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农村沼气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4-09舒时新
舒时新
摘 要:该文阐述了宣州区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了该区沼气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目前沼气发展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对策。
关键词:宣州区;农村沼气;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100-03
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宣州区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农户生产、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底,宣州区共建户用沼气6 033口,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4处,养殖小区沼气项目3处,秸秆联户沼气项目1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项目21处。年产沼气220万m3,相当于年替代360t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多t。
1.1.1 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情况 经过全区组织调查,抽样了4个乡镇5个行政村:寒亭镇义兴村建8m3池47口,狸桥镇东阳建8m3池25口,新田镇赵村建8m3池46口、新泰村建8m3池84口,共建252口。正常使用为180户,间歇使用的为50户,报废的10户,弃用12户,正常使用率71.5%。“一池三改”情况是:改厕的226户,改圈的83户,改厨的243户,合格率73%。
1.1.2 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情况 抽查陆文敏猪场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项目1处,建设内容为1个100m3沼气池及其它附属工程,计划供气50户,实际供气20户,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沼液、沼渣主要用作菜地及农作物的肥料。
1.1.3 大中型沼气工程运行情况 由于运行成本高,部分企业目前虽然已经投料,但是不能正常生产。
1.1.4 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运行情况 全区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21处,目前只有少数网点具备为300个以上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具有“六个一”条件,即一处固定服务场所、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1~2服务有人员,此类网点服务开展良好,为农户提供加料、出料、维护维修、综合利用等方面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既巩固了沼气建设成果,又方便了农民群众,群众满意度高,但大多数网点目前运行不正常。
1.2 沼气效益分析 实践证明,我区农村沼气发展因上联养殖业,下促种植业,既维护了生态平衡,又减缓了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倾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1.2.1 生态效益 调查结果显示,产生的沼肥可满足2~3hm2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使粮食增产15%~20%,蔬菜增产30%~40%。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杀灭有害病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确保了水资源安全。以沼气为纽带,带动了改厕、改厨、改圈等建设,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资源化,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合理施用沼肥,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能改良土壤,起到维护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作用,达到农业持续循环发展。对生态县创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区的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8.7%上升到现在的55.5%,除林业上的植树造林以外,农村沼气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2.2 经济效益 一口沼气池至少满足农户1a中8~10个月生活用能。新建1个8m3的户用沼气池(包括“三改”)需投入资金3 000元左右,按使用年限为15a计算,平均每年摊到200元。而通过“三沼”综合利用,每年可以为农户增收节支1 260元左右。其中,利用沼气烧水做饭等,可节支760元左右,沼渣、沼液是优质有机肥,全年可减少化肥、农药支出约320元左右,利用沼渣、沼液作有机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因为产品品质的改善,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调查结果显示,基地农户每户每年增收180元左右,蔬菜、瓜果基地尤为明显。
1.2.3 社会效益 农村发展沼气,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使他们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从单纯的追求解决温饱向追求物质、精神文明和谐发展方向转变,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猪—沼—粮”、“猪—沼—茶(菜)”等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的推广,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村沼气建设,真正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了不少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户用沼气及各种类型沼气工程的使用率偏低,农村沼气服务网点运行困难等,导致行业内部和社会上一些人对农村沼气的发展提出了质疑。调查表明,我区年产沼气生产突出存在以下问题:
2.1 农民外出打工影响沼气建设和使用效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且外出务工人员多是体力较好、有文化的青壮年,留在家里的则是老人和儿童,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造成20%的沼气池闲置,无人管理而无法使用,沼气一但有故障就无人处理。另外,农户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沼气的使用知识,这些也都是影响使用率的重要原因。一些沼气用户的沼气基本使用知识未能完全掌握,不能正常使用沼气,影响了部分沼气池的使用效率,沼气池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2 养殖结构改变,制约沼气正常使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行畜禽规模养殖及城市化加快,农民养殖习惯变化,农村庭院经济也在逐步萎缩,很多养殖户放弃养殖业,导致沼气发酵原料的供给不足,影响了沼气池产气率和使用率。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闲池、弃池现象,此类情况占到一定比例。
调查显示,全区农村沼气陷入了使用率下降、效益下滑的新困境。主要是由于散养成本较高、疫病较难控制、市场风险较大等原因,造成散户养殖大幅下降,散户养殖退市,再者由于农村人口转移、日常管理怕麻烦,造成了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出现下滑趋势。endprint
2.3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农民建池的积极性 农民当前建设农村沼气的原材料和人工工资大幅上扬,发展“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需投入3 000元以上,建设一处中小型沼气工程每立方需投入600元,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民自筹资金数额较大,政府投入有限,群众建池的积极性不高。
2.4 网点服务经费严重不足 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容易,要维持正常营运困难多,根据目前的服务规模,服务网点仅靠市场化运行,难以维持生计,现有的建池技术人员实行的是计件(建池)工资,建池时为降低农户建池成本,未在建池费用中预留维护费用,而农村能源建设部门又缺乏专门的维护经费,要在所有建设乡村全面开展并做好后续管理维护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导致部分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形同虚设。
2.5 养殖小区联户沼气使用很难达到标准 由于养殖企业一般都离村庄较远,50户农户用气时段大致相同,养殖企业很难解决供需矛盾。
3 对策和建议
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的清洁工程,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农业部提出了一些调整思路,明确农村沼气为服务民生、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和市场拉动的原则,近期将重点发展村级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因地制宜建设规模化沼气生产厂(场)、在老少边穷地区扶持户用沼气池建设、完善农村沼气服务站(点)建设等[3]。为此提出我区沼气发展几点对策:
3.1 调整沼气建设模式和思路 我区沼气发展要以发展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模式为主,积极探索推广畜禽养殖小区、联户沼气、生物质炉、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建设新模式,鼓励发展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生产沼气,探索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等新型服务网点管理方式,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工作,把沼气项目同新农村建设等整合,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沼气建设、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美好乡村清洁工程、省新农村沼气等项目资金,用项目推动我区农村能源建设综合发展。
3.2 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典型示范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节能减排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强烈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我区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3.3 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后续管理 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多元化有效后续管理模式,对固定沼气生产工给予补助,制定严格考核制度,把固定沼气生产工补助按劳计酬纳入预算。在现有服务体系、网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每服务一户正常运行的沼气,每年补助一定资金,包括进出料、配件更换、越冬管理。建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服务网点的运作补助或奖励,配备必要的交通用具、办公实施,以激励沼气服务网点从业人员自觉开展沼气后续管理和维护。
后续服务方面,要按照“政府承担公益性服务和引导开展市场化服务”的原则[4],建立绩效挂钩与激励机制。探索一条“规模养殖、网点配料、市场运作、有偿服务”和“粪便不足秸秆补”的新路子,让因原料短缺而停用的沼气池再次发挥效能。
3.4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科学施用沼渣、沼液 探索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方式,让沼渣、沼液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区建设。自家沼气的沼渣、沼液,施入自家的农田,经过与其它未施地方的对比,效果不言而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自然会显露出来。让广大农民了解沼渣、沼液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物肥料。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要通过养殖场把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实现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和养殖企业的持续增效,形成“资源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实现养殖零排放,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循环农业模式。
3.5 加大资金投入,制定补贴政策 对户用沼气,在未来的5a内,把沼气的建池、安装、发酵以及后续的维护、维修、进出料各个方面全部纳入财政安排。每建成一户沼气,到完全发酵使用,按比例下达部分补助资金,减少农户投入,调动建设积极性。一是建议区镇两级政府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予以扶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村沼气建设示范户进行补贴,并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确保沼气建设顺利实施;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农村改水改厕、移民建村、村庄整治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
为使我区农村沼气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建议积极探索适宜的发展、运行模式:一是“一村一品”模式。在强有力的村(镇)一级组织下,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通过利益纽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为基础,全面实施“猪-沼-茶(菜、果、鱼)”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构造一道“一片山头一片茶园,一池沼气一栏猪,一户农民一栋楼”的现代农业新景观,二是家庭农场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在家庭经营内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三是种养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企业,建设规范运作的大中型沼气,成立“有机肥料销售部”,配备沼液罐车及粪车,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基地、种粮大户、花卉苗木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久臣.在2012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摘登)[OL].农村沼气建设要与时俱进 2013-4-24 http://www.fjagri.gov.cn/html/hypd/stny/ncny/2013/04/24/105532.html.
[2]李忠凯.分析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几个问题[J],新农村,2013,8:35-39.
[3]王久臣.在2012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上的讲话(摘登)[OL] 农村沼气建设要与时俱进 2013-4-24 http://www.fjagri.gov.cn/html/hypd/stny/ncny/2013/04/24/105532.html.
[4]牛晋鹏,李敏,刘玉祥.关于晋城市农村可再生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能源产业—产业论坛,2009,8:14.
(责编:吴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