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4-10-25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历成人技能

夏 婷

(绍兴文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夏 婷

(绍兴文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大众化的开放高等教育,正处于由补偿性的学历导向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经由职业导向,并最终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学习导向为主的过渡期[1]。在这个时期,办学形式多样化将使成人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对成人高等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文章拟从如何将学历教育和技能学习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成人高等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不仅需要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国家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今年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纲要。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学校、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要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为了“加强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采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足点应该放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但现实情况却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搞一刀切,成人高等教育采用普通学历教育学生培养模式,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轻能力,这极大地阻碍了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比较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部分高校成人教育开始尝试采用“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优势

(一)“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特定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体系、评价指标、师资队伍等。传统成人高等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中心,理论授课为主,动手实践为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存在培养特色缺失、培养优势不足、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对传统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该模式借鉴国际“双元制”及国内“双证教育、多证教育”等职业教育先进模式,是一种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习,学生既能掌握一项或几项专业技能,又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最终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学生增强两种能力。(1)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占着主导地位,老师习惯于“填鸭式”和“满堂灌”,即使有实训课,一般放在期末,作为理论课的辅助,而且仿真实训居多,学生在校学习时感性认识不够,只会“纸上谈兵”,导致学生就不了业,企业招不到人。“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则围绕“理论够用,强化技能”的原则,强调“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车间,开设行业针对性强的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提高就业竞争力。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成教学生如何在全日制大学生遍地开花的现实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关键是拥有一技之长。“学历+技能”项目培养的学生除了有文凭,还有相关行业的入职资格证,培养过程与目标更有针对性,更有适应性,市场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按就业需求设置专业,配置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有效地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

2.教师实现两个转变。(1)转变教学理念。近年来,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取得很大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成人高等教育上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主要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大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最主要的是教学理念的差距,我们的成人教育理念多是沿袭传统的理念,讲原理,讲方法,讲前沿,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却忽视实践,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不受工厂、企业欢迎。这就需要教师转教学理念,授课过程中贴近行业,贴近实际,将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学校的教学内容融于一体,注重实用技能和专业训练的传授。(2)转变自身要求。“学历+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大学教师必备的相关素质和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2]。“双师型”教师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双面性,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理论联系实践,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有效转化。

3.企业获得两个实惠。(1)节约培训时间、减少招工成本。企业“岗前教育”至少需要两块成本,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企业、行业所需,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直接就业能力很强,从而减少企业在招工、用人方面的费用和风险,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2)提高企业自身科研开发能力。高校是高学历人才聚积地,人才群体优势明显,企业与高校合作,能够直接分享学校的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资源,得到学校的智力和理论支持,有利于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同时企业的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也可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授课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科研开发能力。

二、“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必须打破普教化模式,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理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以“双师型”教师为特色,以“校企合作”为培养平台,以“考试、考证、考评”为评价方法,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社会认可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就是适应外部规律,据统计,我国高级操作型技术人才比重很低,只占3.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0%-50%,应用型人才缺口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升级的瓶颈。“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校教学与社会、企业、行业的契合,要转变普通高校学生培养理念,高举“应用性”和“技能型”两面大旗,融学历教育、技能培养、考证辅导于一体,如此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做到“守正出奇,学以致用”。

2.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在符合行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高等性、成人性、职业性特点。内容上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以胜任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为准,着重解决毕业后具体工作岗位“怎么做”的问题,把通识教育、职业素质和拓展能力统筹起来,实现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达到学历教育的基本规格、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综合素质教育基本内容的统一,实现专业知识、动手能力、技能素养的有效结合。

3.课程体系。按照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特点,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可有效避免出现成人教育中“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的问题。“平台”课主要为通识类课程,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的文化素养课,如成人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品德修养、公共关系能力、哲学等。“平台”课虽然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宽口径,但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不占主导地位,学分一般占总学分的20%。“模块”课包含了专业主干课、职业素养课和技能实训课。该课程突出专业方向和技能应用型的特点,体现出不同职业、岗位学生的个性要求,最能反映成人高等教育“强技能”的特点,其学分应占总学分80%。

4.师资队伍。成人高等教育一般没有独立的老师队伍,大部分师资是依托学校安排或推荐上来,他们有高学历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缺往往缺乏实践经验,这与“双师型”老师的要求相差甚远。对此,高校在成人教育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派本校教师到企业学挂职,深入生产一线;另一方面也可聘请技术学校的优秀教师或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人员担任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

5.人才培养平台。“校企合作”是“技能+学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想平台,世界各国高校对此有很多成功经验。如:德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完成,并且在培训方面以企业为主,以此将企业中的实践和在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美国、加拿大一直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作为教学基础,充分利用企业等社会资源,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澳大利亚政府则结合行业与企业要求,通过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认证框架和培训标准,指导职业院校制定适应企业要求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可以使人才培养平台多样化,通过工学交替、以岗导学、顶岗实习、教学做合一,教学点设在地方,班级安排在企业,实习实训进入车间等多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评价机制。“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呈现出三种角色:学校人、社会人和单位人。由此,在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时,其教学考评方式不能单一地由学校完成,而应该是“学校课程考试、社会技能考证、合作单位考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学校课程考试可以通过闭卷或开卷方式进行;社会考证则完全根据行业水平要求参加国家或省组织的技能等级证书、资格证书及水平证书等考试,行业证书获得是毕业的必备条件;合作单位考评则是课程教学的合作单位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考进行评价,合格才能毕业。

[1]姜孔桥.谈成人高等教育定位及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22).

[2]孙君,袁以明,于保华,吴立群.面向校企双赢实战机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3]乐传永,马启鹏,卢美芬.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4]宁新文.宁波大学成人高教培养“灰领”人才[N].光明日报,2012-04-07(10).

[5]郑珊飞.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

2014-03-18

夏 婷(1978-),女,浙江富阳人,助理研究员。

G724.4

A

1008-293X(2014)11-0075-03

(责任编辑林东明)

猜你喜欢

学历成人技能
高级技能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成人不自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Un rite de passage
知识无力感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