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2014-04-09张艳梅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张艳梅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政党制度研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张艳梅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价值依托,是关系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充分发挥“三个倡导”对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思想引领作用、精神激励作用,有利于发挥政党制度社会整合、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功能优势。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政党制度;多党合作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制度,它的进步和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给予指导,使之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始终明确建设的奋斗目标,并能给予制度建设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推进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价值依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政党制度及二者的主要关联,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其基本内容是: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源;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价值体现,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平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是神圣的公民义务;敬业,是基本的职业操守;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友善,是人际和睦的基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公民个人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准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的新发展。

(二)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数国家维持国家政权系统正常运转和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重要政治形式。我国确立和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鲜明特色主要体现为:

1.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巩固起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一新型政党关系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2.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在政权运作方式上,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政党制度与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和运作方式密切相关,与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紧密相连。我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依法参政议政。

3.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在民主实现形式上,坚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直接协商,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广泛协商,体现和发挥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价值认同的需要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与完善。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多党合作事业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生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目标和规范要求,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体现了我国多党合作实践的宝贵经验,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明确价值方向、指明运行规范、激发内在活力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正确处理政党制度中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文化、利益等多元多样多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各党派成员的价值自信,有利于增进共识,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影响,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多党合作事业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发挥价值观对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思想引领作用、精神激励作用,使其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守根本的道德准则,发挥政党制度功能优势,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利于执政党与参政党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各民主党派几十年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历程中取得的最大共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全体公民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有利于各民主党派成员将个人价值与国家目标联系起来,增进价值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汇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

经济上更加富强,政治上更为民主,文化上更加文明,社会和生态上更为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现代化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表达,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有利于各民主党派把促进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多献务实之策;有利于各民主党派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协商民主成效和水平;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围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能量。

(二)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民主监督功能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有利于执政党与参政党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强化民主监督功能,共同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民主监督功能。

1.发展人民的自由平等,有利于坚定我国政党制度自信,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历史的产物,其发展程度离不开各国的具体国情和传统文化基因。倡导自由平等,一方面要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政治参与渠道的作用,完善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其地位和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保护。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亲密友党关系,这种新型的政党制度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具有独特优势,需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充分发挥现有政治参与渠道的作用。首先,要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平台作用。其次,要利用好各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府、政协任职的优势,发挥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举行的各种形式的协商会、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等重要渠道作用。再次,完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具体实施制度,如听证制度、决策咨询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

2.促进社会公正法治,有利于畅通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强化民主监督功能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倡导公正法治,一方面要通过协商民主方式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合理诉求;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互相监督,强化民主监督功能。

倡导公正法治,有利于构建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民主内容,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为利益表达诉求安装“减压阀”,缓冲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倡导公正法治,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强化民主监督意识,做到勇于监督,善于监督,敢讲真话,敢讲逆耳之言,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从善如流,广纳群言,促进各民主党派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

(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守基本道德准则,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充分发挥维护稳定功能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应当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利于执政党与参政党自觉锻炼政治品格,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巩固政党和谐关系,充分发挥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维护稳定的功能。

1.弘扬爱国敬业精神,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始终是各民主党派高扬的旗帜,是各民主党派体现进步性的需求。敬业是各民主党派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参政党的职责需要。倡导爱国敬业,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锻炼政治品格,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倡导诚信友善品格,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巩固政党和谐关系

诚信友善,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维系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倡导诚信友善,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充分体现亲密友党的合作关系,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独特优势。同时,在亲密合作中做挚友诤友,真诚共事、合作干事、团结成事,促进政党关系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执政党与参政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始终保持多党合作事业的正确方向,创新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功能优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

各民主党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落实到尽职履责各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一)立足于学,进一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自觉

非学无以明志。各民主党派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建设的主阵地,在思想上铸造“帮忙不添乱”的铜墙铁壁。

1.要与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紧密结合。“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明确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高度一致。

2.要与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以贯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这些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保持进步性的需要,也是各民主党派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需要。当前,尤其要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

3.要与继承和弘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相结合。

各民主党派60多年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一道携手前进、一道经受考验,是“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新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赋予优良传统新的内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能量。

4.要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二者高度一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衔接,全面“增强全社会的价值观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道德支撑”。

(二)致力于行,准确把握多党合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多党合作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遵循普遍要求,又要立足自身实际、体现政党特色,始终做到坚持道路、同舟共济、完善制度、传承进步。

1.坚持道路。各民主党派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做到“坚持不迷失”。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共识。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2.同舟共济。各民主党派要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做到“切实不表面”。一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风浪所动。二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携手并肩、团结奋进。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考察调研,提出真知灼见”;充分发挥地位超脱、联系广泛的优势,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做好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三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

3.完善制度。各民主党派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完善内部机制,营造制度运行的天然屏障,坚决杜绝泛民主化、泛自由化,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尽职不越位”。与执政党携手建立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开阔的胸襟、平等的心态、民主的作风广纳群言、广集众智,丰富协商民主形式,增强民主协商实效,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各民主党派要“更加主动发展好协商民主,不断提高协商民主成效和水平”。

4.传承进步。各民主党派“只有注重继承,才能薪火相传;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发展进步”,要“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把弘扬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见贤思齐,参政为民,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三)重在于果,积极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成效

1.全面谋划,精心组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日程。制订方案,充实内容,提出举措,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落实。要把践行活动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的突出内容,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和自身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层层宣传,深入人心。宣讲要形成声势,突出针对性,具有说服力。要创新方式,运用“电视电话报告会”的宣传形式,以“理论武装”人们头脑;运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的宣传形式,以“典型引领”人们行动;运用电视连续剧的宣传形式,以“光荣历史鞭策”人们前行;运用互联网站的宣传形式,以“活动成果鼓舞”人们干劲;运用微博论坛的宣传形式,以“使命激励”奋进,寓教于理,寓教于情。

3.挖掘典型,引领示范。既要深挖民主党派老一辈的光辉事迹,也要推出新时期涌现的先进典型。要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走访采访,搜集整理基层组织和普通成员的感人事迹。积极宣传典型,通过主题报告增强感召力,运用网络媒体扩大影响力,使广大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联系实际工作,创造奖惩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4.结合履职,扩大功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体现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中,转化成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际行动。参政议政要出精品,社会服务要创品牌。学习总结“毕节模式”、“思源工程”、“烛光行动”、“光明行”、“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下企业”等宝贵经验,在招商引资、科技兴农、扶贫帮困、医疗服务、捐资助学等方面,努力打造亮点,形成“品牌效应”。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4-01-24.

[3]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M].党建,2014-03-26.

[4]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5]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

(责任编辑 白继英)

D621

:A

:1008-9012(2014)04-0022-05

2014-10-23

2013-2014年度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项目,编号为XT201429。

张艳梅(1963-),女,山西盂县人,山西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培训处副处长、正处长级班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政党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