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

2014-10-26张树恒杨桂元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边际城镇居民阶层

张树恒,杨桂元

安徽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30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

张树恒,杨桂元

安徽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30

利用我国2000-2011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支出的全国平均数据,采用梯次回归法得到了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2000年以来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变化曲线,同时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深度分析了2002-2011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相应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得出收入差异是制约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此外,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还有多方面原因,如传统的节俭观念、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信贷不发达等,同时针对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三农问题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梯次回归法;边际消费倾向;收入阶层;经济效率

1 研究背景

消费倾向是联系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纽带,国内外学者对此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一,从边际消费递减倾向着手论证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其二,从消费者储蓄动机着手论证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1],以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为基础。Carrol对消费函数和边际消费倾向的讨论,有助于分析总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2],也有助于了解人们的消费行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消费需求问题与收入分配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袁志刚和朱国林指出,很多消费函数理论均可推导出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消费需求的结论[3]。吴晓明、吴栋认为,逐渐扩大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引起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减小[4]。胡乃武等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以递增的速度下降[5]。刘长庚等也实证研究了我国1978-2002年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以1993年为界,我国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致经历了先稳步上升、后持续下降的过程[6]。杨天宇、朱诗娥更进一步指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7]。虽然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均做了深入的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却因人而异。

本文首先做实证分析,利用我国2000-2011年农村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量的时间序列,对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以每五年为一期的梯次回归。

2 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实证分析

为了跟踪观察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同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利用2000-2011年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水平与人均年支出水平的数据以及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年消费支出的数据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进行回归,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梯次回归的方法,以每五年为一期对消费函数C=a+bY进行回归。

根据梯次回归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其所得数据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下显著,因而可以得到边际消费倾向(MPCi)估计值,如表2所示。

为了便于对农村居民MPC与城镇居民MPC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将表2的数据绘制在同一张曲线图中(图1)。从图1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MPC曲线走势至少可以看出:(1)从2000年至2003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均稳步上升;(2)从2004年至2009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均持续下降;(3)从2010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均略有上升;(4)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一直低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表1 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单位:元/人)

注:(1)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用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和人均年支出水平分别替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消费支出,这种做法虽不是严格准确,但不会因此改变数据变化的趋势,下同。

表2 梯次回归法求得的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

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多方面的因素,下文对对应不同收入阶层进行深入探讨。

图1 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镇边际消费倾向变化趋势图

3 居民收入差异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分析

针对收入的规模分配,参照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的标准,以家庭(户)为基本计算单位[7]。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按农村收入水平由低至高的顺序将农村家庭分为低收入户(20%)、中等偏下户(20%)、中等收入户(20%)、中等偏上户(20%)和高收入户(20%)五个阶层;而城镇则分为困难户(5%)、最低收入户(10%)、较低收入户(10%)、中等偏下收入户(20%)、中等收入户(20%)、中等偏上收入户(20%)、较高收入户(10%)和最高收入户(10%)八个阶层。

为考察农村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沿用2002-2011年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支出水平,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a+bY进行回归,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运用Eviews软件对表3中各期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农村各个收入阶层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i)估计值如表4所示,其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下显著。

由表4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在2000年初的边际消费倾向均大于1,从计算方法上分析,主要是消费的增量大于收入的增量所引起的。这种现实与理论的不一致性,并非对理论的否定,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农村居民也逐渐共享到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为观察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相应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沿用2002-2011年不同收入阶层的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a+bY进行回归,相关数据如表5所示。

表3 我国农村家庭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和人均年支出水平(单位:元/人)

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I代表人均年收入水平,C代表人均年支出水平。

表4 我国农村家庭不同收入阶层相应的边际消费倾向

表5 我国城镇家庭不同收入阶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单位:元/人)

表5(续)

收入阶层年份中等收入户/20%中等偏上收入户/20%较高收入户/10%最高收入户/10%IICCIICCIICCIICC20005897.924794.567487.375894.929434.217102.2313311.029250.6320016366.245131.558164.226241.510374.927495.0915114.859834.220026822.505489.798963.806894.41117498561.3418476.0912174.9420037278.755848.029763.377547.3113123.089627.5821837.3214515.6820048166.546498.3611050.898345.714970.9110749.3525377.1716841.8220059190.057308.0612603.379410.7717202.9312102.5128773.1119153.73200610269.77905.4114049.1710218.2519068.9513169.8231967.3421061.68200712042.329097.3516385.811570.3922233.5615297.7336784.5123337.33200813984.2310344.719254.0813316.6326250.117888.1843613.7526982.13200915399.9211309.7321017.9514964.3728386.4719263.8846826.0529004.41201017224.0112609.4323188.916140.3631044.0421000.4251431.5731761.63201119544.9414028.1726419.9918160.9135579.2423906.2158841.8735183.64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II代表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CC代表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困难户包含在最低收入之中,在此单独列出来。

运用Eviews软件对表5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城镇各个收入阶层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i)估计值,如表6所示,所得数据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下显著。

表6 我国城镇家庭不同收入阶层相应的边际消费倾向

对比表4与表6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都趋于递减,但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始终低于农村居民。其原因有二:其一,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很低,其收入的大部分必须用于消费,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其二,城镇居民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比农村居民具有更大的优势,城镇居民相对农村居民在医疗等方面的风险小,国家和企业为其承担了不小一部分。

有学者曾指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7]。而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稳步提高。本文所引用的2000年伊始的数据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基本上可与我国学者早期论证引用数据中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持平,本文得出的结论只不过是倒“U”型曲线的右半部分,并无相悖之处。

4 结 论

4.1 结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解释近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部分因素,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中会面对各种因素,故笔者认为,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4.1.1 传统的节俭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勤俭节约是美德。中国人习惯性地将极大一部分收入进行储蓄,而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却将会造成国民收入的降低。

4.1.2 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逐渐下降

收入分配状况下不均衡和收入财富占有量低下,使得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尤其是作为消费主体的农民)的消费倾向偏低和储蓄倾向偏高。这表明,我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已不仅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效率问题。

4.1.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起跑”阶段,密切关系民生问题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就业制度尚不完善,这样,居民的相当一部分可支配收入会用来储蓄,以预防意外支出和未来支出。

4.1.4 消费信贷不发达

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稳定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其一,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向住、行、教育等方面升级,通过消费信贷,未来的收入可转变为即期收入,必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其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 居民储蓄动机中前三位分别为教育19.0%、养老13.0%、买房装修12.8%。因此,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可以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8]。

凯恩斯指出,在消费C既定条件下,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居民消费需求数量就越大。根据乘数k=1/(1-MPC)[9],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MPC越大,总需求就会越大。因此,通过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可以推动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4.2 建议

4.2.1 完善市场体系

深化消费领域的体制改革,使得市场能够做到公平参与、公平竞争,保障居民消费的安全权、知情权等基本权利,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10]。同时,应正确调节消费者消费心理,使得消费心理健康化:一是积极发展消费理念教育以及加强消费知识教育;二是增强人们消费国货的意识,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4.2.2 实现收入分配合理化,缩小贫富差距

霍谢尔曼认为,全体国民的消费倾向主要以两个因素为基础:(1)受到社会条件制约的消费心理;(2)社会如何分配收入。因此,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加大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4.2.3 优化居民消费预期

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规范、安全、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心理消费预期,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刺激社会经济发展。

[1]Weintraub.Effective Demand and Income Distribution[J].Macmillan,1983,38:202-204

[2]Della Valle,Oguchi.Distribution,the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Some Cross-country Resul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6,84(6):38-42

[3]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以及对中国消费不振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69-76

[4]吴晓明,吴栋.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22-32

[5]胡乃武,张海峰,张琅.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1(6):32-35

[6]刘长庚,吕志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5,21(4):44-46

[7]范剑平,张剑平.中国市场消费报告:我国市场消费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3-36

[8]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4):43-52

[9]凯恩斯.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M].重译本.徐毓木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8-42

[10]严璐.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2):158-159

2013-06-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组合预测模型与方法创新及其优化理论研究”(12BTJ008);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测度与评价”(SK2012A006)。

张树恒(1989-),山东梁山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10.3969/j.issn.1673-2006.2014.02.012

F063.2,F224.0

A

1673-2006(2014)02-0038-05

(责任编辑周博)

猜你喜欢

边际城镇居民阶层
随身新配饰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