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外来投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4-11-08孙淑萍
◇孙淑萍
当前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较大发展,河南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之一在利用外来投资发展当地经济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效益。外来资本大量流入,缓解了河南省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本短缺,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从而使河南经济走上了工业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三位一体发展的道路。
一、引言
外来投资对于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表述如下:Blomstrom[1]依据1960-1995年的数据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了研究,认为发达国家的FDI流入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认为增长与投资率与FDI的关系为高增长导致高的后续投资率。Balasubramanyam(1996)[2]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可以吸引FDI,且东道国具有一种充分吸引先进技术的能力时,FDI才对经济增长发生积极作用。Mody和Wang(1997)[3]通过对中国的有关情况的研究,证实了FDI与教育的相互作用。王志乐(1999)[4]则分析了FDI对中国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FDI大量涌入,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FDI又使得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过度依赖外部技术。任永菊(2003)[5]根据中国1983-2002年的相关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检验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FD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杨艳红(2005)[6]运用OLS结果表明,我国每年FDI流量相对于其当年经济规模的比例每增加l%,相应的GDP就将增加0.216%。陈绍雄(2006)[7]选取1983-2002年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主要的7个数据指标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发现外国直接投资的盲目性导致外资企业对国内某些行业的垄断,国内的某些行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形成了严重的技术依赖,并影响外汇储备。但针对河南省外来投资的现状及对本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学者论述较少,本文就此方面作一些探索。
二、河南省外来投资的现状分析
随着河南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河南省外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主体进入中原,参与和服务于河南经济。
(一)河南省外来投资的规模
河南省外来投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省外境内投资两大组成部分。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外来投资的总量在逐年增加,从最初出现外商直接投资的1985年的1659.18万元,1993年的 197043.11万元,到 2012年的57976294.70万元。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河南省外来投资的总量成倍增加,增长速度飞快,随后就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图1河南省外来投资环比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根据图1可以看到河南省外来投资历年环比增长率从1985年到2012年间总量是在增长,期间增长率出现两个顶点即1988年和2007年,1998年到2001年间出现了3年的负增长;从1995至2005年这十年增幅较平稳;从2008至2012年,外来投资依然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增长幅度也相对稳定,并且这一时期出现较大规模投资基数。
(二)承接外来投资的分布
1.FDI的分布。从前面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外来投资经历了投资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投资领域从点到面,投资形式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形成了多无化的投资格局。下图为外商直接投资占外来投资比重,由于1985年至2006年外来国内直接投资数据缺失,只统计2007年至2012年FDI占外来投资总量比重。
图2外商直接投资占外来投资比重柱状图
根据图2可以看到2007年到2012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占外来投资总额的百分比经历了先降后涨又降的一个过程。2007年、2008年、2009年占比在不断下降;到2010年占比开始回升,并超过2007年,2011年在2010年基础上继续上升,2012年略有下降,为13.30%。不难看出,各年占比相对平稳,差距不是很大。
2.河南省外来投资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国内外来投资,主要是来自于国内其他地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由于资源供给、市场需求或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一般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区域转移,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国内产业转移目前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由于沿海地区地理优势、低廉的资源优势(廉价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以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就承接了国外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带。二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区域比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形成了依托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精端产业。相对一些传统的产业由于受资源约束,竞争优势已不存在,需向内地转移。这样就为河南省提供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时机。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吸引了大批省外资本来河南投资,从而也促进了河南产业升级换代,促进了河南经济发展。
三、外来投资的效应
(一)外来投资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正效应
假设Y为年度国民收入,I为当年度新增投资,m为资金产出比率,即每单位投资的增长所引致的国民收入增长比率,n表示非技术因素系数[8]。外来投资对经济引致增长量可表示为:
△y=m·I+n·Y
△y为经济增量,m·I表示由新增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量,n·Y表示非技术因素引致的经济增量
△y/Y=m·I/Y+n → g=m·R+n
其中g为经济增长率,R表示投资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资金产出系数m、非技术因素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外来投资总量与国民收入增长保持同步增长。即外来投资总量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二)外来投资存在的问题
1.外来投资规模较小。根据前面提供资料看,河南省外来投资规模从1985年至201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后达到飞速发展,到2012年外来投资总额达到7976294.70万元。但河南省作为一个中部重要省份与其它省份相比,外来投资总体规模较小。比如江西省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已达309.333万美元,辽宁省在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更是已达3380400万元。
2.产业结构失衡。从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数据表明,历年间河南省外来投资产业分布都是制造业一支独大,年均投资额264397亿元,尤其是2007年后开始快速增长,远远超出其他产业,2012年达到673425亿元,其次是房地产业,电力、建筑业、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12年投资额为99831亿元 ;再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2012年投资额为58535亿元,批发和零售业2012年为49750亿元,农、林、牧、渔业2012年投资额为41573亿元;而信息类产业、金融、教育、文化、卫生等产业极低,最高的制造业与最低的卫生业投资能相差580多倍,可见产业间差异之大。
3.引进外资存在技术依赖问题。在河南省以合资方式引进的外资中,硬件技术的引进占绝大比重,如偏重于成套机器设备进口,而技术许可、管理经验、研发能力以及技术咨询服务等软件技术引进的不多,在技术引进方面未能及时消化和吸收,造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河南企业对外来投资方存在技术依赖情况。同时,FDI通过大规模资金、技术投资形成的竞争优势易导致市场垄断[9]。
4.引资方式单一,外商直接投资比例大,间接投资比例小。河南省外来投资的项目多是采用直接投资形式,如通过独资注册设立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通过收购兼并当地企业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或设立享有完全控股的子公司,或与当地进行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而外商通过购买当地企业资本证券来融资获利间接投资形式较小,河南当地上市公司融通外资比例少,走出国门到海外资本市场筹资更少,同时为河南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外商较少。
(三)外来投资的负效应
外来投资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良田和耕地,某些地区在开发引资的时候,侵占大量耕地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在引进外来投资过程中只追求引进资金的数量,不注意项目的质量,使很多高污染的行业进入河南,如化工、纺织、化学制品、IT产品制造及废弃物遗弃等,都不同程度地污染当地生态环境。
四、利用外来投资促进河南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扩大外来投资规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河南作为人口第一大省,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工业经济大省,其对外开放力度及引资规模远远不如周边省份,更赶不上东南沿海地区,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所以结合河南实际,应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扩大开放领域,加大引资力度。具体来讲,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对列入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属于河南省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上马[10];拓宽吸引外资的渠道和领域,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打破垄断行业对外资进入的限制,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投资;河南地方政府应转变职能,减少对引进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发挥中介服务职能;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增加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加强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发挥区域优势。
(二)优化外来投资产业结构,扩大投资开放的领域。结合河南经济发展实际需要限制低端制造业引进规模,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和新材料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在服务领域鼓励外商投向金融、物流、健康、教育、旅游、医疗、咨询服务、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在农业领域鼓励外商投向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
(三)加大外商间接投资比例。鼓励河南省内上市公司积极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实行股权投资实现资源优化及合理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益;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改善金融投资环境,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到河南设立分支机构,为河南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业务,提高河南金融业融资服务水平;利用BOT、创业投资(或称风险投资)、租赁融资等投资方式服务河南经济。
(四)利用FDI技术溢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产业,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跨国公司采用非独资形式在豫进行R&D投资;加强产业配套、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来加大技术溢出效应;鼓励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加强研发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强产、学、研结合,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通过以上途径来提升河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从而使河南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五)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投资硬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建立完善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格控制企业排污,营造良好自然环境吸引外资;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打造服务型政府,改进政府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为企业服务效率。建立良好的人才环境,创建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提高社会文化、教育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
[1]Blomstrom Convergeneein M.afid Development[J],Paris,E..Multinational Mexieo[J],Oxford University Corporations and Produetivity Press,1994.
[2]Balasubramanyam,VN.,SaPsford,D.Foreign Direet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Countries[J].The Eeonomie Jooal,1996,Vol.IO6,PP.92一105.
[3]Mody,A.,&wang,F.Y (1997).Explaining industrial gowthineoastal China:eeonomiere forms and what else?[J]World Bank Eeonomie Review,11,293-325.
[4]王志乐.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与企业改革〔J〕.中外管理导报,1999,(3):18—20.
[5]任永菊.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5):113—120.
[6]杨艳红.外贸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研究,2005,(11):11—15.
[7]陈绍雄.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市场论坛,2006,(1):19—21.
[8]李政.外来投资对徐州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文化、社会环境与社会保障的分析 [D].南京:河海大学商学院,2007.6.
[9]屈明颖.对 FDI及其优惠政策的反思[J].经济问题,2006,(1):11-13.
[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0]55号)[Z].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