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怎么教
2014-04-09郭召军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是大家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回顾过去,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走过了一段艰难漫长的变革历程,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自建国以来的变革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以期引起学者和教师们的反思,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变革历程 回顾 反思
一、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1]然而,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等问题屡见不鲜。小学作文到底该怎么教是困扰一线教师们的一大难题。虽然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这里,我尝试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变革的回顾与反思,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对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历程的回顾
根据我国语文课程的整体发展脉络,可将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58年);曲折发展阶段(1958年—1976年);恢复发展阶段(1976年—2000年);新课程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一)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5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因此迫切需要编写一部新教材供全国使用。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的努力下,新的教材把修订的《国语》改为《语文》,从此,“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起来了。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改变,就像当时主持教材编审工作的叶圣陶所说的“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2]。小学作文也随着教材名称的变革走上了正轨。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年—1976年)
1956年的教学大纲实施没多久,“左”的思潮便席卷而来,将教育带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片面强调政治,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语文教育。这股极“左”的思潮也冲击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来,在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找靶子、抓典型,积极地与社会上的批“毒草”运动相配合。从此,中小学的作文教学过分片面强调政治性、思想性,致使中小学的作文质量严重下降[3]。
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左”的思想逐步被认识、被改正,教育战线也开始纠正“乱、糟、偏”。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大纲对小学作文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说明了其重要性:“作文是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的综合训练。学生语文学得怎样,可以用作文作为衡量的尺度。因此作文教学十分重要。”大纲还提出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即“作文要从写话入手,要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教学生听普通话,说普通话”。
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到1976年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整个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浩劫中,教育也不例外。刚刚端正方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又被这场风暴卷到了政治化的道路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坏。小学作文教学也未能幸免,学生作文水平极低。
(三)恢复发展阶段(1976年—2000年)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进行了拨乱反正。教育部于1978年颁布了新的大纲。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的一切迅速发生变革,在语文教学方面,人们也在试图寻找写作教学可直接依傍的程序或可操作的步骤。因此,随着强调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理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序列完整、便于教师操作的作文教学体系。例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的“作文分步训练”序列;杭州大学朱作仁、李卫民的“小学作文程序训练”实验;山东烟台李昌斌等等人的“小学作文四步训练”实验;上海吴立岗、贾志敏的“作文素描训练”;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等等。这些改革对快速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人们还不断吸收外国(尤其是苏联)的写作教学思想,并借助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不断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使得写作教学朝着科学性和有效性前进。
(四)新课程改革阶段(2000年至今)
20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主义关注取代了工具理性主义思维,写作教学也开始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一次促使人们反思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改革之路。2001年,教育部编制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作文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且,制定了小学三个学段的分目标。这一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目标,摆脱了过去那种单纯重视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倾向,较为全面地规范了小學的写作教学。
三、反思我国小学作文该怎么教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历史,对于小学作文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历来的语文教学普遍重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说到底其实就是三件事情,把这三件事情做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不愁提不上去。第一件事,让学生“想写东西”,也就是让学生产生想写作文的愿望,激发学生去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第二件事,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也就是引导学生去发掘作文的内容。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毋庸置疑,写作的素材总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首先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善于思考身边事情的习惯,这两者相结合,学生的作文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第三件事,让学生“能写出东西来”,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当拥有了质料和形式,再加上一个想建高楼大厦的欲望,何愁高楼大厦不能耸立云霄呢?
四、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经历一路坎坷,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几十年来,其兴盛过,也衰败过,但仍然能够一次又一次复活。我想,这与其本身的独特价值是密不可分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的好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成绩的高低,更关键的意义在于,它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而小学是打好作文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未来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历史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回顾和反思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能从中汲取有益于今天作文教学的经验。当然,过去的很多经验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再次加工和创造,形成符合我们需求的、能为我们创造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
[3]高惠莹,麻凤鸣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321.
作者简介:
郭召军(1988- ),女,汉,籍贯山东省,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