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2014-04-09连军霞
连军霞
现代教学提出学生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这是新课改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这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灌输式教学,代之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主体参与,构建知识,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激情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说,起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与前提。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滋生,就会产生消极怠慢心理,这样会扼制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不可能使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因此,要想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力求以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将分散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来。
1.音乐导入。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更能打动学生的人心。将音乐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更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向学生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展现文字的无穷魅力。尤其对于一些包含着深厚情感的文章来说,让学生深入地体会情感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點。这些情感只靠语言讲解,学生往往很难深刻理解。而运用相应的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渲染与烘托作用,更能感染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特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活导入。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作者的凭空捏造,而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对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机械地进行文本的阅读,而是要将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来导入文本的学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熟悉度,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1.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探究。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主体身份展开探究,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枯燥而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运用提问技巧,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确立学习主体地位,展现个性,释放潜能,从而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规律等。我们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切实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使设计出来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与探究动力。另一方面要深入解读教材。我们要对教材知识全面把握,这样在设计问题时才能突出重点与难点,才能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展开,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质疑,展开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不能只是让学生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要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处于轻松愉悦而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不断激起强烈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互动过程。
三、实施多元评价,挖掘学生主体空间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只重学习过程的单一评价方式并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学科的教学需求,不利于学习信心的增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为此,我们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全面改革,采用新标准、新方法、新手段,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不断挖掘学生的主体性空间。
1.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不只是被评价者,还是重要的评价者。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这样,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使得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学生更能接受。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客观看待自己,更加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往往会抹杀学生的诸多努力。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态度、情感、发言积极性等全部纳入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客观看待自己。
3.实施赏识教育。教师要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要用放大镜来发现学生的进步与闪光点,给予必度的表扬,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荣誉感,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适时适度适量的批评。表扬固然重要,但是批评同样是一种激励,也是必不可少。只有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客观看待自己,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主体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