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西湖志》考略

2014-04-10邓玉棠

惠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惠州市惠州西湖

邓玉棠

(惠州学院 图书馆,广东 惠州 516007)

张友仁的《惠州西湖志》是广东东江地区自晚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典籍,是近现代岭南文化史上一部重要的杰作[1]32。它对惠州西湖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考订,既集前人成果又有很多新的创见,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惠州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民俗宗教以及建设现代惠州西湖的必读之书。

一、张友仁与《惠州西湖志》的编纂

张友仁(1876-1974),男,汉族,曾用名张夏,张胜初,原籍广东省博罗县,后迁居广东省惠州市桥西。他的人生轨迹是:少年讲学,中年从政,老年除了致力于公益事业外专心著述。新中国成立前,他曾参加中国同盟会,参与反清运动;曾任惠州、博罗、文昌、高州等地中小学教员、校长、海丰县长、广东省公路处长等职;1920年后在惠州创建丰湖图书馆[2]。1931年起,他被选为惠州西湖整理委员会委员,1944年又当选为该委员会副主席[3]116。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江人民图书馆馆长,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兼任广东省第二届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惠州西湖志》全书13卷(分上、下册),张友仁编纂,刘万章、任绍明、王映楼、罗天幕、张凤子、曾固民等300 多人(30 个单位)校刊[4]602-605。封面题写书名的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原中山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的许崇清先生。该书以繁体字铅印,大16开,由丰湖图书馆发行,惠州文声书店于民国三十六年十月(即公元1947年10月)出版,约40万字,全两册。

被誉为“惠州活辞典”的张友仁在近现代史上对惠州地方文化的研究、整理、保护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著作有《博罗县志》、《惠阳县志》、《罗浮山名胜古迹》、《三洲田起义》、《辛亥革命》、《三元里抗英斗争》、《丰湖文献录》、《惠阳人物新志》等,特别是《惠州西湖志》影响较大[5]154-155。他从 1930 年开始收集西湖文献,开始时将收集的文献资料交付《惠州民国日报》,按日发表一段,一节,逐文成篇,编纂为集,后成巨著。1938年抗战期间惠州沦陷,他拒绝日寇要他出任维持会当官的决定。为避免连累家人,他带着《惠州西湖志》文稿逃避乡间。为了拯救文献资料,他出钱雇请他人进城到丰湖图书馆,在敌人严密控制中抢救出大量古籍图书。经过十多年的四处奔波,广征博采,终于编辑出版了《惠州西湖志》[6]166-168。

二、《惠州西湖志》的内容与版本

《惠州西湖志》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卷一:风景;卷二:山川,界域;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名迹;卷八:人物;卷九、卷十:艺文、寓惠集;卷十一:金石、书画、器物;卷十二:土地、风俗;卷十三:附录,等等,均有记载[7]卷首:4。清代康熙、光绪年间的《惠州府志》只列出惠州西湖八景[8]47-48,清代嘉庆《西湖纪胜》也只列出惠州西湖十四景,在此基础上,张友仁增加列出了西湖十八景[7]卷一:9-1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记述了303处西湖名胜景点的兴废沿革,收录了自宋代以来有关西湖的作品1400多篇(首),介绍了500名与西湖有关的人物资料。其中做过宰相的政治家有:陈尧佐、留正、文天祥;著名文艺家有:苏轼、李商隐、杨万里、刘克庄、祝枝山、王守仁、屈大均、黄遵宪、丘逢甲等。但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无一人能与苏轼相比。苏轼在惠州两年多时间,写下了歌咏惠州风物的诗词160首和几十篇散文。曾经以形容、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韵味无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4]440”的苏轼,被惠州史上最后一位进士,清末诗人江逢辰视为“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7]卷三:17”的圣人。这是《惠州西湖志》以最大的篇幅记载的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名人。

历史上,记载惠州西湖的志书有不少,如明万历年间首部惠州西湖志是薛侃的《西湖记》,还有明代陈运的《西湖记》,叶萼的《西湖志》,姚子蓉的《西湖志》,龚祖荫的《西湖图记》,清代吴骞的《西湖纪胜》等等[7]卷九:2-4,与张友仁的《惠州西湖志》相比,无人能出其右。所以,当地有识之士称赞说:“惠州西湖无完书,有之自友仁先生始”。但是它存在版式陈旧,标点符号不规范,编审粗疏等缺点。原惠阳师专中文系麦涛老师对此书作了点校,暨南大学历史系高国抗教授作了修订,新版《惠州西湖志》已被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重印发行。此书新版是横排版,新标点和简化汉字,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为了庆祝该书新版的出版发行,当时的惠州市主要领导为该书分别题词。由于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时间紧,任务重,文献资料相当匮乏,所以,虽然新版纠正了旧版的不少讹误,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又有人对它进行了勘误。吴定球先生发表于《惠城文史资料》第17-21辑的文章《惠州西湖志新旧版粗校》,陈圃先生发表于《惠城文史》第六辑的文章《惠州西湖志重印本若干点校疑误》,对该书新、旧版作了全面、详细的勘误,纠错的条目之多令人惊叹[9]4174。

在语言文字上,新、旧版差错较突出的有:新版(点校本)《原序》第2页倒数第11行“尤叠叠然”,旧版作“亹亹”,读 wei,wei,勉也,意为勤勉不倦。而“叠叠”则为层层重叠,新版误。新版第13页倒数第2行“万绿沉沉慧一蝉”,旧版把“慧”作“嘒”,是对的。“嘒”读hui,小声也,多叠用,形容蝉声。新版第22页第13行“翠耸楼台粉蝶浮”,旧版以“蝶”作“堞”是对的。“堞”:音die,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粉堞:用白土涂刷的矮墙。新版第36页第7行“康熙有赋”,旧版“康熙”作“廋熙”是对的。廋熙是清朝康熙年间曾参修《归善县志》的惠阳文人(诗人)。另外,旧版的卷次顺序有些乱,如卷四、卷五未在纸页上标出,其内容却放在卷三至卷六之中。然而,对于一部几十万字的大作来说,以上的差错仍然是瑕不掩瑜。不过,为了还原《惠州西湖志》的真面目,发挥其更大作用,让读者更好更快地阅读了解该书,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重新点校该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三、从《惠州西湖志》看宗教文化对惠州西湖的影响

惠州西湖是惠州文化的汇聚之地,是历代文人骚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她有一千多年的宗教文化历史。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咏挥洒,僧侣道士驻锡流连,寺庙塔观、亭台楼阁与群峰叠翠,水光接天,自然景色异常幽美的湖区交融一起,使惠州西湖增添了许多优秀的宗教文化资源,对惠州西湖的人文社会和人文景观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惠州西湖宗教文化溯源

据《惠州西湖志》记载,西湖区域内有许多寺观、祠堂、庭院、庐舍、书院、墓、泉井、塔等宗教文化和人文历史等建筑,共约有27类246项。其中4榭、5台、5庙、9楼、9堤、10 阁、14祠、18 寺、20桥、32 亭,共 126项均为古代建筑保留下来的[10]101-105。东汉时的西湖虽然还是“山犹林莽,狼虎宅之”的“南蛮”之地,但在东汉献帝年间(约公元190年),就有僧人文简在湖边设置了“伏虎台”。“伏虎台”被认为是佛教文化传入岭南的最早纪录[11]328-341。到了东晋时,便有了更加完备的宗教建筑。晋元帝(公元318年)时“建龙兴寺于湖上”,这是惠州西湖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胜迹。隋文帝(公元590年)时,龙兴寺已经成为惠州“最胜之寺”。唐玄宗开元时,龙兴寺改名为“开元寺”[12]112。据有关史料记载,从晋到明代,西湖的宗教建筑物有龙兴寺、舍利道场、泗洲寺、泗洲塔、元妙观、永福寺、开元寺、嘉祐寺、准提阁、无量寿院、逍遥堂、罗浮道院、西禅寺、横槎精舍、圆通庵、华延庵、佛祖庵、铁陵庵、长寿庵、古榕寺等数十座。早在南宋时,王象之就在《舆地纪胜》中说:惠州西湖“台榭二十余所,亭馆为广东之胜[7]卷一:5-6”。这些寺观庵堂、亭台楼阁隐现于山川秀邃,树木葱茏,浮洲四起,曲折幽胜的惠州西湖。这些胜迹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文化的底蕴,在惠州西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二)宗教文化对惠州西湖人文景观的影响

惠州西湖的开发历史,一开始就与宗教连在一起。经过历史的沉淀,惠州西湖的景区传承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在古代历史上,惠州西湖的名人多与宗教有很大的联系,且深受西湖宗教文化的影响。而古代文人游历惠州西湖,写下了不少诗文,其中有很多诗句都涉及西湖宗教场所建筑或宗教文化活动。如宋人苏轼诗云:“平湖春草暖,步到栖禅寺[4]176”。自幼生活在四川峨眉山佛教文化环境中的苏轼,因仕途失意,累遭貶谪,使他更趋向佛学禅宗。他在惠州西湖寓居时,写出了许多富有禅趣的禅诗。栖禅寺是惠州西湖孤山南麓的一个佛寺,苏轼把爱妾王朝云死后安葬在栖禅寺与泗洲塔下的松林之中一个僻静的地方,黄昏时分可以听到阵阵松涛声和禅寺的钟声[7]卷七:1-2。惠州的佛教给苏轼带来了安宁与慰藉,惠州的佛教也因苏轼的到来而更加辉煌[13]51-53。北宋康定二年(公元 1041 年),广东曲江人余靖在惠州游历时写下了《开元寺记》。他在描述惠州西湖开元寺附近自然景观时说道:“兹寺重山复阜,隐映岩谷。长溪带蟠,湖光相照,探幽赏异,一郡之绝。[4]181”这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关于惠州西湖风景的品评。隋唐时期,龙兴寺先后改名为“舍利道场”和“开元寺”。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开元寺被焚毁。对惠州西湖宗教描写得最好的诗词是宋淳熙三年(公元1175年),著名诗人杨万里游览西湖时留下一首后来流传甚广的小诗:“左瞰丰湖右瞰江,三山出没水中央,峰头寺寺楼楼月,清煞东坡锦绣肠[7]卷二:7”。那时的惠州西湖附近的山头林间已经建满了各种佛寺、庵堂、精舍、道院等,在茂密的宗教丛林里,每当清晨黄昏,晨钟暮鼔,野寺岚烟,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既有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所描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宏大的宗教规模,也印证了“峰头寺寺楼楼月”的传神诗句,更能令满肚文墨的苏轼(号:东坡)的锦绣肠为之“清煞”。明正德年间,祝枝山写下一首《惠州西湖》的诗,更是把惠州西湖当作杭州西湖:“西寺东城两幅图,长虹脊畔小浮屠。杭州惠郡都游遍,醉眼行将作石湖[4]6”。“浮屠”指佛塔,佛教的象征。惠州西湖的泗洲塔又叫西山塔、玉塔,在惠州西湖的西山上,始建于唐中宗年间,是西湖最古老的建筑物,现为“雁塔斜晖”一景点。该塔为楼阁式佛塔,登塔远眺,惠州全城尽收眼底[14]255-256。绍圣二年(公元1095 年),苏轼《山月》诗中有一句堪称千古绝唱的名句“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4]190”。宝塔倒影在烟波浩渺,碧波荡漾的西湖中,若隐若现,美妙无穷。又如,“寻幽直到玄都境,羽士蹁跹倒屣迎[4]162”(明·李学一《玄妙观》)。元妙观坐落于惠州西湖芳华洲北面,始建于唐代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是惠州三大古观之一,也是全国二十三间著名道观之一。元妙观千余年来几经兴废,历代建设,在岭南地区道教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元妙观初名“朝元观”,宋咸平年间(公元1016年)改名为“天庆观”。苏轼曾在此观写下“天庆观”、“丰湖福地”等楷书、径尺大字,用于木刻门匾。清光绪中期(公元1892年)黑旗军将领刘永福曾驻观一年多,与道人友善[7]卷六:1-2。抗战期间和“文革”期间历尽沧桑的元妙观,于1980年开始重建,1982年恢复开放,至今仍然是香火旺盛的道教圣地。这里引用的诗句,仅仅是涉及宗教及其建筑景观内容的很小部分,但足以反映明朝以前西湖宗教场所的兴旺。此后,惠州西湖也因宗教的不断介入,大大促进了湖区的开发,丰富了西湖山水文化的内容。

(三)宗教文化对惠州西湖人文社会的影响

东汉献帝年间的“伏虎台”,是惠州宗教文化的滥觞。宋代以来,由于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在惠州西湖寓居、生活,使宗教之风大盛,宗教伦理道德中注重品德修养,主张扬善抑恶的原则深入民间。而这种风气在近、现代仍然发扬光大。据史料记载,1911年9月18日国民革命军围攻惠州城,清军提督秦炳直令神炮手陈植向城外人如潮涌的革命军开炮。陈同情革命,连发三炮均落入池塘中。秦怒斥之,并指使其亲信追杀之。陈植跳城后幸免于死,后入元妙观当道士以终[15]76-84。惠州西湖的“元老”张友仁长期生活、工作在西湖,深受西湖佛、道等宗教文化的熏陶,人生充满着崇尚自然,热爱社稷,仁爱、同情民众的品质。广东军阀陈炯明,这个曾经是广东的禁赌“英雄”[16]159-166,后贫穷潦倒,病逝香港,竟借母棺入殓。张友仁购置墓地,为其安葬于惠州西湖的紫薇山下,以报同学(广州政法学校)、战友(惠州淡水反清起义)、同事(惠州、海丰县)之知己。1938年至1945年间,日寇四次攻占惠州,张友仁募款施粥,收容救济了大批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难民和难童[17]29-41。1949 年 6 月 3 日,惠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廖鸣欧,在起义投靠中国共产党前夕被杀害,毫无人性的反动派把烈士遗体丢在西湖边飞鹅岭山下,陈尸路旁。张友仁同情,支持革命,决不让敌人玷污革命烈士人格尊严的阴谋得逞,迅速派人备棺把烈士遗体收葬于附近山地里[18]157-166。1950年至1951年张友仁任东江图书馆馆长期间,坚持每月从月薪150元中捐出50元作为图书馆的购书经费[5]152。

(四)惠州西湖宗教文化的发展现状述略

惠州西湖蕴含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宗教文化对惠州西湖的影响源远流长。只有了解惠州西湖宗教文化的传承历史与时代背景,管控好它的建设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当代惠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宗教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惠州西湖的一些宗教胜迹也先后得以修复与保护。1983年惠州市有关部门把该市最古老的石刻“蓬莱”石笋(约高1.4米、距今约800 年)迁回元妙观观内[19]182-183。2000 年重建准提阁,规模大大超过以前,使得这个溶于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于一身的清末诗人苏曼殊拜师的地方,佛光大显;2007年重建永福寺,这个在历史上曾与南华寺、天竺寺、灵隐寺齐名的唐代古寺,其规模在惠州第一,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还有泗洲塔,明月庵等名胜古迹都先后得到修缮。西湖景区内还将建成史迹保护区:西山佛教文化保护区,元妙观道教文化保护区,永福寺遗址保护区等。目前,惠州全市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经批准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47处,其中佛教寺庵64处,道教宫观39处,天主教堂点12处,基督教堂点31处,伊斯兰教礼拜点1处。现有宗教教职人员300多人,信教群众8万多人。已成立全市爱国宗教团体5个,分别是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爱国会和市基督教协会等。此外,惠州的宗教界发扬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救灾、扶贫、助残、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惠州西湖的永福寺,罗浮山的冲虚古观等十九个场所于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宗教界“十百千”扶贫济困工作先进集体。

四、《惠州西湖志》的现代意义

《惠州西湖志》全书资料丰富,论述详细,考证准确,为建设和管理西湖,保存地方文献,编修惠州史志,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研究惠州新中国成立前人文地理的历史,建设美丽的现代惠州西湖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的史料之一。该书通篇反映了纯天然、原生态的惠州古西湖环境优美的特色:曲折幽深,清秀雅淡。今天建设西湖仍然应注意这个特色,保护这个特色,发扬这个特色。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湖光山色映幽谷,緑水清泉流东江,人文与生态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古代惠州西湖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湖水面积一百万平方公尺,多杭州西湖面积约二倍[7]卷二:23。水是西湖的生命线,水质可以决定西湖的存废。然而,20世纪六十年代后,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城区建筑布局不合理,原来流入西湖的水源被封闭等原因,使原本清澈且可饮用的西湖水,水质日益变坏。为了在西湖养鱼,1971年-1973年间,每月都有1500吨粪便和1000吨废水放进西湖。鱼是增产了,湖水却变臭了。1978年8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来惠阳地区检查工作,对西湖管理和卫生工作提出了批评。后来,有关部门停止了向西湖投放粪便,大部分污水截引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有了明显好转[3]170-171。然而,城市人口激增,生产发展,又出现了水污染问题。据1982年的调查显示,原惠阳地区人民医院(现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平均每月排入废水2100吨,大肠杆菌数超标一万倍;原惠阳地区汽车修配厂,每月平均排入废水2000吨,石油类超标38倍。当时的惠州市城区每年排入西湖的工业废水达11.6万吨,生活、医疗废水133.8万吨,致使湖水发出异常臭味。后来,省、地、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惠州西湖水质污染的整治工作,每年拨出2-3百万元人民币来整治建设西湖。截止1987年,建成了截污渠道5517米;1982年,原惠阳地区医院建立了一个次氯化钠污水处理站,使排出废水达到国家标准;原惠阳汽车修配厂采用三级除油,活性炭过滤,自动喷淋充氧处理工艺,使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3]147-151。原址在西湖风景优美的丰湖书院的惠州大学,其一万多师生员工也从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搬走。从此,西湖水质得到很大改善。在西湖栖息的鹭鸟、天鹅、大雁、鸳鸯等水禽达几万只,连多年不见的鸬鹚、水鸭等鸟类也回归西湖。

另外,以《惠州西湖志》为蓝本,1995年12月惠州市园林管理局,惠州市西湖管理局出版的《惠州西湖新志》和2004年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编制的《惠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对惠州西湖的建设、管理起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尤其是《惠州西湖新志》,记载尽量追溯事物的历史,系统地记述了惠州西湖一千多年来湖区山水的变化,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西湖建设,管理情况的记载尤为详细。此书1997年荣获广东省新编专业志优秀成果奖。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惠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建设、保护和美化惠州西湖,并把它列为头等的民生工程。他们着力从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文化传统的继承,水质治理,湖边建筑整治等方面,提升西湖的景观档次和文化品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百姓的赞赏。基于此,地处西湖的惠州市获得了不少奖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四A级风景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旅游去处荣誉称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中国生态小康建设“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奖,人民满意城市、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多次蝉联全国空气质量好前十名的城市等等。

可以预见,《惠州西湖志》的人文历史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被挖掘、发挥出来,惠州市的明天会更加繁 荣,惠州西湖的明天会更加美丽。

[1]徐志达.惠州文化教育源流[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32.

[2]黄敏.张友仁简论[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1):57-62.

[3]巫翩.惠州西湖新志[M].惠州:惠州市园林局,惠州西湖管理局,1995(内部资料).

[4]张友仁.惠州西湖志[M].麦涛,点校.高国抗,修订.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5]吴定贤.张友仁先生二三事[M]//惠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惠州文史资料:第1辑.惠州:惠州市政协,1986(内部刊物).

[6]吴仕端.惠州西湖艺文丛谈[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166-168.

[7]张友仁.惠州西湖志[M].刘万章,校刊.惠州:丰湖图书馆发行,1947.

[8]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惠州府部:4(光绪)·惠州府志:1[M]//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47-48.

[9]惠州市地方志编委会.惠州市志: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8:4174.

[10]叶明镜.惠州西湖的形成、变化和建设[J].惠阳师专学报,1982,2(1):101-105.

[11]何志成.惠州佛教小史[M]//惠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惠城文史资料:第19辑.惠州:惠州市政协,2003:328-341(内部刊物).

[12]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编委会.惠州志·艺文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2.

[13]陈师旅.漫议苏轼寓惠时的佛老思想[J].惠阳师专学报,1983,3(1):51-53.

[14]谭力浠,朱生灿.惠州史稿[M].惠州:中共惠州市委党史办,惠州市文化局,1982:255-256(内部刊物).

[15]黄映楼.惠州府中学生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M]//惠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惠州文史资料:第3辑.惠州:惠州市政协,1987:76-84(内部刊物).

[16]成晓军.东江历史文化初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59-166.

[17]吴定贤.我所认识的张友仁先生[M]//惠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惠州文史:第1辑.惠州:惠州市政协,1989:29-41(内部刊物).

[18]李洁之.廖鸣欧烈士的生平及其殉难经过[M]//惠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惠州文史资料:第1辑.惠州:惠州市政协,1986:157-166(内部刊物).

[19]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广东省志·宗教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82-183.

猜你喜欢

惠州市惠州西湖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惠州市基督教两会中心关键技术的设计
当西湖遇上雪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