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策略的缺乏及对策
2014-04-10张秀娟
张秀娟
(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321000)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策略的缺乏及对策
张秀娟
(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321000)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各教学阶段、教学环节及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学策略缺乏,文章总结出把握学生各阶段的特点,采取把好入门第一关,防止两极分化和搞好冲刺等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在课堂英语教学各环节充分美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气氛,强化教学延伸以迅速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各语言要素教学中通过综合教学及篇章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教学延伸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英语教师在尽心尽责地教,大批学生在机械地听、说、读和写。双方付出了努力,但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为此,作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现原因在于教学中英语教学策略运用不足,现分析如下:
1.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二年中各英语教学阶段缺乏教学策略的运用
(1)大一上半年起始教学时,忽略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大多重视起始教学,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英语高考成绩、完成作业和默写单词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起始水平,教师成了“评论家”,学生失去了培养自主能力的初次机会,为高分低能埋下了潜在隐患。
(2)大一下半年和大二上半年分化阶段,遗忘了消除学习障碍对策的必要性。有部分学生,由于初高中时英语基础差,大一上半年时学英语的错误体验多,成功感觉少,对英语缺乏了兴趣和主动性。为此,平时读得少了,也就失去了英语学习的敏感性。这时,教师的常规做法是课堂上忽视了他们,批评和指责增多,加剧了这些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障碍,再加上为通过全省大学英语三级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教师课堂题海训练和课余补习,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失去了逐步恢复英语学习自信心的良机,越来越落伍了。
(3)大二下半年冲刺阶段时,忽视了成功教育策略策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行性。在此阶段,为检测二年来的英语教学效果、让学生顺利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和为以后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新旧知识云集,考试密度增大,学生对考试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考试成绩每况愈下或进步微微,使他们认为成功的希望渺茫。而教师认为学生成年了,不需要表扬和奖励了,故轻视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策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可能性,学生体会不到成功感。
2.课内和课外各英语教学环节中缺乏教学策略的运用
(1)课堂教学中只求进度,不求质量,缺乏趣味性教学策略。大学新生知识面较窄,因此很难将抽象的知识用机械的方法去掌握。许多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仍在摸索之中,常常把方法的研究放在知识的传授之后。课堂中很少有趣味性的游戏、对话、比赛和扮演角色等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被动和机械之中。
(2)课外学习中,教师钻业务忙科研,学生啃书本,淡化了情感效应策略。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因此他们的心理也尚不完全成熟,情感十分脆弱。他们的心灵是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的人敞开的。教师往往以上好一堂英语课为目标,以教学业务水平高为光荣,而忽视了可以充分进行感情投资的课外,失去了唤起对师长的爱进而延伸到“爱屋及乌”的良机。
(3)总结、试卷分析时,只搞批评和表扬,抑制了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策略。每堂课、每个单元和每次测验都会有总结。教师常常会给出色的学生用目光或语言以奖励,对成绩平平的学生则无暇顾及,对差的学生甚至冷嘲热讽,使暂时落后的学生对教师失去情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3.各语言要素的英语教学中缺乏教学策略的运用
(1)在语音教学中娱乐教学策略的渗透成了一片空白。起始阶段,除了写字母、认音标就是读音素,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常常会出现模仿时正确,运用时错误的现象或者在句中字准腔圆,到分成一个个音标时又[r]、[l]不分了。由于字母、音素、音标在语音教学中缺乏一体性、娱乐性,只限于听、说、读、写的机械反复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实在不佳。
(2)在词汇教学中,化整为零的策略得不到应有的落实。貌似简单的生词在语言学习中是学生的一大难关,教师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学一篇新课文,往往把单词教学作为第一个环节来抓,这样,几个、十几个单词作为整体来教,许多生词一拥而上,让学生读、记、背、默,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加重,弄得把已经掌握的词也变成了可怕的生词。
(3)在语法教学中,排除了交际学习策略的主导地位。原因是教师们习惯于老教材“侧重语言知识,以语法为脉络成为一条线”的指导思想冲击着新教材的情景教学,很难适应“以英语交际为主线,把语言知识作为一条暗线埋在教材中”[2]的新型教法。要达到培养为交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一目的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4)在篇章教学中缺乏阅读策略的指导。许多教师还是用老方法进行教学:单词、词组作为开始,伴以朗读,再逐一讲解词句用法,学生仅忙于笔记,偶尔做些机械操练,结果是将整篇文章肢解成几块,篇章教学就变成单纯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学生的交际能力降到了最低层次。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讨教过同仁,也做过探索,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1.把握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保证二年课程开设阶段大学英语级别考圆满通过。
(1)授之以渔,把好入门第一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学好语音是基础,是入门阶段的关键。语音和拼读至关重要,此环节的关键所在是音标。“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3]教学法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首先是把二十六个字母名称音作为音素的基础,把音素作为学习音标的前提。其次是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汉语拼音,把它们与英语字母进行比较:声母与辅音音素,韵母与元音音素,着重找出两者读音间的相同之处。
(2)消除障碍,防止两极分化。教师们普遍认为大二学生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堵疏都不行。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英语已失去了新奇感,上课不再集中注意力,渐渐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对上英语课有畏难情绪;自己觉得英语不如他人的自卑心理;出于无奈地放弃心理。教师应从与学生建立感情着手,切实改进教学方法。适时适量地安排考试,以表扬为主,既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些许进步,又巧妙地给予肯定,以鼓起学生的学习勇气,消除心理障碍。
(3)因势利导,建立稳定的心理因素,冲刺大二下半年的英语课程结束关。进入此阶段,那些已通过大学英语三或四级考试的学生认为英语是他们的强项,可以少花点时间,会出现暂时的成绩低谷期。原来成绩不佳的学生面对综合性强的大密度复习和培训课,有可能重新出现上面提到的不良心理。此时,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地建立他们的成功心理。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他们懂得成绩属于过去,稳住和创造更优秀的成绩才是胜利;对在进步中尝到甜头的学生,要他们加倍努力,“跳起来,摘下桃子”。对每一堂复习和培训课,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对自己已学的知识有成效感,对解决问题有距离感,对了解新动向和新信息有方向感。这样,学生就会信服地跟你学。
2.在课堂教学各环节,全面应用教学策略,以利教学目标的迅速达到。
英语学习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参与耳听、眼看、口说、手写、动脑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辨、自治、自理和自学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教学策略的应用尤显重要。
(1)首先是美化英语教学环境,合理使用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和交际十字教学法。创设合理情景,让学生在情意、情景中以功能为主线,控制使用表达功能所需要的语言结构组成对话,对话教学采用“整体—逐句—整体”的方法,使学生有一种轻松感。然后进行新颖的操练,以每个功能项目中的句型结构为主线,对每一句型进行机械的了解性操练、意义性替换操练和情景中的运用性操练,这些新颖的操练更具实践性和交际性,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很有成效。最后把握语法规则,在注重情景中积累语言的同时,教师切不可淡化语法规则教学,要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然后扼要地点破、归纳语法的概念、组成结构和用法,进行各种类型的语法细则操练,达到掌握语法规则的要求。
(2)其次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形成愉悦的良性循环。将文字音响化和形象化,将故事细节角色化和情景化,这种用声、光和电舒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了崭新的节奏美,把他们从单调的文字叙述中解放出来;这种变化着的文字、语音、形象和色彩的氛围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主动地在有声有形的语流和形象中去捕捉信息,在变幻的情景中去运用语言和在反复操练中去模仿句型。教师再加大密度和加快节奏,学生会在优美的环境中愉悦地达到运用语言的要求。
(3)美化和优化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得到自然延伸,还要强化课堂预复习。课前预习,授课时“问、想、听、说和练”并用。课后复习指导学生可将课堂内容放电影般地重复一遍,也可以用有声阅读将新知识过滤一次。
3.在各语言要素的教学中重视综合教学和篇章教学,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
(1)重视综合教学,杜绝支离破碎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是一个整体,只要结构不要功能或只要功能不要结构,语言本身也将不复存在。我们不能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如果以语法为中心,以语言结构为中心,忽视了语言功能,既破坏了语言系统的有机联系,又破坏了语言结构和功能的完美统一,因此在英语教学里,语音、语法和词汇无论课内和课外应进行综合教学。
1)课内。教师在语言输入过程中,让学生看图画或录像,听教师用英语讲解课文,达到让学生感知语言形式和理解语言意义的目的。接着,通过重复跟读课文,模仿录音,促使新输入的综合信息顺利进入长时记忆。再通过操练,使新获得的综合语言信息高效率地纳入稳固的己有认知结构中。最后将所学的语言结构和功能通过对话和小品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法结构用于表达命题的交际价值和语言交际功能的实际意义。
2)课外。教师对“有声”和“无声”作业综合性地布置,“有声作业”分听有关录音、模仿并朗读和命题对话三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依次排列;“无声作业”则让学生多做一些将孤立的内容放到句子中,融合到篇章里的题目。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会从单一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知识的操练中提高到真正交际运用的档次上来。
(2)重视篇章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要把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对语言结构的运用及对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都涉及课文的整体。为此,应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步骤授课,做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
首先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把课文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初步地整体输入,使学生整体了解全文的语境和内容。其次是部分深入学习,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由对课文的表层了解进入深层理解。继而有重点地对内容进行把握和归纳,然后再一次进行整体的听力训练、口头训练、笔头训练和补充阅读训练等。这样授课,学生的语言能力必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冰.优化语音教学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谈谈英语课堂引进电化教学的问题[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S1):42.
[3]牛琳琳.突破词汇讲解与记忆的难关——论“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词汇教学法”[J].硅谷,2010(2):197.
2014-01-01
张秀娟(1962-),女,浙江绍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H319.3
A
1008-293X(2014)11-0019-03
(责任编辑林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