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文化自觉和思想政治教育
2014-04-10刘珊
刘珊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河南 信阳 464000)
论文化、文化自觉和思想政治教育
刘珊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河南 信阳 464000)
文化是融合了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矛盾统一体。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新,它意味着既要切实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性和传统性,也要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现代性和创造性。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仅是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西方文化凭借其强大的传播手段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抵制和削弱西方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消极影响,如何有效地维护民族文化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因此,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显得必需而紧迫。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不少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产生了认同危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培育和提升其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文化的两个向度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作为人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狭义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准则、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在内的观念形态的精神内容。人类的先进文化不仅体现了其崇尚和追求先进性的价值取向,也是引领各民族、各国家发展的重要航标,是各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
文化的两个向度——传统性和现代性。所谓文化的传统性,是指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对以往历史时代特质的折射。因此,对于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发展的根本和灵魂,是民族认同的“身份证”、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进步的“助推剂”、是民族团结的“钢架桥”。现代性是文化的另一个向度。所谓文化的现代性,是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了时代发展方向、代表了时代根本利益、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文化作为引领社会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当然要反映时代性,时代性是体现文化精髓的主导方面。[1]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任何一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不仅是一种久经历史洗礼而流传不衰的文化,也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方向而备受推崇的文化,传统性和现代性是催生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两种合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在传统性和现代性的交互作用下不断走向繁荣。它一方面是从中国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长河里孕育繁衍而来的,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另一方面是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时代发展的规律和潮流。
二、文化自觉与衡量文化自觉的两个维度
关于文化自觉的概念,学术界论述的角度有三个方面。有的是从全面认知民族文化和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加以论述,如学者宋一指出,“文化自觉是指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对于文化的发展方向、目标、途径等方面的认识和自觉”。[2]有的是从主动汲取世界文化精髓和不断创新民族文化的视角予以解说,如学者许慧娟提出,“自觉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精萃是提升文化自觉性的另一个重要任务”。[3]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2011年提出:“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4]换言之,就是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新。综合以上三种阐述,文化自觉展现的是文化建设主体对文化的一种主体意识和心态。我们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既要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要自觉而主动地学习世界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创新。
衡量文化自觉的两个维度——民族性和世界性。所谓文化自觉的民族性,就是在通晓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全面的认知理解和正确的诠释,自觉维护本民族悠久文化和优良传统,促进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所谓文化自觉的世界性,就是在自觉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世界文化发展的走向,汲取现代文化的精髓,找到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相融共生的节点,不断推进本文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要科学预测本民族文化的未来趋势,还要清醒认识本民族文化可能对世界的未来发展做出什么贡献。
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这一奋斗目标,为辨明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即“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依赖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5]
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我们要创建的中国现代文化,不仅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更要体现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改革深度化等规律,而这些都离不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文化领域中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科学认识文化、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现代化的内涵、意义、发展特点、发展目标等,都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无论是从现实状况中还是从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那么,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和消解路径是什么?一种普遍的声音是,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消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等都受到了负面因素的冲击,但我们应看到人们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方面是积极健康的,可以通过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抵制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通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能够帮助国民提高主动建设民族文化的觉悟,促使国民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建立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提升国民的思想政治素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贺善侃.文化自觉、文化现代性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12).
[2]宋一.文化自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1).
[3]许慧娟.论文化自觉[J].新余学院学报,2010,(3).
[4]顾伯平.论文化创新[A].中国产业评论:第3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7.
[5]齐卫平.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省[J].广东社会科学,2006,(6).
(责任编辑:曹木易)
G122;D64
A
2095—7416(2014)01—0063—02
2013-11-04
刘珊(1971-),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