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有温度地采访 倾听出立体的人生

2014-04-10韩海波

记者摇篮 2014年4期
关键词:狙击步枪特警狙击手

韩海波

2010年8月《发现鞍山》日播栏目开播,时长10分钟,每晚八点黄金时段播出,此档栏目无论从选题、节目质量、后期制作水平以及节目审查都是鞍山电视台要求最高的一档栏目,这也要求我们节目编导的水平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和升华,要从之前的人物专访、法制剧、儿童、新闻专题等几类专题节目的框架中完全走出来,作为这档全新栏目的电视编导,收获颇丰,笔者用了半年的时间制作出20分钟节目《鞍山狙击手》,通过这期节目,体会到七分采三分写的三七法则在节目中的分量,感受更深的是作为一名编导,自身就是一支温度计,仔细聆听出被采访对象立体的人生。

采访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电视编导完成节目,必须通过细微的采访,去获得写稿以及后期拍摄时所需要的材料、语言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如果记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写稿上,甚至编造情节上,拔高思想,不仅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写出的稿子,也远远比不上真实的人物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这里所说的艰苦采访,不仅仅是指体力和汗水,如果不付出脑力,不用心血来采访,写出来的人物,只能是平面的、单薄的。

1.准备判断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笔者认为,电视编导的首要本领和职责是判断。这种判断并不仅仅在于在拍摄现场及时正确判断某种新的“发生”。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身边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但事实上,对那些似乎太熟悉的事物却有着太多的有所不知。这正像我们熟悉自己的躯体,但却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自己手上的一道道掌纹里蕴藏的秘密一样。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我们还未曾注意的存在和来不及看到的变化。因此,我们所要求的判断,应该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2012年5月,鞍山的一起解救人质案件将“狙击手”这个角色推到了各家媒体的头条,其中一名受伤的特警也以“狙击手”的角色“火”了起来,一些报道我也看了,作为采访的背景资料了解,部门当时讨论的选题就是围绕狙击手这一主题,案件过去两个月后,我和案件报道中的主人公聊了两次之后,第一次聊当时的案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他解救人质是特警突击队配合分局完成的,并没有带狙击步枪,也没有狙击手的身份出现在案发现场;第二次聊过之后,我发现报道中所谓的这名狙击手特警居然没有执行过任何狙击任务,他只是配合过一次解救人质的狙击任务,而狙击手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他的队长刘崇,但是,从侧面了解到这个队长很冷很怪,几乎不接受任何采访,我的心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如果做成案件式的专题节目,时效性过了,如果与其他媒体统一口径,我又觉得失去了真实性,也偏离了自己要做的节目主题内容,经过衡量,决定采访真正的狙击手刘崇,而不是各类报道中的主人公。

“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判断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际的操作比道理的认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2.选择了人物不等于选择了主题

我在《发现鞍山》前期的节目中,都是选择了人物就等于选择了主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选择人物顺理成章地拍摄主人公的工作、生活以及想法,片子做出后平淡而毫无个性。而我接到《鞍山狙击手》这期选题任务的时候也看了许多报道,大多数是说当时案发现场如何危急,特警当时的准备如何,还有一些个人事迹,即使是后续报道也是一些类似科教片那样介绍一名狙击手经历的训练。我又到网络中看了有关狙击手题材的片子,以科教类的居多,有介绍狙击步枪的,有介绍狙击手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各有特点但都不是很精彩,没有指向以狙击手为角色的主人公。

要在短短的十来分钟的节目里,不拍成一般性的报道,我们就必须走出选择了人物,想当然也等于选择了主题的误区。事实上,在一名特警狙击手的身上,隐含着许多值得关注的方面(不是主题)。比如,作为普通人的理想和生活?又比如,作为一名特警突击队队长在职业大环境中是否还有着自己的抱负?又比如,作为特警中唯一一名狙击手在与其他同事相处的过程,或者独自承担这个角色的时候内心是如何变化的?等等。这样的思考和判断应该是我们前期的工作,当我们选择出关注哪一个方面的时候,它也就决定了前期的拍摄时机和对象。比如,在第一种选择中,我们可以选择他和他的家庭,他的家人可能就是片中的第一配角;在第二种选择中,他作为突击队队长带领队员们在日常完成维稳工作可能就是重场戏,关注他与上级领导、同事的相处,他的同事可能就是片中的第一配角;在第三种选择中,我们可以把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用来表现他生存的文化背景,那么他的同事很可能就是片中的第一配角。这样才有望主动而不被动地在前期捕捉到有价值的细节,避免让一部短片最终成为一般性的报道。

采访要一沉到底

有位前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潜水员探海,当他浮在海面时,所见到的不过是蓝天、白运、浪涛、点点飞翔的海燕,可是当他一沉入海底,就会发现千姿百态的海国奇景、光怪陆离的水族生活、沉睡万年的无尽宝藏,从而提示大海的奥秘。记者的采访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记者满足于浮在上面,写出的新闻报道也只能是一些“似曾相识”不三不四的东西,从狙击手的这次采访中,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采访要取得成功,记者必须一沉到底。记者所采访的对象,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的,绝不仅仅是“你说我记”或“我问你答”,而是要先同被采访对象交朋友,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和被采访对象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打开被采访对象的心灵宝库,才能使他向你倾吐心里话。一个冷冰冰的记者,是不可能探测到被采访对象的内心奥秘,写出充满激情的打动人的好稿子。

比如,我在采访狙击手的时候,他的话很少,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采访都以失败告终,那时,恰逢电视剧《我是特种兵2》热播,其中电视剧中吴京用狙击步枪射击800米外的旗杆,我就与狙击手谈起了电视剧,这次狙击手开始讲真实中的狙击步枪到底怎样的,话匣子打开了,接下来的一系列采访我都以借用的方式慢慢敲开狙击手的心。这样的采访虽然节奏很慢,持续了三个月,但是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特警狙击手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他作为一名特警坚守22年的过程。

采访犹如“十月怀胎”的艰辛,稿件好像“一朝分娩”的阵喜。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要在采访中形成思想提炼主题,多侧面挖掘材料,选择、深化、完善细节是写好《鞍山狙击手》一稿的关键。

猜你喜欢

狙击步枪特警狙击手
特警在身边 安全进校园
机械图鉴——TAC-50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高原特警之歌
目标:成为狙击手
美军狙击手如何训练?
如何成为狙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