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文化育人背景下的专业文化形成及传播研究

2014-04-09潘浩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传播高职

摘要:文化育人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是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过度专业技能化而引发人文素养缺失的纠偏以及教育基本属性的自然回归。文化育人改革的顺利推进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各专业应在文化育人的推进中起核心作用,并在不断探索中提炼和形成专业文化。笔者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文化的形成以及专业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高职 文化育人 专业文化 传播

一、当前高职教育推进文化育人改革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从其诞生之初,定位就带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因而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都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彰显“职业化、技能化”的色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这种特征和色彩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从形式、内容和手段上得以不断丰富和强化。正是由于高职教育对这种自有特色和个性的坚守和渲染,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育中的文化育人责任与担当,这种忽視付出的代价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印证。随着工业文明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文化素养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更受社会的青睐,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种变革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被动和不适应。这种不适应背后无疑暴露出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所缺失的种种重要元素,一种信仰的缺失、一种时代精神的缺失、一种责任和担当的缺失、一种人文素养的缺失、一种职业操守和职业变迁能力的缺失。凡此种种缺失有极其复杂的成因,但高职教育中文化育人功能的弱化甚至缺失,毫无疑问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当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认清教育的本质功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高举文化育人改革的大旗,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功能,这将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社会之幸。

二、高职推进文化育人改革应明晰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明晰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指导文化育人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文化核心应该是以“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大学精神,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都将以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文化也应包含其鲜明的职业特色的文化形式,那就是以“职业导向、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规律,这也是高职教育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文化的地方。因此,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应该是“重德尚能,德业并进”,它应被视为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一脉相承的文化。只有在正确理解高职教育文化基础上推行的文化育人改革才不会偏离轨道,既能坚守教育的本质属性,又能彰显高职的教育特色。

(二)构建和完善高职文化育人的建设机制

高职文化育人的顺利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机制和制度保证。首先应该建立有利于高职文化发展的组织和决策机制,而且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顶层设计,需要有整合资源以及科学决策的组织统筹;其次应建立为高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咨询机构,以加强高职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确保高职文化的科学发展;再次必须建立以师生为主体、以大学精神为内核、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最后应建立一整套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综合评价体系。

(三)文化育人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的核心堡垒作用

学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以专业为单位予以实施,因此,专业文化的形成及传播对学校的文化育人工程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各专业都应该在学校文化育人内涵的整体框架内提炼和总结本专业的专业文化内涵,并在专业教育中予以积极的传播和推进。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一)专业文化的界定

教育界许多学者都对专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各有差异,但反映出的内涵却是基本一致的。专业文化应该是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该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 体现专业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从专业文化应遵从大学基本精神的视角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毋庸置疑应该传播“追求真理、人文关怀、理性选择、自由独立”的大学精神。此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理念。专业自身的文化理念应该包含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准则等多种元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类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专业文化主要还是应该包容服务类岗位的人才文化属性。因此,专业文化理念可以高度的概括为“诚信、仁和、坚韧、担当”。首先,“汽车营销人”必须诚信,对企业诚信,对顾客诚信,对社会诚信,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精神;其次,服务类岗位应该倾听顾客的心声,理解顾客的行为,包容顾客,也就是“汽车营销人”应该具有“仁和”的精神,这也是一种气质的体现;再次,“汽车营销人”在职场上经常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会因为压力而破坏自己设计好的职业规划,阻碍了人生的发展。因此,“汽车营销人”应该体现“坚韧”的精神;最后,“汽车营销人”还应该具有“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担起责任。在上述专业精神背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应是“与人为友、仁爱宽和、挑战自我、激越灵动”。

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打造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和文化气质的品牌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

在文化育人的改革中,如果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自身都缺乏文化熏陶、文化素养,甚至缺失起码的师德修养,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育人也只是徒劳。育人先育己,专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打造具有师德品格、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品牌教师团队。一方面可以借助外力,如聘请一些文化大师、名师做一些有关人文方面的专题讲座,多宣传一些身边优秀教师的人文事迹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评价教师考核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激励教师的文化育人行为。

(二)形成以专业文化为指引的专业行为准则和标准礼仪体系,约束所有专业学生的行为

1.打造专业的诚信文化,体现“汽车营销人”的诚信。如建立专业学生“诚信评分卡”,内容包含学生的考勤、品德操行、课堂行为等;建立班级“诚信指数观察站”并进行评比;开展“诚信”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在专业内形成建设诚信文化的氛围。

2.严格制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对学生课堂的着装、用语规范以及尊师态度都应该有规范的标准,并以此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同時还可以评比出“行为礼仪标兵”在宣传栏进行表扬和宣传。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人文素质课程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课程体系。但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看,稍显缺失。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一些调整,开设一些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开设“演讲与口才”“汽车文化”“销售艺术”“中华文明赏析”等系列的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和价值上的帮助。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灵活调整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及教学组织,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文化育人

只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够融入文化元素,这样大的文化渗透空间应该被充分利用并显现出文化育人的效果。例如,《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就可以融入“汽车文化”“营销艺术”“成功汽车营销人赏析”等专题,传递色彩斑斓的汽车文化和营销文化;《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可以融入“诚信文化”“保险人精神”等精神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操等。

(五)充分利用实训课堂推进职场文化的渗透

首先,在实训课堂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 使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其次,完全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文化标准, 用职业精神和行为约束规范学生的实训,尽量使学生对职业形成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2]余祖光.先进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3]夏伟,罗丹.高职教育的文化责任与担当[J].中国高教研究,2013(2).

[4]杜永兵.文化自觉视域下高职特色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3(7).

[5]林丽萍.专业文化: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纬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拓展专业有限学分制下课程体系的优化配置及建设探索——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拓展专业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CZ13YB07。

作者简介:

潘浩(1979- ),男,湖南常德人,经济学硕士,讲师,现就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主要从事汽车后市场的科学研究和汽车营销专业方面的教学研究,承担和参与省市级科研和教研课题多项,并在《汽车工业研究》《特区经济》《汽车维修》《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等杂志上发表论10余篇。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传播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