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孩子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

2014-04-09张茂叶金齐月

南北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行为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张茂叶 金齐月

【摘 要】幼儿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面对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学校和家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学前做好孩子的情感心理引导、行为习惯养成和生活学习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迅速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儿教育 行为 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99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转折点,其生活主题、思维方式、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也有较大不同,孩子对此的适应程度将影响其未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对于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学前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情感心理引导、行为习惯养成和生活学习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适应小学生活。

一、加强情感心理引导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无论是环境、教育形式、生活作息制度还是学习方式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客观上会使孩子在入学的初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会有部分孩子觉得无所适从,不习惯学校的生活和要求,甚至有的孩子会说“我不上学,我要回幼儿园”。要避免孩子出现入学适应困难和焦虑,幼儿园、教师、家长应该充分帮助入学前的孩子们在情感和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自信地迎接小学生活。

对孩子而言,小学是一个既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首先要让孩子产生向往、期待的情感,希望“做一个小学生”。参观小学可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及学习的憧憬与向往,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更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入学前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去小学看看,熟悉一下新学校的校园环境,参观小学生的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堂和课间活动等,让他们近距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小学校园生活的无限魅力,满足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当小学生的愿望,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其次是让孩子对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有初步的心理上的认识。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让孩子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家长和老师要在儿童入学前进行角色转变的演练。如,对他们的称谓上,在幼儿园里叫“小朋友”,而在小学中,老师和学生都要称呼“某某同学”,在家庭中或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角色演练时,家长、老师都要称儿童为某某同学,这样来启发儿童入学后当学生的角色意识,并可常常对儿童讲:“上了学就是一名学生了,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搞好团结,尊敬老师,爱惜公物等,这些都是学生要做到的”。通过这些正面引导,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不同,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行为习惯都有积极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家长应该在幼儿上大班的时候开始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帮助建立时间概念,学会管理时间,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件事或完成任务。入学前,在生活习惯上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入园进行活动等。此外,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一定要让他自己来,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给孩子设置自我空间,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学会自己收拾书包、摆放书本、整理文具盒、准备需要的用品,爱护并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在幼儿园的前书写练习中,孩子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在下笔前先仔细观察,不随意涂改,特别是少用橡皮擦。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字,每天做几道10以内的算术题等,但要防止小学化,应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静静看看画书、画些画等等,要求做这些事时一心一意不讲话,不能时常站起来走动或左顾右盼。开始的时间可以是10—20分钟后,以后再适当的延长。这些有意识的训练,家长一定要在鼓励和表扬中进行,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千万别一次次手把手地教他,要让他逐步领悟。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把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

第三,培养规则意识。小学与幼儿园相比,规则、规范上的要求会更多、更细致一些,孩子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学会管理自己。如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不在室内大声喧哗、追跑;遇到人多时要排队,不拥挤;东西用过后要放回原处,不乱扔;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规则,认真听完老师及同伴的发言讲话,不插嘴;外出时不要乱窜马路,学会看清红绿灯,走人行横道等,逐步养成按规则行动的习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三、加强生活学习能力培养

一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 ,帮老师整理教室等等。收拾自己的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如:拖地、擦桌子、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细心和动手能力。这样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二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在形式上,大班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例如:要求孩子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大班的教学活动可逐渐延长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增加到40分钟。学习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通过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等,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折纸、画画等。特别是画画,既可以培养孩子“坐得住”,又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绘画,使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

此外,还应当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

猜你喜欢

行为幼小衔接幼儿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