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人口统计规范化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措施

2014-04-10李艳丽

市场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在城镇人口统计城镇人口

◇李艳丽

城镇人口统计规范化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措施

◇李艳丽

统计城镇人口是实行合理城市规划的基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不断成熟,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导致城乡流动人口持续上升,导致城镇人口统计工作困难增加。文章从城镇人口统计的必要性和统计口径,具体分析当前城镇人口统计规范化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措施,以期提高城市规划人口指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人口统计;规范化;应对措施

10.13190/j.cnki.scyj.2014.10.020

人口城市化是由城镇人口的比例决定的。我国的城镇人口主要是指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区域范围内,主要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并且能够享受到城镇硬件服务的人群。城镇人口主要包括非农业人口以及居住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或居住在城郊从事第一产业的人群。部分城镇人口长时间居住在城镇,但是属于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代社会,城镇实体区域不断扩大,要对其范围内的人口进行准确的统计,工作量巨大,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对城镇人口统计主要采用的是城镇行政建制以及户籍统计,城镇人口的数量会受到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城镇人口统计的必要性与统计口径

1.城镇人口统计的必要性

城镇人口是我国实施城市规划的基础信息,也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依据。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成熟,计划经济时代早已不复存在,而城镇人口问题的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城镇建设规划中扩大城市规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各个城市之间也经常出现由于地域问题而导致的纷争和矛盾。城镇人口统计出现误差不单单会导致历史统计资料错误,还会对后人研究当代社会人口经济造成误解。城镇化人口统计的误差还会导致预测未来人口出现错误,导致城市规模盲目扩大。

2.城镇人口统计口径

当前市镇统计与市镇设置没有良好的衔接。市镇设置没有与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改善城乡划分统计问题,因此我国城镇统计变得十分复杂混乱。《中国统计年鉴》一书中记载的城乡划分标准就有五种以上。城乡划分标准模式模糊对我国人口统计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1)户籍统计

户籍统计主要是根据群众的职业来进行划分,一般划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户籍统计的基础数据是通过公安系统获得的,数据连续性较强。但是目前城市中大量的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中大量非农业人口的存在导致城镇人口统计误差较大。

(2)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资料将群众分为了城镇人口、市人口以及镇人口。人口普查的数据来源相对比较权威,能够给城镇化地区差异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3)城市规划统计

城市规划统计主要是地区按照建成区、边缘区、郊区等将人口以地域为基础划分为几个部分。城市规划统计的数据主要是给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提供数据,再由政府城市建设部门进行统一记录。但是目前该统计还缺乏准确的标准,特别是城市边缘的地区范围划分还存在争论。

二、城镇人口统计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混淆

城镇人口数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概念阐述,分别是人口角度与空间角度。从人口角度来看城镇人口数量可以被当做指哪些人,从空间角度来看可以被当做什么范围的人,从以往查阅的人口统计案例中可以发现关于城镇人口数量的概念运用十分混乱。关于城镇空间范围的概念也是繁杂多样,市区、主城区、中心区、建成区等众多概念混乱复杂;并且将人口概念与城市范围概念相加,概念的定义阐述就变得更加复杂,难以统计。虽然我国政府出台过相关政策进行规范,但是在当前城市化进程脚步加快的情况下,城镇人口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而用来体现城镇人口规模的概念也五花八门,导致人口统计难度巨大。

2.统计口径不一

在城镇人口的统计过程中不单单有概念运用混乱的问题,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例如城镇人口中的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就存在多种统计口径;暂住人口的标准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以上等不同的划分标准;实际居住人口的统计口径也不一致。因此不一致的统计口径情况下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可以看出,当前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不仅造成了城镇人口规模不一的现象,还对未来进行人口预测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

3.户籍政策变化

在1958年之前,我国没有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1958年后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城乡人口自由迁移,自此以后户籍成为了获取城镇非农业人口的重要手段[1]。1977年出台的有关户籍迁移的政策中明文规定,禁止行政级别低的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地区转移。严格的户籍制度管理使得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的户籍统计城镇人口与城镇实际人口的数量大致相符。1986年我国部分城市开始推行蓝印户口制度。户籍政策的宽松导致户籍统计的城镇人口覆盖不了城镇中出现的大量非本地户口的非农业户口。

4.流动人口增加

我国的人口流动存在非计划性,特别是国家放宽政策后人口流动更加频繁,非农户口的人口迁移速度增长迅速。虽然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是城镇之间的人口迁移,但是持续增长的速度意味着城镇人口统计的工作量又出现剧增。

三、规范城镇人口统计的措施

1.规范概念

城镇人口统计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明确的概念定义。因此实现相关概念的含义界定,并且将其规范应用在城镇人口统计工作中就成为了城镇人口统计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在统计过程中,对市区域人口、城镇人口、中心人口、常住人口等常用概念进行明确的规定,避免出现重复或矛盾的地方,并且规范这一系列概念在城镇人口统计中的实际应用。在社会环境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地区与地区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率加剧。按照户籍进行地点登记,以非农业人口以及农业人口的标准来进行城镇人口的划分在我国经济较为繁荣的城市或规模较大的地区已经没有实际价值了。尤其是深圳等部分城市的主要人口结构就是外来人口,本地人口相对极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城镇人口划分就没有实际意义。同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实际居住人口明显少于户籍人口。地理学认为,城镇由建成区与郊区组成;居住在城镇实体区域内的人口就是城镇人口,而居住在城镇实体区域外的人口即为乡村人口,以该城镇人口界定来对城镇人口进行统计[2]。

2.统一口径

导致目前我国城镇人口规模统计误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暂住人口,目前一些城市的暂住人口远远多于本地户籍人口。因此统计局在计算人口时摒弃了按照户籍人口统计的方式,采用“常住人口”这一概念。在统计城镇人口时采用常住人口这一概念。城镇人口统计应该在使用城镇常住人口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有关城镇人口划分的概念,实行第六次人普的统计口径进行统计。

3.依托科学技术

城镇人口统计、城乡规划、地域划分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基础性工作。城市规划机构应该与国家统计部门配合,制订出关于城乡划分的规范,以此来明确城镇人口的概念。由于实现城镇实体区域划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与尝试,因此城镇人口、建成区的划分标准办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城乡建设管理和规划中尝试实行,从而提高城市规划人口、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依托科学技术,采用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建成区、城乡区域划分也是可以采用的合理手段之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在我国各个统计测量领域,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利用其进行地域划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采用遥感影像技术来进行城乡差异划分也相对较为容易,其主要缺陷是资料来源成本较高,如果要实现全面推广可以优先考虑采用国产卫星影像。

四、结束语

建立科学合理、真实准确的城乡人口统计口径是我国开始城市化以来的重要问题。我国在构建理论标准和实施统计方法上都做得十分欠缺,导致当前最基本的概念都无法统一。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和效益都无法通过人口统计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协调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以及城镇人口统计的工作还需要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和完善。

[1]卢福财,李志波.江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一个机遇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4).

[2]郭友群,潘琦.人口红利效应、广东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J].国际经贸探索,2011(01).

(作者单位:濮阳市华龙区统计局)

猜你喜欢

在城镇人口统计城镇人口
立式纤维滤布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当前经济形势下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城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数据
大数据时代下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的通知
纵轴曝气氧化沟在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保定地区人口统计调查报告
中国新型城镇化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秦汉时期残障人口统计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