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培养采访思维方法
2014-04-10王芝
王芝
作为从业二十年的新闻记者,在采访的经历中,我深切感受到现场采访及时变通、调整采访思维方式很重要。新闻记者的思维是一种高级意识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思维状态,除了一般人思维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尤其在“抢”新闻的现场,及时、灵通地利用思维更能使新闻精彩、成功。
1.变立体报道为独一性报道。在我们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总是把一条新闻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很怕报道不全面,殊不知这已经成为近几年新闻报道的大忌。笔者认为:全方位的报道没错,但是,没有侧重点的报道是不具备新闻特质的。我在采访《老李头的票样人生》这样一条新闻时,就犯了一个新闻采访的大忌。我把老人家从出生到生产队干活,到娶妻生子,到后来的收集票样,再到在全国进行票样展出进行了立体全方位的报道,总编说像是一个说明书。后来总编对稿子提出要求:要从一个特点独一性进行报道。变通思维后,我再次进行采访。这次从老人家的一段痛苦身世出发,以老人为什么收藏票样为切入点,采写了《可怜的粮票让他失去了儿子》这样一条情真意切的报道。原来,当年由于粮食不够吃,加上孩子多,自己的大儿子因为营养不够死了。老李头说他这一生都很沮丧。所以他从1975年起开始收集票样,把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录下来,让自己和所有以前有这段经历的人都不要忘记那段苦难时期,感激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条新闻报道出去后,很多那个时代的人打来电话,反响很强烈。
2.进行人性化的细节互动。采访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角度。可有些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时,总是一个套路,而且呆板,不生动。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最主要的是改变以往的思维,用突出人性化的语言,与被采访对象进行细节互动,更主动、更客观地传递信息,让新闻采访最终回归新闻的本源。比如:我在采访《一个都不能少》这条新闻时,就是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的。事件的起因是由于校车涨价,家长有很大的意见,结果和车主理论起来,大家都互不让步。采访过程中,我先让一位农民站出来讲话。他对校车车主说:汽油涨价,你不能把费用转嫁到我们身上,孩子上学不能耽误!不要让孩子看到这么尴尬的场面!听了这话,站在一边的二十多个孩子有的流下了眼泪。接着我又问孩子:你们几天没上学了?大家哽咽地异口同声说:三天了。有的孩子还哭着求车主:叔叔,送我们上学吧,我们再不去的话,有些题都不会做了。这时我看到车主的声音也低下来,不再和家长呛呛了,于是我顺势做思想工作,使孩子们陆续上了校车……望着远去的校车,在场的人都平静得一点声音没有。我就是抓住这个细节,让大家进行互动来解决问题,改变了单一性的新闻采访,自己当时也深受感动。
3.采访新闻秉持前瞻性思维。新闻采访思维的拓展也影响着新闻的成败。记者要想获取大量的信息,必须与社会各层面保持联系,将自己的思维伸向更广阔的地方。无论是社会热点还是群众关注的问题,记者都要带着问题去调研,并在心中总结出新思路、新对策,这样才能创新思维,打个提前量,体现新闻人的敏感度和业务素质。比如:我采访的《穿上“衣服”的黄瓜》这条新闻,从农业角度出发,有意进行新闻服务性引导报道。我认为新闻有服务性的一面,而未雨绸缪正是新闻前瞻性的最好体现。这绝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记者采访思维跟进的变通。据了解此报道播发后,由于进行了前瞻性的引导,我县农民并没有盲目地跟风——为黄瓜套袋穿衣,而是理智地改善传统种植黄瓜的方法。后来得知,穿上衣服的黄瓜进入市场后,因为质量和外形的原因没有卖上理想的价钱,而广大农民朋友因为新闻的正确引导,没有受到经济损失。
现在,电视新闻越来越趋于专业,那么服务于社会是新闻的使命。好的采访思维方法更能使新闻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受到社会的理解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