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问题意识 破解发展难题

2014-04-09陶乾章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干矛盾法治

陶乾章

(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 教务处,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面对这样的局势,靠什么来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与挑战?答案很明确,就是习近平反复谈到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呢?

一、 强化问题意识

如果一个社会、国家事业发展,没有矛盾和问题,它就不能发展。时下,在我国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凸显、叠加,属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足为怪,现在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树立起解决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1.要有担当精神。讲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信念是成就未来的关键。习近平上任的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他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沉沉的担子。这个“担子”的核心要义,就是担当精神。再大的重担,也要扛起来,勇往直前,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少险滩、硬骨头,都要承担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部署、新举措,实效明显,深得民心。让全党、全社会、人民群众看到了新变化、新希望,显示了从严治党、廉洁从政的政治本色,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净化了从政的政治生态环境。

但是,也要看到,在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些地方或部门对中央“议”了的事、“决”了的策,行动迟缓,慢慢腾腾,松松垮垮,落实不到位;一些人对推进改革力度不够,信心、勇气不足;有的人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理解把握不深、不透,与三中全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出现了改革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有的时间观念淡化,纪律松弛,认为改革永远在路上,拿着俸禄不干事,工作缺乏活力,该作为不作为,该尽责不尽责;更有甚者认为当官难、无特权,没有搞头,看不到希望,对推进改革等等看、慢慢来的思想严重突显……等等,这些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影响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加之,改革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解决问题与抢抓时机对于当前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用最少的时间,科学有效地回应和解决好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是执政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对此,李克强指出“改革是发展最大红利”,必须承担历史责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越来越重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向我们扑面而来,需要及时破解,怎么办?现在的关键点,就是看有没有担当,如果担当精神强烈,有一颗对党对人民事业发展奋发有为的心,那么,任何矛盾和问题都压不倒我们,许多矛盾和问题就能在推进改革实践中,迎刃而解。反之,不仅矛盾和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新的矛盾还会增多。所以,习近平反复强调,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2.要敢于承担责任。领导干部无论遇到任何矛盾和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这是党性的鲜明体现。邓小平曾经讲过:“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2]。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当前,推进深化改革迫在眉捷,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风险更大、难题更为集中的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时下,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完成,只有7年,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如何有效地抓住机遇和时机,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目标的落实,并取得重大突破和实质上的进展,是摆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以敢于担当、勇于突破的理念,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积极推进和抓好各项改革目标任务的落实。在推进改革实践中,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时间进度表等,对每一个目标、项目的实施,实行责任追究与问责制,尤其是要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等,检验其实效性。问责就是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完成目标效果好、影响大的典型人和事予以重奖;对“缺乏开拓进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庸官、太平官、推诿官、圆滑官” 等,依法依规进行诫勉约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行政处分。亮问责之剑,弘扬正气,形成干事业、见成效、出成果的新风尚。只有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夺取这场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 奋斗战略目标。

3.要寻求新办法。寻求新办法是取得改革成效的重要保证,改革的实质就是创新方法,沒有方法、手段的创新,就不可能解决好当下面对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只有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前行,否则,就会停顿不前。目前,加快改革步伐已是当务之急,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科学地、扎实地、有效地全面铺开,这是全国人民对我们行动的期待,也是世界人民对我们有更好更扎实更有效的改革发展的期待。尤其是要在破解体制机制弊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收入分配、民生工程……等难题上下功夫,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寻找灵感,不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在破解难题的理念、手段、方法上创新。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尽快摆脱“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抓紧成为推动改革的“行家里手”。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以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切实做到善作善成,唯有如此,才能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二、用实干解决问题

为政者在于行,事成者在于实。如果没有“行”,就没有“效”。行动最有说服力,说一千道一万,最终离不开实干。习近平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实干才是硬道理,只有实干,才能出成效,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今中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正因为如此,改革就是实干,实干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过去,邓小平讲,中国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可见,不实干也是死路一条,改革与实干两者统一于体,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改革与实干的最终目标,就是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否则,那就不叫改革、实干。习近平又斩钉截铁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咬定青山不放松。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咬定当前制定的各项改革战略目标任务不放松,确保每一项改革目标、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改革呈现出应有的活力。时下,人们最担忧的是,改革目标、项目是否真正落实到位见成效。因为,现实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一一做出科学回答,正考量着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敢不敢啃硬骨头,敢不敢涉险滩,敢不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敢不敢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包括自己的利益链,是衡量党员干部、领导干部的根本标准。如果是,我们就能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改革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反之,就会挫伤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就难以出现新局面。

2.创新工作方法,是推进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改革能不能有效推进,关键取决于改革方法是否有效。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主体意识,按照市场分工原则,解决好“两只手”的问题,市场能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均由市场来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来解决,政府解决的事,就要管住、管好、管出成效来,使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发展,各司其职、尽责,各自发挥更好的潜力与优势,确保矛盾和问题得以科学有效解决。二是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攻坚、破解难题的问题上,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既是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又是改革的受益者,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政策,都来自群众的创造,来自群众经验的提升。只要我们切实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在这场攻坚克难的改革实践中,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三是多部门联合攻关。解决好当前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大事,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着力在解决许多新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下功夫,抓住重点,多部门联合攻关,推进改革迈上新台阶。从总体来讲,在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要通过多部门、领域、行业协同作战,才能取得实效。从具体来讲,诸如民生工程、生态文明、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等等,就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方能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总之,推进改革任务繁重,困难较多,只要我们协同作战,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路、办法,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部署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拿出更大决心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藩篱,我们就一定能让蓝图化为现实,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三、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面对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破解这一时期的矛盾和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勤奋学习知识中、具体实践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中提升能力,是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

1.要在勤奋学习知识中提升能力。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勤奋学习知识和实践才能获得。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能力,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4]。

当前,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迫切需要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新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尤其是要学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一系列现实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在工作中打开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

2.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能力来源于实践,能力决定事业的成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干部深感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够用。这是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只讲不做,空话、套话太多,实践太少,形式主义严重等所致。根除这些不良行为,并非一时之功,只有善始善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才能奏效。实践证明,只有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在总结改革成功经验中提升能力,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积累了许多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对未来全面推进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实践依据,值得认真总结,从中吸取其精华、精髓为我所用。当前要从克满、防惰、离躁、秉谦、持恒入手,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朝着实现中国梦目标奋进;二是要在破解现实矛盾和问题中提升能力,无论矛盾和问题大小,都必须沉着应对,任何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都有前因后果,破解难题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在程序、方法、手段上要有新突破,使矛盾和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在解决中见精神、见人品、见能力、见作风;三是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化解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对问题的调研。调查和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根基。所以一定要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搞好调研,制定出科学决策方案;四是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能力营养,人民群众是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有许多智慧力量及破难题的好办法,要诚恳地拜师学艺,广泛听取意见,提升能力,完善自我。

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5]。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提高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果自身法治观念淡化,能力不强,就难以判断转型时期凸显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哪些是合法、哪些是不合法,所以不仅要精通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守法;其次,要善于用法,法治是维护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许多矛盾和问题要用法治标准来衡量,法治能解决的问题就依法解,法治不能解决就通过其它方式解决,以维护法治尊严、权威,提升用法能力;三是提高执法力,凡是法律判定的案件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拒不执行的,要采取强制手段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治法能力和水平,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迈上新台阶。

[1]人民时评:改革开放要有新开拓[EB/OL].[2012-12-12].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12/c49150-19869838.html.

[2]责任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的论述[EB/OL].[2014-04-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26391212_2.htm.

[3]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01).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8(01).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猜你喜欢

实干矛盾法治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三八妇乐 实干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