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莎车县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10常璐蔡文伯

双语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莎车县双语师资

常璐 蔡文伯,2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2.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新疆石河子8 3 2 0 0 3)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14年5月28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加大国家对新疆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道德品质的引领者,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落后的局面就不可能得到改善。作为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基础的滞后、宗教文化氛围浓厚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使得南疆教育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呈现复杂性的特征。教育者肩负着更多责任,既要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又要成为民族政策的宣传者、民族团结的引导者、学生安全的守护者,对于反对分裂、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堡垒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南疆作为调研地点,开展教育问题研究,但研究主要聚焦在双语教育现状及问题上,针对南疆地区双语师资问题的研究比较少。因此笔者认为,以南疆双语师资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莎车县作为喀什地区一个重要的人口大县,在喀什所辖的12个县市里具有代表性,笔者于2014年3月前往莎车县开展相关调查,以期全面真实了解莎车教师队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具体的对策思考。

二、新疆莎车县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如在内地开办新疆班,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学校、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特岗计划等,使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教育落后的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①莎车县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较之前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流失问题严重

通过对10余所县、乡、村级中小学校的走访调查,以及对教育局人事领导的访谈得知,当前莎车县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教师流失严重。通过调查,这些教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这些教师多为“人才引进”渠道进入的教师。“人才引进”是南疆地区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系统也不例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前往内地一些师资质量高的师范院校进行现场招聘,这些教师会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补充到教育系统,但其流失的比例约占总数的60%。一位“人才引进”而来的教师告诉我们,他们离开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自然环境恶劣、福利待遇不高、工作压力过大等。通过调查得知,“人才引进”的教师大多数会在3个月内离职,不到10%的教师能长期坚持下去。这些教师来自专业师范院校,能够顺利开展教学工作,胜任力较强,是优质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离开对莎车教育发展进步无疑是一大损失。第二类为在乡村执教的汉族教师。乡村各方面条件较为落后,且所处位置较为偏僻,生活不便。这些教师多为莎车县本地人,或来自周边的县,但受生活环境、家庭、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不愿意长期留在乡村学校,他们的离开既影响双语授课的顺利开展,也影响汉语教学质量,加重其他在岗汉族教师工作负担。第三类为家乡不在莎车县的少数民族教师。多通过“特岗考试”被调剂到莎车县,他们能够适应这里的文化习俗,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但是他们归乡意识较为强烈,在工作调动存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许多教师选择辞职。在对一位特岗教师的访谈中,得知这位教师曾就读于内高班,以高分考到了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表达非常流利,于2014年通过特岗考试被调剂到这里,他表示自己会申请调换工作到自己的家乡阿克陶县,如果不顺利,会辞职参加来年的特岗考试,以便能回到家乡,像他这种情况的教师在他们学校不在少数。

(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滞后

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难以留住优质师资,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水平滞后的现状。在笔者调查的10余所中小学教师学历情况中发现,现存教师队伍出现学历普遍偏低的现状,30岁以下的教师第一学历78%为大专及以上学历,30岁以上教师80%为中专学历。从毕业学校类别来看,80%的教师为非师范生,一些教师所学专业为建筑学、药学、农学等,他们缺乏学科知识的学习,从未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很难正确分析理解教育现象,很难领会教育方针理念,无法及时了解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另外教师大多是“民考民”进入高等学府,普遍存在汉语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在进入一些对专业要求高、技术要求精湛的工作单位无望后,不少人会选择参加录用门槛相对较低的教师招聘考试。一些教师难以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基本技能,难以达到教学改革中所提出的标准,普遍存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等偏低。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教案对于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堂管理能力不强,很难吸引学生投入课程学习。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加强教育援疆力度,作为莎车县对口支援城市,上海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多媒体资源,然而笔者发现教师很少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导致资源的浪费。

(三)教师培训缺乏实效性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全面、快速、均衡、和谐发展的需要,实现培训的实效性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莎车县30岁以上教师第一学历多为中专甚至高中学历,迫于提高职称的需要,他们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此外,少数民族教师中大多数都曾是“民考民”考生,相关高考加分政策虽然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大力扶持,但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潜能最大程度的挖掘,这些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汉语表达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现阶段对双语教师的专业要求,相关双语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政策要求也就无法完成。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项目专家对我国贵州、广西两省区两个县教师培训状况的调研,只有3.6%的农村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参加过省级培训的不到15%。③边疆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缺乏,对教育关注度不高,教师参加培训意识不强等原因,教师培训机会较少,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甚至没有进行过一次系统的培训。除了教师培训机会少,现存教师培训中还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实效低等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的机会就被剥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3年9月开始实施《支援新疆双语教师方案》,于2004年3月启动《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2007年,自治区将培训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经过两年左右的培训,用汉语教授专业内容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而言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60%左右的双语教师仍然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从目前的培训模式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要以地、县为主,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二是进行定期的脱产培训,以民考民理科教师的汉语培训和短期进修为主;三是对口支援教师的业务培训,包括对汉族教师的民语言培训;四是在岗“一帮一”结对子培训;五是在岗业余学习,主要以教师自学为主,辅以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形式。④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莎车现存教师培训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培训资金投入少,参加培训数量受到限制,无法保证培训的质量。第二,由于目前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培训做出具体要求,而且教师培训中取得的证书对于职称评定、工资增长、评优评先并没有倾斜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三,派出去培训的教师多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师培训时间比较长,影响了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学校方面对于教师培训的热情并不高。第四,现有培训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授课为主,一般60人左右,无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第五,培训对象选择的问题。在莎车,由于培训名额受限,一般被选拔参加比较正规教师培训的教师多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加自治区级别的培训。但是,骨干教师拥有比普通教师更高的综合素质,自学能力也比其他教师要强,一个学校由众多普通教师构成,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决定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真正需要关注、需要培训的是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

三、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对策思考

(一)提高教师待遇、创设良好环境,稳定师资队伍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结合新疆历史现实,制定合理有效的民族政策,维护新疆稳定繁荣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各种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增强少数民族同胞的国家认同感。从政府层面来说,加大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力度,采用支付转移的方式进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工资补贴,并根据各级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来合理配置办学责任。财政部和人事部于2001年下发《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该方案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边远地区教师的待遇,是一项有意义的创造性政策。在执行现有关于津贴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灵活的激励政策,加大津贴补助力度,不断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建立专属于新疆少数民族教师的社保体系,中央设立专项资金给予经济保证,尽快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社会保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中央主导下,地方政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具体方案,在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予以基金和政策支持,在涉及住房、医疗、教育等关乎教师生存发展的方面给予重视。制定灵活的编制政策,对于家在学校周边县市的教师,放宽其调动工作的申请,允许一定区域内的人员流动。

(二)创新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配置机制

少数民族地区师资普遍存在专业发展水平低的桎梏,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重视职前培养,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定向招收一批志向服务民族教育事业的学生送往师资配置完备的师范院校或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中学习,并且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根据学生具体学业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知识水平高、教学技能强、适应双文化教育环境的较高胜任力的教师。职前培养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要充分重视教师职前培养环节,创新培养模式,不遗余力地提高职前培养质量。不少研究表明,在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中,有“内高班”学习经历的教师教学胜任力较强,在经过1至3年教学后,他们将进入稳定期。⑤这部分教师呈现出较强的教学潜力,在各类的教学竞赛中都能崭露头角,是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因此,要提高福利待遇,给予政策优惠,吸引有内高班经历的学生投身于民族教育事业。其次,在政策执行方面,要继续大力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原则,依托国内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师资,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免费师范生教育中,要突出培养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和民族团结教育能力。⑥自从2006年特岗计划执行以来,为新疆教师队伍输送了有学历保证的人才,但由于南疆自身发展条件的局限,在招聘环节不能严格控制准入教师的质量。因此,要提高特岗教师准入门槛,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前提下,要吸纳有责任心对民族教育有热情的教师进入到教育一线。鼓励师范生进入南疆师资队伍,对于非师范生群体,尽量做到所学专业与紧缺学科教师相匹配。

(三)增强各类培训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师资培训形式化、“走过场”的现状,首先要从培训内容上加以变革。教师培训的内容应关注教师实际问题的解决,培训内容不应只关注教师未来的素质提升,而应关照教师的现实世界。⑦其次,加强中央、自治区、县级政府部门对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让更多教师能够参加培训,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加强监督,保证培训资金用到实处。加强相关政策落实,规范培训资格认证,把培训结业证书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不断增加培训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权重,让更多教师意识到培训带来的实在好处。学校在选择教师进行培训时,要更多关注普通教师的培训需求,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最后,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要对被培训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汉语水平的教师要分类进行培训。重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提高本地师资水平的重要作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具有离工作家庭地点近的天然优点。还可以及时发现所在地中小学师资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及时把培训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加强与疆内师范院校合作,相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或相关激励措施,鼓励高校教师以支教的方式到当地教师培训机构任教,保证培训者的素质。

注释:

①孙百才、张善鑫:《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重大举措与主要经验》,《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②曾能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教育评论》,2010年第1期。

③唐开福、黄得昊:《边疆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以云南省G县为例》,《基础教育》,2014年第1期。

④王宏君:《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模式之探究》,《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⑤余燕黎:《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新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教育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

⑥王嘉毅、赵明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

⑦吴卫东:《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莎车县双语师资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新疆莎车县熟透甜瓜铺满地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