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论党的政策

2014-04-10

社科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党的政策重要性政策

闫 洁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作为时代的伟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博大精深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关于党的政策内容比较多。本文就《毛泽东选集》前四卷中,有关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政策相关的内容加以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希望对当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有所裨益。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政策,在若干篇文章中屡次强调党的政策的重要性。毛泽东关于党的政策,是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阶级分析法,在充分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正确的政策,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坚持了正确的政策,才使得我们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一、政策的广泛性

这方面主要指的是政策内容的广泛性。毛泽东曾经于1940年12月25日写过《论政策》一文,着重强调“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决不会变更的;过去十年土地革命时期的许多政策,现在不应当再简单地引用。[1](P720)”虽然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但是在这一前提下,还论述了许多具体政策,主要包括政权组织政策、劳动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锄奸政策、人民权利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军事政策。同时指出“以上所述各项统一战线中的策略原则和根据这些原则规定的许多具体政策,全党必须坚决地实行。”“惟有实行上述各项策略原则和具体政策,才能坚持抗日,发展统一战线,获得全国人民的同情,争取时局好转。[1](P727)”下面着其一二探讨。

首先,经济政策方面。经济是基础,是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功重要保证。

毛泽东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论述:“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1](P116)”而实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则是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是为了整个民族的利益需要。以此,在这一经济原则的指引下,顺利的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确保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其实在经济政策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政策,就是党在不同时期所实行的土地政策。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到抗日期间的“减租减息”政策,再到解放战争的“耕者有其田”政策。毛泽东自己认为:“抗日期间,中国共产党让了一大步,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这个让步是正确的,推动了国民党参加抗日,又使解放区的地主减少其对于我们发动农民抗日的阻力。这个政策,如果没有特殊阻碍,我们准备在战后继续实行下去,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减租减息,然后采取适当方法,有步骤地达到‘耕者有其田’”。[1](P977)之所以实行这样的经济政策,是因为“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1](P109)

此外,毛泽东还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阐述了精兵简政政策,并且解释了“精兵简政何以是克服物质困难的一个重要的政策”。他也比较关注工商业政策,如《关于工商业政策》以及《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等文章中都有论述。另外还有税收政策等。

其次,统一战线政策。统一战线历来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期间,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统一战线政策是毛泽东所谓的三大法宝之一。“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P569)”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一文中,毛泽东单独列出一个标题“民族统一战线”去加以讨论。毛泽东在1940年3月专门写了《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认为“在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斗争中,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顽固派又在极力争取知识分子,因此,争取一切进步的知识分子于我们党的影响之下,是一个必要的长大的政策。[1](P709)”而《论政策》则是全方位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1](P721)”毛泽东还阐述了与之相关的各项具体政策。可以说,这里的各项具体政策,对于现在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毛泽东所论述的其他方面的政策,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相关政策内容,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二、政策的群众性

政策的群众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制定的依据,一个是政策执行的主体。

第一,政策制定的依据。政策是党制定的,但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呢?那就是群众的实践。所谓的“从群众中来”。当然,是在中国这一特殊国情下的实践。毛泽东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尤其要关注广大群众的呼声,他说过“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以及“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所谓的“学生理论”。同时还指出:“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全职的先生。[1](P821)”只有这样,深入到群众的实践生活当中去,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群众的实践是什么?那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总结。

毛泽东同志特别注重群众的实践,例如早期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充分肯定农民群众实践的重要性,在文章的最后,还详细介绍与之相关的“十四件大事”。

第二,政策执行的主体。政策由谁执行呢?当然是人民群众。这也是在贯彻“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认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起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1](P1213)如何发动群众的力量,加入到革命和建设中来,那就是发挥“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可以说,在当时,科技不是很发达,与外界接触的仅限于报纸和广播。而如今,电子科技信息发展较迅速,也较完善,我们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科技去传达党的政策,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不可否认,虽然人民群众是政策的执行主体,但是不能离开党的正确领导。党与群众的关系是什么呢?“党和群众的关系的问题,应当是: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1](P1205)”

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执行党的政策也是一门艺术,毛泽东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注意的领导艺术。[1](P1214)”因而,在具体的实施中要讲究领导艺术,要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自觉去执行党的政策,而不是“被”动。要想党的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在每一行动之前,必须向党员和群众讲明我们按情况制定的政策。否则,党员和群众就会脱离我们政策的领导而盲目行动,执行错误的政策。”[1](P1181)

三、政策的重要性

这里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政策方面的文章之多;二是通过文字论述其重要性。

首先,文章多。在《毛选》前四卷中,共有文章158篇,其中和政策相关的文章多达30篇,占五分之一左右。其中,以政策为标题的文章包括8篇:《我们的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第七个问题“干部政策”)、《论政策》、《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论联合政府》(第四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轮赫尔利政策的危险》、《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关于工商业政策》。

如果将策略相关的内容也包括的话,可能会更多。其实,政策和策略两个词,毛泽东有时候是互用的。比如关于统一战线政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称其为“策略”,而在《论政策》一文中则是“政策”。

在相关的文章中,毛泽东不仅从正面论述正确政策的重要性,还从反面去论证错误政策的危险性,如《评赫尔利政策的危险性》、日本侵华政策以及蒋介石政府反对政策的危险性。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论述政策的重要性。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毛泽东并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问题,而是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才逐渐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写道:“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1](P50)”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谈政策的重要性。在随后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又一次指出了党的正确政策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边界党(地方的党和军队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1](P58)”在《论政策》中认为“在目前反共高潮的形势下,我们的政策具有决定的意义”[1](P720)。

经过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八年的抗日战争以及三年左右的解放战争,毛泽东在1948年3月,写下了《关于情况的通报》一文,明确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1](P1193)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将党的政策上升到生产力的高度进行论证。“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以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P980)”从这里可以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党的政策如此之重要,所以在任何时刻都要牢记党的政策。如果忘记会怎么样呢?“而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1](P1211)”

结语: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如此重视党的政策,写了那么多的文章,阐述了如此多的内容,可见,政策在毛泽东心目中以及在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全民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以及党中央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确实值得反思,而反思的结果就是寻求理论上的帮助,而毛泽东思想中的相关内容就是首选,尤其是党的政策内容。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正确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全民的实践努力,定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定会将中国领上更美好的发展道路,前途将会更光明!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

猜你喜欢

党的政策重要性政策
政策
政策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助企政策
政策
从社会主要矛盾提法转变看党的政策的延续性
关于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探讨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