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到合体微软与诺基亚的奇怪婚姻
2014-04-10黄伟
黄伟
从合作到合体微软与诺基亚的奇怪婚姻
黄伟
诺基亚、微软,两个曾经的大佬,如今在智能手机市场一起陷入了泥沼。强强联手开疆扩土的誓言犹在耳边,然而现实中王者归来的大戏尚未开幕就已胎死腹中,在相互扶持挣扎了两年之后,在智能手机领域没能力挽狂澜的微软和诺基亚却再次在新闻界掀起波澜,赚足了眼球。与上次的合作不同,这次是彻底的收购。但是,在他们的时代已经落幕后,人们已经很难相信,他们还会冲上舞台中央。
9月3日,诺基亚、微软同日于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微软将斥资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手机,同时以16.5亿欧元收购其专利组合,共计54.4亿欧元。设备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手机业务。
微软CEO史蒂夫· 鲍尔默(Steve Ballmer)和诺基亚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在联合发布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诺基亚和微软都胸怀伟大梦想:每个人的桌上都应该有台电脑,每个人的口袋里都应该有部手机,经过我们长期不懈努力今天这些梦想都已经逐步变成现实。而今天标志着一个革新创举的新时刻: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史蒂夫·鲍尔默在致微软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根据协议,微软将收购所有诺基亚的设备和服务业务。目前,诺基亚主要拥有设备与服务、Here地图和网络设备三大业务部门,而设备与服务部门主要负责手机业务。
收购完成后,诺基亚约32000员工将转移到微软,包括4700名芬兰员工以及大约1.83万名制造部门的员工。诺基亚的总部将仍然在芬兰。这项交易预计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尚需得到诺基亚股东和相关机构批准。
同时,诺基亚官方公布了最新的组织架构情况,称收购完成后,诺基亚将只保留HERE地图和独资子公司诺西,全面转型为服务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两年前结盟的号角尚有余音,两个曾经的老大是怎么走到收购这一步的呢?
2011年2月11 日,诺基亚和微软在伦敦共同宣布将结成战略合作,诺基亚将放弃Symbian、MeeGo操作系统,携应用商店、数字地图等优势资源投入Windows Phone阵营。
诺基亚与微软一年半前宣布结盟,曾让外界充满期待。2011年10月26日,诺基亚正式发布了与微软合作的Lumia 800等首批Windows Phone手机。2012年1月,诺基亚展出最新的高端手机Lumia 900,搭载Win Phone 7。
但蜜月期还没有度完,诺基亚似乎就被抛弃了。
2012年6 月21日,微软在Windows Phone 8(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以下简称WP8)发布会上宣布,因为硬件无法支持,WP8将和目前的WP手机(Lumia系列)不兼容。诺基亚本就风雨飘摇的前途变得更为渺茫了。
微软突如其来的变卦让诺基亚显得猝不及防,也让诺基亚的股价下降到16年来的最低点。对于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业绩的诺基亚,很少有人愿意相信它还能独善其身,于是有IT人士认为微软是最发起收购案的最佳人选。而当时也有人认为,微软此次抛弃WP7是为打压诺基亚股价从而在其最低谷进行收购。
对于微软来说,另起炉灶也属无奈之举。微软2003年发布的WM曾占智能手机市场的很大份额,但微软一开始选择了错误的商业模式,眼见无法与安卓竞争,微软找到了当时市场份额还很高的诺基亚,希望联手和苹果、Google分庭抗礼。但两家并不了解3G手机生态的公司,联手的结果是市场份额下滑得比任何人的预测更快。
这样的形势下,微软再依靠诺基亚显然没有出路。因此它依靠强大的工程力量另起炉灶搞WP8,完全仿照Google的安卓模式,接纳所有的手机厂家。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因,笔者认为微软坚持在手机领域的这起大手笔,有其自身发展和转型的内在需要和知识经济本身规则的客观要求。
在最近十年里,微软越来越像是一个脚步沉重的巨人,主要产品和盈利方式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微软在十年间不断尝试转型,结果却事与愿违,眼睁睁看着Firefox、Chrome、Safari一点点赶上来。若不是Ofice、Windows两大金矿支撑,微软日子不见得比诺基亚好过。
现在,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大批专利组合。 “微软收购诺基亚是IT产业又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微软实现‘设备+服务’新战略重大举措。”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在微博说道。
而我们在回头看这过去的十几年科技型巨头们的风云变迁,也能感受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些许规则,技术积累、开放、发展、把握机遇的能力缺一不可。诺基亚独领风骚的年代里,它是最早成立智能手机研发部门的,而最终,握有大量技术却未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时的强大市场占有率让其不舍得唾手可得的利润,逐渐有了控制性发展的心态,正是这种态度,最终让它成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对象。原因很简单,谁也无法阻挡科技发展的节奏,谁也无法抑制需求的提升,对于这些趋势,要么顺应,要么被淘汰。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诺基亚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在移动电话方面的专利积累,以及长期以来在硬件领域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及硬件售后服务的经验与资源。前者是向移动转型的重要基础(谷歌也为此收购了摩托),后者或许将成为未来微软新产品能否突围的关键之一。而双方能否成功磨合,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届时出来的产品不可能是两者的简单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