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钟题(三)

2014-04-09肖跃华

书屋 2014年3期
关键词:钟叔河知堂青灯

肖跃华

【钟题】 “未必花钱逾黑饭,依然有味是青灯”。知堂诗意谓买旧书总比吸鸦片花钱少,对此我完全没有经验,但现在旧书也越来越贵,买不起了。己丑秋,钟叔河题。

该书收文一百二十三篇,分为三辑,写作时间2004年至2007年。

古人喜欢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如韦应物的“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陆游的“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苍颜白发人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叶颙的“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等等。

周作人亦情有独钟。“未必花钱逾黑饭,依然有味是青灯。偶逢一册长恩阁,把卷沉吟过二更”。黑饭即鸦片烟也,长恩阁乃大兴傅节子书斋名。傅氏藏书散出,知堂得《来斋金石跋》和傅氏手抄《明季杂录》二册,打油以资纪念。他以买香烟的钱来买书,在灯右观之,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钟先生也喜欢青灯映出来的美丽。八年抗战,他一直在老家平江乡下,夜读全靠油灯。三根灯芯的亮度略当于十支烛光,读木刻大字本正好,可偷看比七号字还细的牛毛小字,他不得不靠近油灯。蓝青色的灯焰不停地跳动着,像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他望着望着不知不觉陷入了沉思,一颗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心到处乱窜,直到风吹动门前竹木,或下起雨加雪,或窗外有人走动,才将他唤回书上。钟先生心理、生理的启蒙和觉醒,都是在老家的青灯下开始的。他领略到了读书的“佳趣”,开始接受人生的光和热,事隔六十多年以此为书名,可见童年青灯下的生活是多么的铭心刻骨,这盏灯永远不会熄灭。

我认为有关青灯的描写,以东坡居士尺牍《与毛维瞻》最为上乘:“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想当一笑也。”这种从寂寞中自得的愉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灯大抵当是读书灯,用清油注瓦盏中令满,灯芯作炷,点之光甚清寒,有青荧之意,宜于读书,消遣世虑……苏东坡被贬黄州,苦中有闲,乐里带忧,景中有情,境里寓意,乃深知此中三昧之高人也!

【钟题】 此为四九年后中国大陆以周作人名姓印行的第一种书,也是我编印周作人著作的第一种。两个“第一”,弥足纪念也。跃华君购得此本,为题记如上。钟叔河于辛卯秋。

封面题字集周作人手迹,自此出于钟先生之手的周氏著作循例集用其字,成一大特色矣。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字杓星,号知堂,笔名遐寿、岂明等。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入日本法政大学、立教大学,师事章太炎。历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抗战期间出任伪职。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著名散文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健将、中国民俗学开拓者。

钟先生1950年暮春读《希腊的神与英雄》,写信给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询问作者为什么不用约定俗成的译名,辗转联系上了周作人。他打成右派开除公职后,拉板车养家糊口还不忘给周氏写信,周氏很快回信并赠送书法和签名书。如果没有这封回信,谁会相信在那个蒙昧年代,一个穷困潦倒的三十出头的青年,竟然会与素昧生平、年近八十的知堂老人通过信?谁又能料想到廿年之后他还会编周作人的书呢?

钟先生出狱后,首先想到的是重新出版周氏著作。“在我所读过的书评书话中,我认为周作人写的文章可算是达到了上乘的标准”。他从其二十八部文集和遗稿中,精挑出三百多篇书评编成“书话”,以飨与他有同嗜的读书人。

这是我购买的第一部周作人文集,也是我第一次阅读文化名人的散文随笔。1989年春夏之交,我趁执勤间隙闲逛北京市安定门外的一家书店,偶获此书爱不释手,书中划了许多横线,根本没注意编者是谁,更没想到廿年之后我会成为念楼常客。

我二十出头时主要阅读杂文和报告文学。这就犯了“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的错误,此类书籍看得越多,眼中阴暗面就越多,心中就越恨恨不平。我的语文老师苑秀琴建议转移阅读视线,多看中外名著,我言听计从,受益至今。

钟先生的“两个第一”将永载新中国的出版史,我的“两个第一”如得附骥流传,也算是乱读书带来的收获吧!一笑。

(摄影:王 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钟叔河知堂青灯
钟叔河的字
出版家钟叔河:与书相伴最幸福
出版家钟叔河:与书相伴最幸福
落花有感
十万红尘,独撷一盏青灯
品读四知堂
春风大雅能容物
知堂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