个社会形态所处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传统与现代性问题,涉及到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也涉及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历史方位,才能对这个时代的文化进行一种哲学诊断,才能把握社会有机体的关节点,从而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因此,以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规律为基本前提,观照当下社会主义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的必然前提。

总之,既然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内核与精华,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一种哲学把握,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逻辑命题,不是依靠纯逻辑推理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与历史命题。而对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来说,从近代以来就面临着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中西方文化之间、主流意识形态与人类普遍优秀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发展乃至整个国家历史发展所一直面临而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这个宏伟的时代问题的进一步自觉,而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我们不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真正的把握。这就需要我们冷静下来,放弃急功近利、应时应景的心态,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内在与历史定位。

[1] 沈壮海.解开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之结[J].思想理论研究,2011,(11):上.

[2] 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 (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二[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 韩振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1).

[4] 黄蓉生.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5] 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

[6] 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J].道德与文明,2011,(3).

[7] 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8] 高国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07,(6).

[9]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逻辑价值观核心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