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市场低迷寻源
2014-04-09钱玉娟
钱玉娟
自步入2014年以来,神华大幅下调其现货价格,随后中煤能源也从3月1日起执行了新的月度长协价格,并将各卡数煤炭价格降幅在30元/吨左右。在神华、中煤两大煤炭巨头大幅降价的引导下,整个动力煤市场新一轮的降价潮再次来临。
煤炭行业分析研究员张志斌表示,2014年前的煤价上涨,是因为大型煤炭企业的刻意抬价,从而造成了煤炭市场繁荣、供求关系紧张的“假象”。他指出,煤电谈判收官之后,电厂库存增加,受制于煤电关系掣肘、进口煤强势冲击以及环境保护等压力,动力煤供大于求的形势依旧严峻,其价格上涨的动力基本消失,以致长期处于下跌态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经济研究所项目主任史越瑶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期动力煤市场的低迷标志着自2013年10月中旬以来的煤价涨势基本结束。”
从目前的市场形态分析,张志斌将影响动力煤市场的因素总结为:首先,动力煤供求整体处于高峰期,但春节放假对国内原煤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使得煤炭供应能力减弱;其次,动力煤市场在一季度之后即将走向淡季,持续探底的煤炭价格处于一年中的相对模糊期;另外,订货会收官之后,煤炭和电力双方在动力煤价格上的分歧于近期有所表现,两者间的作用和制约以及进口量的继续攀升都对一季度煤炭市场的稳定带来诸多影响。
煤电关系难破局
事实上,动力煤价格主要是指火力发电用煤价格。在我国,长期以来煤、电“兄弟”因价格问题一直矛盾难消。一个被称为“市场煤”,依靠市场供需决定价格;一个由政府主导价格,只能被调控,被叫做“计划电”。多年来,煤和电的“纠葛”一直搅动火力发电市场动态,火电企业的利润也长期被煤炭价格“捆绑”。
为此,国家从2004年底开始实行“煤电联动”政策,其中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调整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据史越瑶介绍,电煤的需求量较大,占煤炭消费总量的60%左右,因此电煤价格对整个动力煤市场的影响巨大。然而,电价不被放开,“煤电联动”机制还未完善,国家不得不对部分电煤的供应价格进行协调。只是,煤电双方对协调之后的电煤价格往往存在分歧,更会使电煤供求出现波动,这也一直引发市场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主办的“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发改委便强调,要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进煤炭的订货方式,推行长期交易合同,完善“煤电联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煤电价格的良性互动。彼时,行业内便有预计,全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的进程或改革方面将会有所突破。“这些都足以表明电煤价格市场化已经不可逆转。”张志斌强调。
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的话来说,“在目前电价市场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煤电双方既是冤家,更是难兄难弟。”不少煤电企业仍然选择建立“长协”关系保证双方稳定发展。只是,在煤炭流通和价格市场化过程中,“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的冲突因近年煤炭价格的波动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成为连续几年困扰动力煤供求的焦点问题。林伯强认为,切实推进“煤电联动”,不仅会为煤炭价格市场化创造条件,也将为电价走向市场化提供基础。
尽管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来促使煤电双方签订一份价格相对合理的合同来确保生产,但由于价差过大,引发煤电关系多年来处于“僵持”状态。史越瑶说,“当前煤电关系无法理顺,还直接诱导了以华能集团、中电投等六大电力集团不断提高煤炭自给率,纷纷跻身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
以华能集团为首的六大电力集团逐步扩大煤炭物流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加大了对下游铁路和港口的投资,进一步打造“煤电运一体化”的产业链。这一举动导致以煤炭开采为主的企业失去了最起码的市场支撑,而电力集团则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大幅提高煤炭产量,实现了节省成本开支,取得更大利润的目的。
截至2013年12月16日,六大电厂日耗动力煤为72.80万吨,库存为1153万吨,与前一周相比日耗增加5.69万吨,增幅为7.8%,库存减少10.09万吨,降幅为0.88%。数据表明,在煤炭需求旺季,电厂仍可以保持较高的煤炭库存,给煤企更添了几分压力,而降价也成为煤炭市场的大势所趋,在神华集团的现货报价全线下跌之后,煤市恶化的形势更加严峻。
进口煤冲击不减
在市场化条件下,由企业自主的煤电一体化无可厚非,但张志斌指出,电厂在加速国内煤炭自给供需的同时,还通过海外买矿、提高低价进口煤炭量等方式加大海外产能输入,大大压缩了国内煤企的输出空间。
据史越瑶分析,国际海运市场的煤炭供给在经历了2009-2010年的短缺之后,过剩不断放大,进而催生煤价相对走低。相反,近年国内煤炭价格的持续走强,使得海外煤炭产能在我国得到快速释放。
据悉,印尼、澳大利亚、南非以及俄罗斯是中国进口动力煤的主要地区,根据瑞银全球大宗商品研究团队的预测,未来几年的整体趋势上,印尼、澳大利亚等国的煤炭产能都将持续释放,并带来出口的持续增长。瑞银海外团队预计,2014-2015年,印尼动力煤出口量将增长5%-6%,澳大利亚的动力煤出口将增长4%-5%。整体预计,全球动力煤贸易的供给过剩在2014-2015年将达到2220万吨-2520万吨。
另据阿斯达克财经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1912.5万吨,其中,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高达686万吨。张志斌认为,尽管进入3月份以来,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相较之前的连续高企趋势有所减弱,我国的煤炭销量有明显提升,给人一种市场逐渐转好的错觉,“但这只是表象,煤炭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无法摆脱下行趋势。”
其次,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从去年年末连续十一周上涨的趋势戛然而止。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3月12日国内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指数报收于538元/吨,比前一期下降了11元/吨,环比前一周跌幅有所扩大。进入2014年以来,该价格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累计跌幅为72元/吨。endprint
有业内人士认为,以两大煤企降价引发的全行业内猛降煤价,正是为抗衡日趋激烈的进口煤冲击。张志斌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动力煤价格市场持续处于下跌状态,同时北方港口的煤炭库存量也在不断攀升,这与凶猛的进口煤冲击不无关系。
当然,激增的煤炭进口量也考量着我国的海外煤炭运载能力。鉴于国内南北地域差异化,海运以及铁路运载能力参差不齐,长江以南地区的动力煤需求主要由源源不断的进口煤来进行替代供给,北方的港口运载能力有限,大多数凭借铁路运输,而国内的动力煤需求以及出口煤量又紧密依赖北方地区,如此造成国内动力煤市场的供需出现不平衡。
张志斌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的国产煤和进口煤之间的价格已经出现倒挂现象,这对依赖低价进口煤进行火力发电的各大电厂来说并非好消息。“国内煤价的持续走低,不仅引发了全行业内的进口煤成交困境,甚至导致很多已经签好进口煤合同的电厂惶恐不已。”
原本国家在原则上是对进口煤持鼓励态度,但业内有观点认为,随着进口煤量的增加,导致输入我国的煤质良莠不齐,大量的低质煤进口对国内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更有分析称,北方地区大量的雾霾天气正是大量使用劣质煤炭的后果。
针对诸多言论,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5月下发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意见稿)(下文统称《办法》),《办法》提出从国外进口的煤炭热值不得低于4544大卡/千克,灰分不超过25%,含硫量不超过1%,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进一步限制低值进口煤进入我国市场。
张志斌认为这一规定至少能减少20%的低值煤炭进口量,这使得萎靡已久的煤炭市场在去年下半年出现集体暴涨,而国内的动力煤市场也逐步攀升。尽管《办法》的出台遭到各大购入进口煤的电厂一致反对,但国内煤企却在当时吃了甜头,消费需求大增。
如今国内煤价再次“遇冷”,面对煤炭市场的低迷,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若继续落实《办法》,一方面可能会促使煤炭市场趋于平衡,煤价可能会迎来20-30元/吨的反弹。另一方面,会使得煤炭进口贸易做出调整应对,煤价下行趋势放缓,乃至平稳。
消费增速放缓
即使近来煤价持续探底,但其占据中国能源消费主导地位的现实并未改变。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动力煤总产值约1.6万亿元,在国民能源消费中占比较大。但张志斌指出,尽管国内的资源禀赋以及消费需求决定了动力煤的地位,但近年来国家出于对环境保护的压力,积极倡导能源低碳、清洁化能源消费,这就使得动力煤产值在能源总体消费占比中逐步下降。
张志斌指出,当前煤炭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增速放缓,即需求不足是最大的不利因素。目前国内过剩的煤炭产能大大降低了国家出台《办法》以及一系列能源环保政策的效果,在当前产业链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更为突出。在国家能源保护战略前提下,限制开采的同时却依旧保障进口量,从而使煤炭的社会库存量依然居于高位,如此,供过于求的压力依旧较大,煤炭企业为了生存只得连续降价。
“当下,虽然下游的产业链需求企业略有恢复,但目前的动力煤成交量依旧惨淡,已经导致很多中小煤企开始停产。”史越瑶谈到,眼下国内煤炭市场不仅要承担产能建设大幅超前的后果,并要直面进口煤冲击带来的挑战和需求增速的下降。针对主要产煤省区经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后的矿井陆续投产,形成的巨大市场过剩压力,她建议,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将迎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消化高位的库存量将成为全行业的调整方向。
不过,史越瑶还表示,一季度之后动力煤价格将在目前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并有可能出现小幅度抬升。4月份开始动力煤的供求有可能会逐渐萎缩,价格可能有所回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