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振兴文化产业为背景

2014-04-1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文化产业人才

李 娜

(苏州市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一、现状分析

(一)社会背景

当今每位学子都希望自己能“学有所长” “学有所用”,但许多毕业生连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都很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届的608.2万大学毕业生中,有70万人学非所用,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艺术类专业毕业生问题尤为突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对文化产业振兴的机遇,如何使高校艺术类学生更具竞争力,怎样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人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实践现状

根据对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艺术类本科院校及苏州市职业大学等专科学校的艺术类学生的调查,超过76%的学生都有过校外艺术实践的经历。但是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其实践的目的、内容、方式也各不相同。调查数据表明,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参与家教、社会商业演出最多;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画廊或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助理实习较多;而表演、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则要依托剧组、电台或电视等平台。实践相对较少的,是创作理论专业的学生。上述专业实践大多和教学无关。虽然这些专业实践不定期地进行,也有一些收获,但是大部分实践都以物质收获为衡量标准,而忽略了实践本身的意义和方法。因此缺乏深刻内涵的实践反而给实践者造成了干扰,不但没有专业上的长进,反而因为陷入僵化的模式中而显得平庸。艺术类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创新性,学生的学习又必须与社会实践挂钩。只有改善这些个体的、零散的、局限的艺术实践,为他们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高校艺术人才的创新能力[1]。

二、解决思路

(一)进行教学改革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高校艺术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需要根据社会所需和学生自身因素作出相应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培养高校艺术类复合型人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2]改变象牙塔式的唯书本性教学,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增强在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市场信息敏感度。[3]学生在专业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到合作企业中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同时,学校制订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考核。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实践内容将更具有前沿性和针对性。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将更具有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性。学生必须至少完成一次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组织的艺术类实践活动,包括演出、创作、组织、排练等,并以影像、书面等形式佐证,同时要有校方指导教师和企业方指导教师的共同考核。当然,合作企业也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正规注册;2.有一定实力与规模,最好是龙头企业;3.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系统的工作流程;4.专业对口 或相关。

(二)实施方案

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个路径来提升他们的人生观、艺术观、创新观,使其艺术素养更具有前沿性、专业性、实践性,让高校艺术人才更具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融入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利环境中。第一,学生要用大部分时间扎实、系统地完成专业课、必修课等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夯实专业发展基础。第二,专业基础夯实后,开展社会实践。初期由教师为学生进行实践对接,并带领学生走访多家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观摩、调研和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向、企业对艺术类人才的要求、专业知识与产品的转换和推广等信息。第三,初步实践后,让学生完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内部讨论,再由教师对艺术书籍、艺术演出、艺术作品、艺术产业及案例进行剖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共同认知的过程。这些举措有利于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市场信息敏感度,为就业指明方向。全程由一位或多位专业教师指导实践,此阶段学习偏重实践式教学。第四,学生根据专业水平或个人特长及意愿分为若干组,到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岗位上亲身实践,由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带领参与实际工作。全程由一位或多位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实践进行辅助和指导。学校和实践单位定期进行考查,根据考核员工的标准对学生的工作表现或完成的某一项目进行评定;成绩占实践课程总分的60%,由企业与教师共同商定。学生在企业实践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约定、协商分配。第五,学生带着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回到学校,进行讨论、调整、改进、学习、解决,最后争取以优秀的成果完成学业。毕业作品的考核需要校企双方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三、结论

振兴文化产业背景下培养高校艺术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教改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实践平台,为学生自觉提高自身专业及心理素质创造了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深入企业,深刻体会工作的内涵。通过体验和锻炼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在实践和在校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1] 刘丹.文化艺术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16.

[2] 皇甫菊含.江苏民间舞蹈的地域文化特质[J].艺术百家,2006(7):100-103.

[3] 李丹娜.综合性大学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4] 王丽娟.舞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3-35.

猜你喜欢

艺术类文化产业人才
人才云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