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凝治疗与临床研究

2014-04-10玉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9期
关键词:短暂性出血性脑缺血

刘 玉荣根满

(1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111000;2 辽阳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辽宁 辽阳111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凝治疗与临床研究

刘 玉1荣根满2

(1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111000;2 辽阳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辽宁 辽阳111000)

目的研究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住院病例378例和对照组246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率为91.53%、90.77%,对照组71.5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治疗出血性疾病发生率较普通肝素低。结论采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非常有益,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治疗更安全。

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抗凝治疗;疗效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病因是主动脉或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微栓塞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末梢低灌注[1-4],为提高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了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用抗凝方法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378例及对照组24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抗凝治疗378例,男性244例,女性134例。年龄在21~75岁,平均(47.43±6.41)岁。对照组246例中,男性178例,女性68例。年龄在20~70岁,平均(47.75±6.37)岁。

1.2 方法

抗凝治疗组378例,分2组。普通肝素组118例,具体方法:普通肝素12500单位加10%葡萄糖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 mL,静脉缓慢滴注,10~20滴/分,维持24 h,随后口服华法林12 mg/d,第2天9 mg/d,第3天后3 mg/d,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260例,具体方法:低分子肝素钙0.4 mL 5000u,皮下注射,1次/12 h,治疗7~10 d。随后口服华法林12 mg/d,第2天9 mg/d,第3天后3 mg/d,持续2周。对照组246例,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维脑路通0.4 g静脉滴注,1次/天,持续2周。除普通肝素组未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外,低分子肝素组及对照组均同时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尼莫地平扩血管治疗。

表3 治疗发生出血性并发症[n(%)]

1.3 影像学

入院时624例均作头颅CT检查或MRI检查,排除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除90例发展为脑梗死复查头颅CT检查或MRI外,292例治疗后复查CT检查或MRI未见梗死灶或无增多梗死灶。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Excel统计分析,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结 果

6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3周后效果见表1,TIA治疗发展为脑梗死见表2,抗凝治疗及对照组治疗中发生出血性并发症见表3。

表1 治疗TIA效果

表2 治疗TIA后发展为脑梗死[n(%)]

3 讨 论

肝素是一种带阴离子的黏多糖,它通过抑制、干扰纤维蛋白合成的因子以及抑制血栓延伸而起作用,已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与肝素相比具有相同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而且具有较小的出血副作用,同时有较多的生物利用度且给药方便[5-9]。抗凝广泛运用于TIA治疗中,尤其是病情发展较快时。因为它有抑制血栓延伸而起作用。本资料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有效率高,达到91.53%、90.77%,对照组71.54%。抗凝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抗凝治疗TIA发展为脑梗死率为7.94%,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1),故本组资料显示抗凝治疗仍不失为治疗TIA的较佳方法。

但在抗凝治疗中,主要并发症是出血,Cumerlingo静注肝素90例,结果4例脑出血,12例小出血。颅外出血性疾病发生率亦高。DelZoppo等[10-15]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普能肝素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机会相一致。本组资料抗凝治疗TIA发展为脑梗死后发生颅内出血性14例(3.70%)。颅外出血性疾病发生率为6.88%。颅内、外出血性疾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普通肝素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低分子肝素高,说明了抗凝治疗虽易并发出血性疾病,低分子肝素发生率较低。故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治疗更安全。因此,在抗凝治疗中应加强对PT的监测,尤其是对普通肝系抗凝治疗监测更为重要,这样对减少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对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关键。低分子肝素治疗相对比较安全,已有报道无需进行试验室监测[16-21]。

[1] 匡晓明,荣阳,荣根满,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6-38.

[2] 王强,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法治疗进展[S].华东六省第九届神经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44-48.

[3] 荣根满.控制高血压,警防脑梗死[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2003,8(3):200-201.

[4]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49-653.

[5] 刘凤华,荣阳,荣根满.急性脑血管病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7-28.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7(1):55-56.

[7] 杨柳.脑血管与血脂异常[J].现代康复,2010,28(6):881-882.

[8] 杜官林,荣阳,荣根满,等.脑梗死的二级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 2009,16(7):122-123.

[9] 黄如训,钟思陶.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9,25(3):195-196.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率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01-309.

[11] 董瑞国,庄柏翔,谭愚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复发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2):81-83.

[12] 刘力生,龚兰生,方圻,等.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J].高血压病杂志,2011,19(1):91-93.

[13] 孙会成,荣阳,荣根满,等.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TCD检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5-36.

[14]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699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3:491-493.

[15] 芮德源.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587-588.

[16] 薛兆利.现代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1-359.

[17] Iwamoto T,Kubo H,Takasaki M.Platelet activation in the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different subtyae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Binswanger's disease[J].Stroke,2011,42(1):52-53.

[18]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IST).A randomized trials of aspirin, subcutaneous heparin,both neither among 19436patients with acute presumed ischemic stroke.Intemational Stroke Trial collaborative Group[J].Lancet,2011,363(9411):1569-1581.

[19] Samama MM,Desonyers PC,Conard J,et al.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Heparin Treatments[J].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12,93 (1):173-179.

[20] Del Zoppo GJ,Higashida RT,Furlash AJ,et al.PROA-CT:a phase IIrandomizde trial of recombinant prouro–Kinase by sirect arterial cerebral artery stroke[J].Stroke,2011,42(1):4-11.

[21] Koopman MM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LMWH[J].Wien Med Wochenschr,2012,162(1):46-49.

R743.31

B

1671-8194(2014)09-0100-02

猜你喜欢

短暂性出血性脑缺血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作的临床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