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家长教育不当而酿成的家庭悲剧
——以普法栏目剧《溺生长》为例

2014-04-10曹惠容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管教责任儿子

曹惠容,徐 佳,王 兵

(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溺生长》是一普法栏目剧,剧情主要讲16岁男孩朱有成从强奸未遂、开车逆行并伤人,到吸食毒品、性生活泛滥等一系列事件,其母田娟用尽各种手段去抹清孩子的种种罪行,并始终采用“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管教理念,最终将自己的儿子亲手送进了牢房,而自己也因仇恨和嫉妒开车撞伤了朱有业,从此只能在监狱的高墙之内了却此生。这一家庭的悲剧充分向观众们展示了家长溺爱孩子的可怕之处。

一、家庭悲剧酿成的原因

(一)母亲过分溺爱孩子

从短片的题目《溺生长》,我们就可以发现酿成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溺爱。溺爱孩子不仅会对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等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还会因为孩子自己没有正确的“三观”等而祸害家人、他人及社会。普法栏目剧《溺生长》中的主要角色朱有成的母亲——田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她一直都非常宠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也百般依从,而不严加管教。剧情中有一幕,他儿子在外面逆向开车,结果被群众围堵,最后被交警带走,而此时她正在拍戏,一听到电话里儿子求救的声音,立刻就对剧组人员说:“天大的事儿,都没有我儿子的事儿大”,然后拎着包就赶到孩子所在的派出所了。这样爱孩子的结果是什么呢?只能让孩子心里也认为,无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老妈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救自己,什么单位的规章制度、社会的规则等完全可以全然不顾。母亲毫无原则地溺爱孩子,不仅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守规则的坏榜样,同时也让孩子日后的不良行为变本加厉。

溺爱固然是首因,但为什么会溺爱呢?只有进行深层次挖掘,才能让广大家长明白溺爱孩子的害处。田娟的荒唐言语和行为主要有:

1.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就不叫事儿。首先,作为母亲的田娟自己就误解了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解决。这样一种处世态度当然也会迁移到教育自己宝贝儿子的过程当中,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灾难”。事实证明,田娟的儿子朱有成的确也将她这一错误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看到母亲总是出面用钱帮自己摆平事,也就形成了“金钱万能”的观念,对读书等其他该做的正事他也不愿意做了,到处“惹是生非”。其次,作为母亲,田娟整天都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孩子犯错,她用金钱摆平,孩子所谓的奖状等一切看似非常“夺目”的荣誉,也是用金钱来购买。结果,她不知道用金钱塑造儿子“天才”这一身份,既骗了世界,骗了自己的丈夫,也骗了自己,将自己完全置于这一幻想之中。更糟糕的是,她还让孩子也生活在这种欺骗之中,认为自己的确是“天才”,根本不用学习了。因而,她的儿子在这个谎言的荫蔽下,成天与“狐朋狗友”一起鬼混,并不断做出危害社会及他人的事情来。

2.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当他们遇到事情时,只想撇清责任,费尽心思找出各种理由将问题合理化,仿佛只要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事情就不存在了一样。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每天都在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父亲或母亲如果有上述推诿塞责的举动,通常也会让孩子的错误愈演愈烈。田娟就属于这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她自己都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然,当自己的亲生儿子犯错之后,也就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是一味地将其责任推卸给别人,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这种教养方式完全抹杀了孩子在整个错误事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就学会了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强烈的嫉妒心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成年后依然缺乏安全感,具有极强的嫉妒心理,这或多或少都与其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田娟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虽然她有幸福的家庭,有傲人的事业,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但她依然需要用金钱去包装自己的儿子,以此来获得丈夫的欢心及大家的认可,这种用金钱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显然是禁不住风吹雨打的。不仅如此,田娟还具有极强的嫉妒心理。田娟长期缺乏安全感并怀疑自己的丈夫与前妻旧情复燃,强烈的嫉妒焰火在心中越演越烈,最终产生极端的报复心理,而报复的对象就是她丈夫前妻的儿子——朱有业,结果也让自己走向了人生的末路。而孩子有这样一位母亲,也会形成不良的心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也就表现出嫉妒或报复等行为。

(二)养不教,父之过

1.剧中另一主角朱蒙山作为父亲,没有尽到父亲对孩子应有责任。无论是对朱有业还是朱有成,他这位父亲都是极其不称职的。他的理由是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所以就没有多少时间来管教孩子。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从小缺少父爱,将对他的性格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父亲不能以工作忙为由推卸为人父的责任。朱蒙山有两个儿子,他与前妻生的儿子朱有业博士毕业他都不是很清楚,而与第二任妻子生的小儿子朱有成,他更是很少管教。

2.缺乏正确管教孩子的知识与技能。当剧中身为父亲的朱蒙山意识到家庭危机存在之时,他并没有与田娟进行有效的沟通,反而以朱有业的成绩来自我安慰,这无疑加重了田娟的妒火进而伤害了朱有业,让这位年轻的心理学博士成了无辜的牺牲品。朱蒙山在其小儿子开车逆行并打伤人这一事件当中就已经意识到了“慈母多败儿”问题的存在,可他依然任由妻子对儿子使用错误的管教方式。而他也非常明白小儿子的行为极其恶劣,但他都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任由孩子被其母亲袒护。这种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不去纠正的态度与行为,甚至比身为母亲的田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要可怕。在事情愈演愈激烈之后,他并没有暂时放下自己手中的事业,想尽一切办法去改正儿子的不良习性,而是采用巴掌、责骂等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随着孩子不良行为的加剧,他甚至还采取撒手不管等逃避责任的方式。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管教负有终身的责任,而不是遇到问题不管或逃避。

(三)儿子朱有成

当一个新生儿带着哇哇的啼哭声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本是一张白纸,需要父母、朋友、老师等所有人一起帮助他描绘属于自己的蓝图。而朱有成的父母无疑给了他一支黑色的画笔,构造了他人生的黑色主调,成就了他的黑色生活。然而,剧中家长把溺爱孩子作为爱孩子的体现,最终害了孩子。而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知法犯法、屡教不改、蛮横自大等不良行为,给孩子做了一个失败的示范。总体来说,孩子的问题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家长的问题,所以其父母的责任远远大于其本身。

二、启示

(一)父母的人格首先应健全

父母要想塑造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首先就得让自己的人格日趋完善。社会心理学家班都拉认为:孩子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得来的。所以要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格,父母首先得为孩子做好榜样。

(二)父母应不断学习育儿知识

父母不仅是个教导者,也是个学习者,而且父母的学习较之于孩子来说,其难度更大。做父母的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接受一些新观念,以摒弃原有的一些不科学的教育理念。要完成育儿观念的转变,至少要经历4个过程:发现问题——克服思维定势——改变原有行为——新行为的产生。所以,父母不仅是个教导者,也是个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行学习的学生。

(三)父母应该明确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父母对待孩子应爱而不溺,教而不锢。爱孩子并不是要给予他想要的一切,而是能够真正地关心、尊重、爱护、支持、教导他,帮助他去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禁锢他的思想,让孩子成为父母所要期待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父母错误地理解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就是顺其自然,放任不管。诚然,孩子的自由是必要的,但自由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与管教。自由发展是让孩子自己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阅历也不够丰富,父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引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养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并要教会孩子何可为,何不可为。这既是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爱孩子的理性方式。

猜你喜欢

管教责任儿子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打儿子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期望嘱托责任
WHERE ARE WE GOING, 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