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冯:用生命追寻微曦的人

2014-04-10叶雅玲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皇冠作家

叶雅玲

(岭东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台湾 台中 40852)

冯冯:用生命追寻微曦的人

叶雅玲

(岭东科技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台湾 台中 40852)

《皇冠》(1954—)乃1949年之后华人通俗文艺杂志中的翘楚,冯冯(冯士雄,1935—2007)为其中重要代表作家,他的“微曦四部曲”在1960年代轰动全台湾。被《皇冠》创办人平鑫涛誉为“天才、奇才、鬼才”的他,一生集“‘逆子’、‘孽子’、孝子”三种身份于一身,创作丰富,除自传、长短篇小说外,还有宗教书写。

冯冯;“微曦四部曲”;《皇冠》;通俗文学

母亲让我扑入她的怀中,将我抱起来,我们的身上都是泥屑和干草。

可不是,我们又逃过一次生死关头了。

在我们不远的地方,黄土给炸翻了好几个大坑,有炸断了的肢体、血和肉。有人在哭泣。

在山坡下,火车道上,一列火车已经给炸得成为粉碎,成为一堆破烂屑铁的机车还在路那边冒着蒸汽。

外面,到处都是火头、火焰和浓烟。[1]

1964年,台北街弄长巷,暗灰砖墙内植满垂榕、龙柏与凤凰木,绿叶蓊郁,庭院深深,两边日式平房里齐声传来收音机广播的声音,这是“微曦四部曲”第一部《寒夜》里男主角的独白。音效逼真的敌机轰炸与飞机渐远声,回响在彼时平静无战事的小岛城市角落……

广播里这一幕关于中国20世纪40年代烽火连天、逃难躲避兵燹动乱大历史的摹写,对于无论经历过二战美军轰炸的台湾人,或当时逃难到台湾的外省人而言,都是战争恐怖记忆的重现与个人亲见、亲闻经历片段的写照,那是震撼心头、记忆犹新的梦魇。

在电视尚不普及的20世纪60年代,收听广播是岛上家家户户的生活休闲,《微曦》乃是当时最轰动的广播剧,由当时著名导播崔小萍导演,明星白倩如主讲,“中广”有上百位播音明星参加演出,配上特殊音响效果与音乐,每天广播两场,风靡全台湾,听众如痴如醉,人人都同情故事中的流浪少年范小虎,而他正是《微曦》的作者,因此书而声名大噪,还荣获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奖”,本名冯士雄,笔名“冯冯”(1935—2007)。

一、天才、奇才、鬼才

(一)文坛崛起

1960年代台湾文坛流行着一句话:“男生读冯冯,女生读琼瑶。”[2]

冯冯出生于广州,战后随海军辗转来台,由于常寄信给他的母亲,被误认为匪谍监禁了四五年,后来以精神失常为由被开除军籍。因为战乱,他没有读完中学,获得自由后,自力更生,自修苦学,非但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并且通晓九国语言,他的百万字小说“微曦四部曲”1963年由《皇冠》刊出后引起巨大的反响,轰动一时。他的一生神秘而传奇,最早出版他的作品并与他相交甚深的平鑫涛,推崇他为“天才、奇才、鬼才”[3],是1960年代《皇冠》代表性偶像男作家。

据发现他的平鑫涛回忆,1963年的某个下午,有位年轻人到他家。这年轻人长得方脸大眼,皮肤白皙,举止斯文。背着一个小布口袋,袋里装着鼓鼓的东西。他说他叫“冯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题名《微曦》,四本一套,超过一百万字。在当时,写作百万字的小说可说是创举,因为市场没有保证,而出版要冒很大的风险。好像很少有作家写一百万字那么长的小说。那时候,大多数的作家都很清苦,写中、短篇稿费可以应急,写百万字耗费经年累月,谁熬得了这艰苦的漫漫岁月?何况即便写完了,也不容易找到刊物发表,要出版单行本更难。出版业不景气,谁肯投大笔资金出版这样的“巨著”?卖不掉怎么办?何况,“冯冯”默默无闻,如何销得出去?平鑫涛当时身兼数职,非常忙碌,阅读百万字小说,是极大负担,但他不忍辜负这位年轻人的热忱与期望,压缩了本来就很可怜的睡眠与休息时间,努力凑出时间读完全书。读完作品后,平鑫涛感觉他的文笔火候差一点,乍看是引不起什么兴趣的,但耐心看下去,就放不下了,认为这部作品不是用文字写出来的,而是用内心的情感血泪写成的,于是决定采用刊登。[4]

(二)书写疗伤

冯冯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作家,可以说一生长达40年的写作大多数都是在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心病还需心药医,唯有抒发情感血泪,才能让冯冯摆脱所面对的一波波不断袭来的人生苦难。

战后来台的外省人,并非皆如白先勇笔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亦有如冯冯般历尽艰辛、沦落天涯的底层小民。他们面对命运的苦难,始终没有被击倒,反而愈战愈勇。小说是自其童年开始的,战乱连连,母子颠沛流离,从大陆到香港,再到台湾的生活实录,也可以说是那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惨痛血泪。主角范小虎正是大时代动乱中无数流离失所之人的写照,所以能引发极大共鸣。冯冯事母至孝,描述亲情间的互动感人至深,不仅其作品受到肯定,他个人的奋斗更引为青年的楷模,所以当时能因此荣膺国际青年商会举办的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奖”。而一如在1960年代《皇冠》许多作家跨媒介与广播或电影合作获得知名度与影响,广播亦是使冯冯能够家喻户晓的传播利器,更是掀起“冯冯风潮”的辅因。《微曦》自1964年4月初版,迄1985年7月第20版,历时20年,可见其受读者欢迎程度之深。

当时“微曦四部曲”可说是震撼文坛的大部头巨著,先在杂志连载时,即因他艰难的际遇与不向苦难低头的心志引起世人很大反响,平鑫涛决定先在《皇冠》分四期刊出后出版单行本,全书1 500页,分四册。以当年《皇冠》转型后正在起步的经济实力出版这样的“巨著”,实有些胆大妄为,但出版后,出版界为之震惊。冯冯回忆当时盛景:《皇冠》把他的照片用特大号登在首页,特别介绍,称他为“天才青年作家” “旷世奇才”,每期推出15万字连载,把冯冯捧起,一夜成名。《微曦》出乎意外地畅销,各种赞扬,声震四方。冯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努力,命运的苦难始终没有把他击倒,他反而愈战愈勇。《微曦》是他经过九百多天的流浪生活后写下的自传小说,当时刚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工余努力写作,到处投稿,到处碰壁。第一份采用他的文稿《贵夫人》的杂志就是《皇冠》,因此,他辛辛苦苦写好《微曦》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投送“皇冠”,而这部书为双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当时的出版环境,大概很少有人敢出版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的作品。平鑫涛看重《微曦》,使冯冯破茧而出,而冯冯也为《皇冠》带来了福报,更加奠定了“皇冠”经营出版业的实力,对当年的文坛而言,也可以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创作类型

冯冯一生写作可分为四个部分:相距40年的两部自传型小说—在台阶段“微曦四部曲”与晚年《雾航—妈妈不要哭》,以及中年旅加奋斗史“《紫色北极光》三部”,三者合观为个人一生经历,此其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于《皇冠》的几部创作小说,此其二;另有80年代旅加时几部宗教书写,以《空虚的云》为著,此其三;第四是长期在《皇冠》杂志中发表的“旅加随笔”专栏与谈论科学知识的短文、专著等。四者合观,世人才得以揭开其神秘面纱,方知冯冯神秘的一生与创作的全貌。

(一)自传书写

其早年成长奋斗流离史,自传“微曦四部曲”—《寒夜》、《郁云》、《狂飙》与《微曦》在1960年代是励志之作,每本书封面数语,简短道出书写的精神,现在看来,充满时代意义。他以动乱的大时代为经,以个人家庭恩怨为纬,以母子逃难经历万难为骨肉,以个人心智成熟过程为精神内涵,写就躲避日军侵华铁蹄的“寒夜”,身世之迷与家族恩怨交织;政权更替前夕,风雨欲来前漫天鲜红云霞向四方伸展,国家个人充满苦闷的“郁云”;以及二度逃难抵达台湾,穷困潦倒破衣鹑结,几近讨饭,沦为擦鞋童,露宿博物馆,却任凭“狂飙”也吹不垮斗志的生活;他终于接母来台团聚,甚至以自学的法文投稿获瑞士举办的“世界最佳短篇小说奖”,并获陆军绩学奖章的荣耀,力争上游、奋斗不懈的精神终于为他迎来“微曦”—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认为“我们是最不幸的一代,但也是最幸运的一代!”,而“人生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不是血,就是泪!”①冯冯:《寒夜》与《郁云》,(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64年4月初版,见1985年7月第20版封面。勇气来自我们自己的心中。他写作的使命是把希望带给自己,也带给别人!1963年离台后,国人咸以为他是应邀出国,在加拿大深造,然而1980年代“《紫色北极光》三部”—《烟》 《雾》《雪》的出版,暴露了冯冯离台移居加拿大工作受挫、濒临精神分裂,面临牢狱之灾,以及壮年异国生活困苦无依的经历,但是他仍然不忘鼓励青年人要奋斗,要能面对挫折、面对时代:“越大的打击,越产生更强的奋斗意志!每天都有新的考验!每天都须重新锻炼!这是我的信念。”[5]此时写作成了他的经济来源与精神依靠,一位台湾文坛知名的有为青年,在加拿大却几乎沦为阶下囚,在异乡与母亲天涯相依,尝尽孤单寂寥。

逮及晚年回顾,冯冯自喻他的一生都像在浓雾中航行。2003年冯冯的回忆录《雾航—妈妈不要哭》出版,读者才可窥知他的曲折生平。年少那段逃难经验,冯冯虽自认饱尝无限痛苦,但相较于其他流离他乡的60万官兵,已是十分幸运。我们由他个人的际遇,看到无数人的缩影。中国近代的历史都是用血和泪写成的,谁能倾诉得尽中国人无穷的苦难、挣扎和辛酸血泪?此外,包括迁台初期当时台湾社会的真相,以及几代以来华人只要离开故乡、移民外国、在外落地生根必会遭遇的困难艰辛与问题等等,都在晚年此书中补叙。《雾航—妈妈不要哭》上、中、下三册,与前两者,皆是百万字长篇巨构,三者合观,如同三段式最悲伤的自剖,满纸呜咽不平的低鸣,是作者唯一可行的自疗,也可以说就是他一生自我追寻的“三部曲”。华人作家中花最多字数与心血撰写一生自传、回忆录者,当以冯冯为冠,部部逐一读来,方知隐藏在风光的“十大杰出青年” “畅销书作家”背后难堪却仍需面对的真相。

(二)小说创作

冯冯的作品除了上述让读者可以透过他的个人经历以观照时代、引发海内外读者共鸣外,小说创作亦非常精彩。第一部创作《微笑》1962年出版,却了无一篇是欢乐的:《子夜》描写被卖的小牛舐犊情深,却遭屠夫冷血无情宰杀,而《打靶》一篇描述围观处决强盗的场景,令人毛骨悚然。经历战乱烽火,冯冯对人性有深沉观察,几乎每部作品都由血与泪交织写成,具一种渲染力量。阅读冯冯总觉痛苦、残忍、悲伤之情绪交织,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冯冯抵加之后异国见闻化作短篇小说题材,作品面向更广,虽偶有温馨的人性光明面,然北国冰山酷寒、渔人男女生存悲歌、少数民族濒临灭绝、种族歧视、华人移民与留学生生活困境、西方社会文化问题,处处可见冲突与赤裸黑暗人性。他另有《昨夜星辰》长篇小说创作以香港为背景,运用推理笔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一个大兵与妓女所生的混血儿私生子彤霓,挣扎在英裔养母因为追思亡儿而收养他,进而以畸形方式养育下被扭曲的人格。1960年代即能涉及忧郁症、抑郁症等疾病的主题探讨,无怪乎被平鑫涛誉为“冯冯最佳作品”。《冰崖》中加拿大少数民族的描写以及对神职人员面对修道与情欲冲突的探讨,悖俗前卫。《哭泣的紫枫》则描写了华人面对文化隔阂,观念无法与时俱进,子女被迫成为反叛的一代的悲剧。

身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男性小说家,冯冯写作罗曼史,探讨神性与人性、东方女子与西方开放男性间异国恋情的悲剧,却能将女主角的恋爱心理曲折描摹刻画入微,又恒以苦恋与悲剧作为小说的结局收场,生而离、死而别,虽写异性/国恋,但亦正如他一生迟迟至晚年才敢暴露出的自身被环境扭曲了的同性苦恋的投射。以上这些作品持续在《皇冠》刊载,无疑加深了《皇冠》深入社会的广度与可读性,尤其经由杂志为海内外华人虚拟建构起了祖国、异乡并存的空间,延伸出体悟岛外世界的视角与阅读视野。

(三)宗教书写

冯冯在加拿大时潜心向佛,信众敬称他为“冯冯居士”。在创作小说外,一方面,他也体悟写作除了疗伤与谋生,还有其他使命。他认为真理是负有使命的,文学是负有使命的,他1980年代的写作致力于深入探讨哲学、宗教、历史、人性以及反映时代。他通过描写近代中国佛教界人物虚云老和尚,写大时代的动乱,一则藉由叙写虚云一生行谊以阐明他对佛教信仰、教义的潜修心得,一则透露出对黎民生于乱世、浮沉于烽火、乱世浮生的哀哀悲悯。以虚云个人对人类最崇高理想真理的追求为经,而以反映中国人的大时代苦难与挣扎为纬,《空虚的云》三大册,可见其佛学根柢与为历史留下见证的苦心,寄寓大时代下人民如同蝼蚁般的命运。冯冯深深感觉到真正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表达思想并与思想沟通的,他藉此叩问,且要读者再三深思:人生真的是那么空虚吗?

三、“逆子”、“孽子”、孝子的天路历程

冯冯终其一生都在与黑暗共舞,始终拨不开环绕身旁的有关身世、家庭、国家战乱、流离他乡与性别认同带来的重重浓雾,在经时间淘洗,雾逐渐散去时,唯有通过各时期的不断书写,一遍遍洗涤心中的伤口,才能厘清浓雾中自己的身影与航向。回忆平反,是他心灵的自我疗愈。自1963年逃亡离开台湾,至2007年去世,在其晚年写作的《雾航—妈妈不要哭》一书中,为发表于60年代的《微曦》补遗,方始揭露当年真相,让读者对这位传奇人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40年后再看“冯冯传奇”,他不再是畅销书作家,真相是:冯冯经历身为“逆子”、“孽子”、孝子的身世与性别认同挣扎,亲身体验对日抗战、国共内战、渡海迁台、外省移民遭遇军中白色恐怖、流亡天涯海外异国奋斗,一生皆在流离中挣扎,充满无语对苍天的斑斑血泪,是一段包括政治、文化、家庭冲突,移民血泪、性别认同纠葛与精神疾病的书写历程。

冯冯回忆当年《微曦》写个人际遇,并没有什么技巧,只不过很有耐心地不断写着,先求寄遣情怀,不管出路,写到回忆中的悲苦处,禁不住热泪满眶,不过,只能轻描淡写,完全不敢提及海军对他的虐待,根本不提及自己曾经当过海军,当然也不敢提及凤山招待所与先锋营,因为那时白色恐怖仍未结束因家书而被囚禁刑求这段白色恐怖遭遇,若非晚年在《雾航—妈妈不要哭》中写出,将一直被掩藏在俊美的偶像光芒下。而冯冯写自己,实亦侧写其母张凤仪女士一生身处战乱下的女性飘零奋斗史。当年黄埔军校军官与学生部队以清党剿共为由攻击广州市,枪杀了数千青年学生,并蹂躏妇女,他的母亲也不幸成为受害者,因而怀孕,夫家视为奇耻大辱,迫她打胎,她认为胎儿无罪,拒绝堕胎。母亲不忍将冯冯抛弃,从此她独立抚育,受尽歧视,挨尽苦楚,无比的屈辱也无法减少她无尽的母爱。其母遇乱遭辱,战火中只身带着幼儿冯冯逃难,被迫分离,后来台依儿,又被迫赴加,终老异乡—母亲挣扎的一生是一出因时代而起的悲剧。

初抵台湾,混血儿俊秀的容貌为冯冯在军队中招来同袍的欺压与强暴,缺乏父爱并备受压抑的他因此养成恋慕军中能保护他的强壮英俊男性的心理,甚至在写书成名自立有成后遭嫉,仍被迫再度逃离台湾—有人向总政治部揭发他曾是海军政治囚犯,要将他押往火烧岛囚禁,不得不逃亡。在美军协助下,冯冯逃往加拿大,获得移民部长亲迎给予政治庇护,从此落籍加国,曾经打工,甚至拾荒,迎接其母抵加,她也为人看管小孩,母子相依为命,从1963年至2003年母殁,惨淡生活。

冯冯是被战乱与白色恐怖时代巨轮流放异乡、异国两次的受害者,奋斗史恰好就是那个大时代的缩影。晚年他除自剖同性恋情,更写他乡艰困求生、现实生活颠仆、贫病交加下的母子情深。若说王鼎钧《碎琉璃》是献给少小离家分别的母亲,冯冯则更写出无情巨轮辗过这对了无依傍、彷徨妇人孺子的斑斑血泪。《雾航—妈妈不要哭》是他最深沉的痛诉,他不是不知道此书出版后会大大损害形象,但是,他这一生的冤枉苦难,向谁倾诉?—唯有书写是生命的救赎!

冯冯一生集“逆子”、“孽子”、孝子身份三位一体,这三重身份带给他无穷的痛苦。在家族中,他是身为侧室的母亲因遇战乱不幸遭辱而生下的混血儿,具中亚血统的他,是长年为父亲与族人所不容的“逆子”;在性别认同上,他是自幼遭军中同性同僚强暴,却与当时驻台美军产生感情而至死方能出柜,被环境扭曲了的“孽子”;在亲情上,为报答母亲在屈辱下生养的不弃之恩,来台即接母亲前来,赴加亦千方百计接母奉养,母子天涯相依。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冯冯晚年在侍奉病母时亦饱受辛苦煎熬。因创作交响曲获邀前往俄国演出,携母同行,给予母亲荣耀,但母亲不知儿子真正的性取向,一生

都被蒙在鼓里,不断要求冯冯成家。

四、成就定位

冯冯的书写包含日本侵华、国共内战、外省迁台、军中白色恐怖等历史见证,迁台初期台湾的社会真相,以及几代华人移民外国在外落地生根的困难艰辛与必会遭遇的问题。例如《雾航—妈妈不要哭》里他便翔实地描写逃难时眼见广东大屠杀之悲惨,坚持不愿摒弃生命中那段记忆,要为历史留下见证。他说世人皆知“南京大屠杀” “重庆大轰炸”之惨痛,却无人记录“广东大屠杀”更惨的情况,还有人反对他在书中提及,认为往事如烟毋庸再提。但冯冯坚持犹太民族年年摄制电影,印书追思纳粹屠杀犹太人,而中国人却很少纪念被日本侵略者屠杀的悲惨,有人让他把该书前半段抗战时代的惨况删除,不为他所接受,他无论如何也要发表这些微弱的历史见证。

冯冯40余年写作的心血作品可以当作近代史看,当作迁台外省人遭遇白色恐怖一页看,作自传看,作女性史看,作华人跨洋越洲移民史来阅读,它所呈现的深广度,绝对不是一般作者据案牍依史料写作可以比拟的。尤其在知悉他在台的经历后,再阅读其旅加时创作的小说,当中许多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有冯冯的身影,部分类似的遭遇,从青年到老年,他的经历一如悲怆命运交响曲,让其一生在不断呜咽低鸣中痛苦度过。惊人的记忆力,来自不断受苦、不断咀嚼一段段受苦的回忆,其灵魂经历多重的悲剧—个人的、家庭的、时代的,一生在慢慢清楚自身身世的迷雾中摸索。冯冯乃是注定不容于家族的“逆子”;混血儿的容貌,为他同时带来“孽子”的不幸遭遇。冯冯在受缚传统行孝观念结婚以传宗接代与自己的性取向间犹豫挣扎,在爱男性与奉母命成家的两难选择中迷惘,在是不是受人肯定的作家之苦恼中徘徊,他更只能据案在创作文学与音乐间自疗,甚至自我被外界与内心的冲突扭曲,濒临癫狂,同时他也是一位对科学与宗教都拥有神秘力量的传奇人物,精手艺,善折纸,甚至能作宗教音乐与交响曲,更被认为拥有“天眼通”之特殊能力。

是命运与时代给予冯冯至死方休的苦难,写作的笔是他控诉的矛,直指向任何人皆无法给予救赎的残酷命运,进行战斗!唯有死亡,才是安宁的生命终站—而他终于抵达,不必再在迷雾中航行受苦。冯冯身后选择于台湾嘉义落叶归根,留给世人许多怀念,由网络上无数纪念文章与为他设立专属网站,整理遗稿、记录生平,可以得知这位作家在读者、信众、乐迷心中占何等地位。冯冯一生始终航行于迷雾中,他用生命与笔不断追寻生命里阒黑夜幕过后降临的晨曦,为烽火乱离年代作了历史见证,雾散剧终,斯人已杳,化作星子隐入无垠宇宙,绽放出永恒冷冽的光芒!

五、结语

经一甲子岁月锤炼锻造,无数作家成为《皇冠》这顶冠冕上镶着的珍贵宝石,没有这些作家,《皇冠》无法熠熠发光,而冯冯无疑是当中最深邃而又令人无法参透的一颗宝石。作为一位终身都在写作的作家,冯冯本身就是一本谜一样的书。《皇冠》有数位一生几乎皆与其相关的作家,男性作家一开始即由冯冯敲出响钟,由这位传奇人物来开启《皇冠》代表作家的序幕,尔后的代表作家可说无一不具传奇性。杂志中诸多今日已被淡忘甚或全然遗忘了的作家作品,共同涓滴汇聚成一段段华人的生活历史记忆与情感,虽然纷纷湮没在不停无情向前滚动的时代巨轮之下,但这些曾经发生的历史,让不同世代的读者阅读与感受,历久不衰的不仅是《皇冠》,更包括这些人们活过当时历史时空产生的种种珍贵情感。而1949年之后,大批迁台的外省籍作家在台湾描写二三十年代迄50年代这一大段动乱历史的丰富创作,可与大陆作家作品参照并观,应该受到两岸研究界的重视。

[1] 冯冯.寒夜[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64.

[2] 编者.在那遥远的地方—冯冯近况点滴[J].皇冠,1980(320):78-82.

[3] 平鑫涛.天才·奇才·鬼才[J].皇冠,2003(593):48-59.

[4] 冯冯.烟[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0:379.

[5] 冯冯.雪[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0:1409.

[6] 冯冯.微笑[M].台北:红蓝出版社,1962.

[7] 冯冯.郁云[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64.

[8] 冯冯.狂飙[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64.

[9] 冯冯.微曦[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64.

[10] 冯冯.冰崖[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77.

[11] 冯冯.雾[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0.

[12] 冯冯.哭泣的紫枫[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1.

[13] 冯冯.昨夜星辰[M].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1.

[14] 冯冯.空虚的云(上中下)[M].台北:台湾天华出版社,1984.

[15] 冯冯.雾航—妈妈不要哭(上中下)[M].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3.

[16] 叶雅玲.流行文化与文学传播—皇冠研究[D].台中:东海大学,2009.

(责任编辑:石 娟)

Feng Feng: The Man Who Used His Life to Chase Glimmering Sunlight

YEH Ya-ling
(Liberal Education Center, Ling Tung University, Taichung 40852, China)

Crown (1954-) is one of the leading Chinese popular literary magazines, and Feng Feng (Feng Shixiong, 1935-2007) is the major representative of that kind of literature. His novels “Glimmering Sunlight Tetralogy” caused a great sensation in the 1960s. The founder of the Crown described him as a genius. But actually, Feng Feng is a unflial son and a flial son at the same time. He wrote a lot of great works in addition to autobiography, and he also wrote novels, short stories and religious works.

Feng Feng;“Glimmering Sunlight Tetralogy”;Crown;popular literature

I206.7

A

1008-7931(2014)05-0002-05

2014-06-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20)

叶雅玲(1962—),女,台湾台中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文艺杂志学、文学传播、通俗文学。

猜你喜欢

皇冠作家
皇冠陆放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TOYOTA 丰田皇冠 CROWN
树洞里的皇冠
不一样的皇冠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