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巧问,多探究
2014-04-09潘建红
潘建红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提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注重其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大政方针,这也确定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提高素质的转变;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实现转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精设问题思考,巧用时间练表达,合作探究写文字等措施,来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课堂上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听、思、说、写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新课标 合作探究 语文素养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我们教师教学思路的大政方针,这也确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提高素质的转变;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将学生作为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培养主体,使他们不但掌握知识而且更要得到情感的熏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课堂上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听、思、说、写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激发兴趣,打动学生
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首先是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从语文教学看,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就是说学生拿起文章,就对课文产生极大兴趣,马上有解开疑问、探求答案的欲望。做到这点就需要在导入环节上下工夫。语文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故事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诗文导入、多媒体导入等,这需要根据课文文体、内容等特点去设定。例如在讲抗战小说《芦花荡》一课时,我采用悬念导入法:“小兵张嘎我们都知道,他为了打鬼子想尽办法、费尽周折得到一支枪,抗日战争时在我们白洋淀杀鬼子、炸碉堡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你们相信吗,在白洋淀还有一位英雄,他不用抢、不用炮,一条小船就可以杀得鬼子屁滾尿流。想知道他是谁吗?”初中生好奇心强烈,听到这里会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就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还采用过课本剧表演法,初一年级有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提前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不讲啦,你们编排成课本剧表演吧,哪个团队的表演突出原著主旨、特点,哪个团队获胜。剧本、道具、服装、表演全由你们自己完成,准备两个星期分两个团队表演。顿时孩子们兴趣高涨,也面露难色。趁着学生激情澎湃之时,我教给他们课本剧的写作方法、编排注意事项,服装道具如何利用废弃物制作等等。安排就绪后,我发现课下他们研究课文、编排对话、探讨服装忙得不亦乐乎。可见导入激趣打动学生是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
二、精心设问,诱发思维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跟随老师进入课文情境,如何保持这股热情,实现教学目标呢?这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握好重难点,精心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回答这种师生的互动,来引导学生思维,进行文本知识的学习。课堂提问也是一门技能:它既要达到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又要发展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开篇时,我让学生思考:“大自然会说话吗?有语言吗?大自然怎么和我们交流?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吸引了学生兴趣,理解了课题的修辞特点、及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更能让学生急切地去研读课文找到答案。这样就可以将一篇没有吸引力的说明文,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趣。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句话“源中人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什么不让渔人说出去?怕什么?作者还有别的写作意图吗?从内容、前后文关系上看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将课文难点一一分解,所以设置问题可以化难为易,并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的发问,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长此以往,就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巧用时间,训练表达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项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接手新初一时,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腼腆、紧张,回答问题不流畅,断句多、停顿多、“嗯、啊、那么”之类的口头语多,这种表达水平很难说写作水平会不错。在课堂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我利用课前5分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主要先从声音大小、语速的快慢、病句的更改、口头语的消除这些方面抓起,训练注意采用渐进式、多样性的特点,逐渐提高要求。
例如初一年级时要求学生说寓言、说成语、讲幽默故事,要求能脱稿,声音洪亮,表达流畅,减少口头语;初二年级讲诗歌、讲对联、讲名人故事,要求绘声绘色、富有感情、声调抑扬顿挫;第三学年说新闻、谈时事,即兴发表看法,要求表达准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课前这5分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综合的教学目的,还拓宽了学生视野,积累了写作素材。可以说是一箭多雕啊。
四、合作探究,形成文字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目标积极倡导的新理念。
(一)为此我两周专设一节阅读课
推荐大纲和其以外的优秀书刊,例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文化苦旅》……要求他们边读边摘抄,并写出简短的笔记。学生在这节课上神情专注,或思或想着实令我高兴。
(二)进行研究性学习
依据教材的安排指导学生研究学习,写出研究小论文。例如初一年级主抓规范用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街道、商场等公共场所的不规范用字,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用字的原因及避免方法,再教给学生写作小论文的方法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三年时间我们还进行了《寻访油城名人》《对联小赏析》《语文学习方法小谈》等论文。虽然他们的研究相当幼稚肤浅,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一种创新的体验,有一种研究学问的成就感,一种探究知识的欲望,这就是学习,这就是成功。
总之,我通过上述做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力争培养他们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探究和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小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本色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3).
[2]石芳明.心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科学教育,2011(1).
[3]伊满香.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初中语文.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4).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