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2014-04-09郭宏伟
郭宏伟
摘 要: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能够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更可以增加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以肇州县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从转移人口、转移收入、转移结构等的角度分析并总结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转移体系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素质偏低、用人单位重视程度差等问题,并从政策实施、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角度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政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56-02
一、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2013年肇州县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共计12万人,创造劳务收入预计将会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了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转移出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运输、餐饮以及服装等工作,大多数转移劳动者的工作集中在大庆、哈尔滨、大连以及北京等地。随着物价水平以及转移者的工资增加,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断增加。肇州县把“以劳富农”视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扩大内部劳动力转移、鼓励创业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积极推动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做大服务业,探索农村劳动力的分工改革,确保提高农民收入。
2013年,肇州县共转移劳动力约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约11亿元,同时肇州县进行了阳光培训工程,对农业职业技能、专项技术以及创业能力进行培训,以期推动农民顺利转移就业。2013年通过政府或劳务中介机构组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为7 633人,占转移总量的6.36%。2007—2012年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基本稳定。同时,稳定工作超过6个月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相较2007年增加了21.79%,这说明肇州县务工的劳动力工作时长有所增长。政府或劳务中介机构提供的转移协助的人数比例仍然不高。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肇州县同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多,政府和劳务中介机构对劳务的输出已经成为了劳动力转移的一大途径,不过以亲缘和地缘为传播渠道的农村劳动力仍然是转移中最重要的途径。
2012年肇州县中农民非农行业的分布中,投身建筑业以及工业的比例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位,分别占21.34%和22.59%;其次位于三、四位的是交运仓储与批发零售业,比重为15.32%和16.7%;住宿和餐饮业位于第五位,占7.57%。另外,计算机业的从业比例最低,仅为0.69%。
通过比较2005年和2012年的数据发现肇州县农村非农就业的各行业比重发生了改变。首先,工业与建筑业虽然是非农就业的主要目标,但在此基础上2012年仍然增加了1.33%和2.45%的比重。其次,交运仓储行业的比重有所降低。另外,下降态势最显著的是批发与零售业,其相较于2005年比重降低了11.3%,处于非农就业行业排行的最后一位。最后,住宿和餐饮业的比重有所增加,上涨到1.24%。通过数据比较不难发现,肇州县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变,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基础。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肇州县仍有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且多为无技能或低技能的年龄偏大人员;二是目前的经济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萎缩,内在增长动力不足;三是肇州县就业转移能力不足,体系尤为不够健全等。
1.制度因素。(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没有纳入国家就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就把就业保障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城市。对于城市居民就业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体系,从就业培训到就业登记制度再到市场服务体系,城市居民在无论是在劳动合同、福利待遇、权益保障还是医疗保险、就业保险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的保障。但是对于农民就业问题,国家并没有投入太多,农民就业长期受到忽视,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2)城乡二元就业体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户籍制度上的限制使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不能得到公平待遇。在同城市居民进行就业竞争时,在工资待遇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子女就学、家庭居住、劳动力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都不能有效地向农民配置,继而使得农民工进城工作受到诸多阻碍。(3)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几年,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落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鼓励政策的政策,但是这些积极的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2.企业及社会组织因素。(1)企业对农民工权益保障落实不到位。农民工进城务工一直作为基本的合法权益被国家重视,然而还需要进一步修正以构建一个长期稳定、公平的机制。虽然有关部门针对一些企业和用工行业的用工歧视、工资拖欠、福利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披露,但长期来看问题依然存在。例如用人单位制定农民工工作的义务较多,享受权利较少的工作规定,农民工工作权利义务不对等。(2)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管理严重缺位。从广义角度讲,劳动力转移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系统过程,涉及到资源配置、人力培训、信息提供、权益维护等多个部分,政府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进行适当监督、组织、指导。在政府对于农民工信息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缺陷。
3.人口素质因素。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劳动力市场正在从过去的结构单一化向技术化、科学化转变,多元化的就业逐渐形成。国家统计显示,在农民工就业结构中,学历水平在高中以上的不到15%,其中受到系统培训的劳动力不超过14%。目前,劳动力的素质偏低,仅仅从事技术需求较低的体力劳动,如建筑行业、煤矿产业、餐饮行业等。农民工的较低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规模化经营的需求形成较大矛盾,农民工劳动力输出结构金字塔排列与流转工作岗位的倒金字塔需求造成了复杂技术岗位人才稀缺,体力劳动岗位因供给过剩形成高就业壁垒的现象。
三、促进肇州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