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与途径

2014-04-10于雪黔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院校教材职业

于雪黔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贵州·铜仁 554300)

职业教育依托地方产业、市场和社会快速发展到今天,经历了重大转折和变革。为顺应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些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纷纷合并组建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求生存。很多的高职院校,经历了从重组到建设,从艰难创业到已初具规模,从被置疑到被认可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如今正通过示范校或骨干校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关键是针对已具备的规模,如何真正突出各区域职教特色,确保教育质量?要达到这些目标,首要任务是专业教师素质的提升。国家层面已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开通面向社会招聘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聘请行业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教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举措来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关键是学院各级领导和教师层面也应积极投入学院的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一、高职院校应重视各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

(一)提升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

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大量中等职业学校无法生存而合并成高职院校,或被吞并为高等学校的二级院校。教师在学院合并后进行了大动作的调整,很多骨干教师调离教学一线,从事重要的行政工作。而留在一线的主要是新进青年教师和上了年纪的老教师。显然培养原有的教师资源和引进高学历的教师对于构建合理的、科学的师资结构是极其重要的。

学院为储蓄后备力量,对有潜力的教师给予激励政策,鼓励他们提升学历。同时更着力为适应职业教育提升教师教学理论和职业技能。如送到相应的企业、行业进行锻炼,使他们尽快成熟,进而成为教学和实践操作能手。回到学院后要求不能离开教学岗位,真正服务于教学。不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都是行政领导干部,回来后又从事与一线教学不相干的工作;而从事教学的教师没有机会出去学习新职教理念,但又要他们去做课改。这些一线教师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自已学习新职教理念,工作不知道从何入手,只有人云亦云,消极应对。因此学校在选择继续深造的教师时应从学院大局出发,要考虑个人潜质和专业发展方向。各二级院校应有总体发展观,要考虑到全盘,每位教师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方向,教务系统要统筹安排。选派的教师要求要有教育服务意识,对教学有悟性,对新知识和新理念接受和运用灵活且具有创造力,这样我们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才会有生机、有特色。

农工商牧副渔各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医疗卫生行业是一种针对人的严肃而神圣的职业。“卫生职业教育与其它种类职业教育是有的区别,不能以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的大框架框卫生职业教育,因此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卫生职业教育主要是辅助或补充于医学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的高教类型。”进一步地说就是为适应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培养专科层次医疗力量,培养医疗技术型人才。欠发达区域医技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县、乡镇医疗卫生部门的需要。明确这一培养方向,学院的决策层应有深入的思考和制定相应的对策。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时刻准备着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自己毕生的精力。

(二)更新中老年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和行业技能

中老年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更要注重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近二十年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日益突出,无论职业教育理念还是行业技能都需要不断更新。“据统计大学本科毕业七年后知识老化程度达到70%,因此国外高校教师每隔5-7年有一次回学校再进修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也应建立可行的、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专业进修制度,以解决教师知识陈旧与教育需要超前的矛盾。”中老年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更新也不容忽视,他们在三尺讲台上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教学工作,学生思想意识和学习状态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老教师教到如今竟不知道怎样教学了,感到大事已去而挫伤他们教育的积极性,因此要更注重深入对中老年教师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多方位灵活、直观的方式学习,以获得他们的合作。

(三)稳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学校教师的身份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熟一个就调到院行政机关一个,每个人的精力是有是限的,同时要完成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不充许的。一些教师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放弃了专业教学,使本来师资就极其短缺的高职院校,更加削弱了一线教学的力量,加重了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的负担。要知道培养一个部门负责人不难,一些日常的工作事务,简单而烦琐;而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师却很难,首先要懂专业然后要学会教学,专业教师的成长是需时间的,至少要5-10年的经验积累。真正从事于一线专业教学的老师,又苦又累,尤其从事医科专业教学的教师,学生数量多,教学任务繁重,一但离开教学,他们的专业和技术就几乎荒废了,对学生、教师本身和学院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对有专业特长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学校的专职教师是最接近学生的人,在评价学生需要和设计满足这些需要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处在最佳位置,他们应得到改革的较大拥有权、决策权,应得到社会的尊重。”这一点不容忽视。

二、教师个体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师的价值取向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直接制约着教师水平和才能的有效发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情绪和工作效益;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又会对其价值取向进行相应的修正。高职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师德+新的职业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悟性。现在的高职教师不是没有悟性,而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匮乏和师德的缺失。这些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教书,接受的都是传统的系统学科的教育,他们学历虽高却不知道该如何教好这一群高考指挥棒下筛选过的学生。一味报怨学生不努力,自己却不潜心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消极应对学生。高职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取向要顺应学生日后职业发展规律、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教材的处理要有实用性、适用性。根据行业的标准和实际需要的操作技能,紧跟各行业科技发展现况。优选行业中现阶段常用的典型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要符合学生职业认知的规律。

(二)反思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映,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教学目标。教育需要同情心与耐心,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大多是来自初中的问题学生,上生物化学必定是听天书一样。可这不能怪他们听不懂和听不进去。反思下,要是我们或自己的孩子没有上过高中来学,也会是同样的反映的。这样一想在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时就不会恼火了,学生们能坐下来已经很为难了。心中会产生一丝同情心,教师才会有耐心地去思谋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学生能理解和记住知识。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教育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不要因难学而放弃。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和谐融洽的沟通氛围。学生在有疑问时,才能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生化是理论性特强的东西,一次上课上得非常投入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冒了一句“老师,你今天上课太无聊了”。此时我没有因学生的“冒犯”而恼怒,而是马上意识到我该调整一下教学策略。根据本章内容特点,生化反应途径,让同学们站成一排,每个人代表一化学生成产物名称,先记住一个名称,然后再把他们名称联系起来就记住了,以做游戏的方式修正了教学失误。回想起来当时的做法虽然不算怎么高明,但起码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三、教师必须建立职业教育观念

(一)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如卫生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关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教师进行机械训练。考试只是为了获取职业资格准入证书。2005年全国职教会议,对整个国家各类教育进行定位。“中等卫生教育定位为中、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

这一精神实质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更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日后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应具备的素质,这部分学生将来大都面临着就业问题,所以各项职业技能训练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也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职业教育教材更新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近几十年来,高新技术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卫生医疗职业对学生的要求,我们的教材最迟也要3年更新一次。教育管理部门把这个自主权下放给老师,但我们每每更换的教材在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一方面原因是没有适合我校现有条件的教材,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择教材上没依据和章法,出现哪种上起来顺手就选取哪种。这使课堂教学太过松散和自由,从而使教学严重地滞后于临床。

更新教材要严谨且有地方特色,符合职业岗位需要。国家对卫生职业教育有明文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不光是操作技能的培养,要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关理论,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兼顾。尤其强调要加强适合职业院校实训的教材建设研究。但怎样把这些思想落实到教材上,是要花大力气的。就我们学校现有的条件和水平,该如何开发和编写卫生职业的校本教材,迫在眉睫。因此可先做两件事情。一是组建各专业教材研究机构。成员一定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行业专家。尤其是一线骨干教师,因为他们最接近学生,最了解学生的需求(这里的需求指的是职业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二是开展调研活动。主要是在医院中调查,各专业到底对医疗事业技能型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对医院常规技术操作,新型仪器使用情况和一些新的医疗理念的实施情况,并随时跟踪,及时准确地把职业的需求体现在校本教材中。当然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院里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的教材才能体现出实用性,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体现课程改革成果。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国家、学院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老中青三代教师形成合力,成为一支稳定而且能持续壮大的师资队伍。在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引导下,随时进行教学反思,学习职业教育观念,适时更新教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并汇聚成为一种正能量,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在这种正能量的冲击下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教师的内心和谐、社会认可、幸福感、成就感的人生终极价值。

参与文献:

[1]郝芳.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徐嘉,杜学元.以评估为契机探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4):49-50.

[3]岳继勇.高职教师师德生成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5(11):64-65.

[4]王英杰.度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03):49-53.

[5]覃壮才.回归专业服务本位——入世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目标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4(03):82-86.

[6]罗杰.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学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03(4).

[7]邱开金.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J].职教论坛,2006.

猜你喜欢

院校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