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视角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策略

2014-04-10邱丽娟张桂玲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陌生化英语专业教学内容

邱丽娟,张桂玲

1.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2.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3.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陌生化理论概述

1916年,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1893-1984)在《作为技巧的艺术》(Art as Technique)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陌生化理论”,这一理论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被誉为西方现代文论的开端。“陌生化”又被译为“反常化”[1]“奇异化”[2]“反熟悉化”[3]“间离化”[4]等,即给人陌生、惊奇和新颖的感觉。什克洛夫斯基对此概念是这样阐释的:“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的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厉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由此,原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毫不起眼、毫无新鲜可感的东西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鲜明可感,从而引起人们的新颖之感和专心关注,使人们归真返朴,重新回到感觉的震颤瞬间。”[5]简言之,陌生化的实质就是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当人们在面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时,能够以一个新的角度、一种新奇的眼光来观察对待,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受,将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引起人们的注意,推陈出新,变习见为新知。

2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现状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之一。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里是这样规定的:“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6]归纳其要点,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运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

然而,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阅读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常常把阅读课程按照综合英语课程的模式来对待,将词汇语法的讲解、句子篇章的理解作为教学重点,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而忽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师始终围绕着教材授课,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深入地探讨,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学生机械地围绕着教材和教师转,或者是迫于课程考试,或者是迫于专业四、八级考试,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减弱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合理地将陌生化理论应用到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丰富陌生化理论的应用;另一方面针对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环节,即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课堂上的教学处理方法,进行革新,以改变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惯用模式给学生造成的麻痹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保持阅读教学的“新鲜感”。

3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陌生化策略

3.1 教师授课思维方式的“陌生化”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阅读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错误地认为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一切知识,包括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去创新,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会按照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授课,先让学生完成单元的阅读任务,然后完成课后相关的练习,最后分析练习题答案的对与错。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学安排而学习,缺乏自主思考、分析和提问的机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并支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同时,教师长期教授阅读课程,熟悉了教学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思维就减弱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克服以往的教学思维定势,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针对同一篇阅读材料,在多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摒弃自己大脑中熟悉的知识或者教案,把它们“陌生化”,从一个新的角度准备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产生新的教学体会,然而这一活动则需要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才能对自己传授的知识产生新的认识。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维要革新,需要进行“陌生化”处理。

3.2 教学内容的“陌生化”

“陌生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基础。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戈茨基指出:“形式主义者事实上不得不是心理学家。”[7]众所周知,越是陌生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激发人们潜在的兴趣,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英语专业的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使用新颖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大促进。在教学中,课程教材是基础,教师应该围绕教材施教,但是教师不能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单纯地重复参考资料;也不能将阅读课程按照综合课程的方法进行讲解,重点重复着句法、句义,学生面对着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和句法,自然会失去兴趣,教师也会失去教学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实际生活,实现教学内容的“陌生化”。那么,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陌生化”呢?首先,阅读课程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可以是反映文化内涵的词、短语或者句子,也可以是关于英美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的文章段落。教师用这些不同于本国的、新颖的、独特的背景知识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Text Two The Hidden Power (An English Reading Course for Comprehension &Speed Book 1)”时,可以适当补充有关诺贝尔其人其事、诺贝尔奖以及有关居里夫人的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学内容若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则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应时应景的材料。例如,教师的教学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事新闻的关注流行的文学作品和热映的影视作品的赏析,结合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当今社会的新概念、新技术的补充,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点的同时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检。寓教于乐,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教学中知识点的同时,慢慢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激发他们探索相关学科的愿望。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老教材与新知识的结合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革新,也要进行“陌生化”处理。

3.3 教学方式的“陌生化”

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了新颖的教学内容,下一步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进行“陌生化处理”。首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和探讨性学习的方法”[8]。例如,同样在讲解“Text Two The Hidden Power”关于诺贝尔奖和居里夫人的课文时,可以在授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可以分成小组或者安排到个人,有的负责查阅并讲解关于诺贝尔奖的资料,有的负责关于居里夫人的介绍,有的负责关于放射性化学元素镭的介绍。教师在上课时让各个小组或者个人作调查汇报,同时在学生讲解过程中加入适当的评价和总结。通过这种新颖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提问、列图表的方式,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或者英特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将阅读课程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网络信息和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课本知识的补充阅读、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环境的改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观技术来学习知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一种全新阅读行为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在高校英语专业的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同一种教学思维围绕着固定的教学材料进行授课;学生对于“陌生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对于“陌生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兴趣,他们也不满足于单一的学习方法。追求“陌生化”就是追求不断地创新,不是为了“陌生”而“陌生”,“陌生化”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针对目前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状,将用于文艺创作的陌生化理论合理地“移植”到阅读教学中有着深刻的启示:对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进行革新,革新教师的教学思维,同时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陌生化理论对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1]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方珊,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15

[2]徐亮.意义阐释[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175

[3]休斯.文学结构主义[M].刘豫,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129

[4]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董祖祺,译.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1990:5

[5]方珊.形式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28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4

[7]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68

[8]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8

猜你喜欢

陌生化英语专业教学内容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