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及其当代传承

2014-04-09王兴仓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王兴仓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53)

在纪念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指出,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我们在深切缅怀伟人时,忘不了他为中国改革发展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一、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1.从国内的形势来看,“我们从一九五七年以后,耽误了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又是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非常可惜的。”“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一九七八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二百五十美元[1]115。”这是邓小平对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的总体情况作出的正确判断和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即从1958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为“冒进”、“求纯”的主观共产主义付出惨重代价,粮食产量据1961年核定,1960年只有2870亿斤,比1957年的3900亿斤下降了26.4%,接近1951年2874亿斤的水平。棉花产量2126万担,油料作物2405万担,比1959年下降了50.9%,比1957年下降了54%,跌到了建国时的水平以下。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据调查,城乡人民的平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406斤降为1960年的237斤,减少了41.4%。植物油的平均年消费量由1957年的4.8斤下降为1960年的3.7斤,下降了23%,其中,城市的人均消费量下降了31%,猪肉的年平均消费量,由1957年的10.2斤下降为1960年的3.1斤,下降为70%。人民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出现了大量非正常死亡。据测算,中国人口总数1959年是6.72亿,1960年为6.62亿,即减少了1000万,1961年比1959年减少1300万人,按照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的20%的人口净增长率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数应比1959年增加2700万人,两者相加,从1959年到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大跃进”运动和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使中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从1978年3月到当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的10篇讲话,几乎全部涉及了发展生产力、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进行改革开放的内容。同他1975年抓整顿时的一系列讲话相比,他这时的讲话,在自信之外,显然多了几分清醒、几分急迫乃至几分忧虑,而且愈加明确地把发展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与改革开放联系了起来。”[2]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使中国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更显低下。至于科技发展水平,更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正是发达国家全面开展新技术革命的时期,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都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而处于混乱中的中国,除了极少数领域外,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的开发及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落后于发达国家。

2.从国际形势上看,为了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世界发展的潮流,邓小平重返政治舞台之后,频繁地出国访问。他先后考察了欧洲、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访问日本期间,从东京乘新干线“光—81号”超特快列车前往京都进行访问,在火车上应日本记者之请谈对新干线的观感时说:就感觉到快,有人催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3]413。通过一系列访问考察,当代资本主义世界迅速发展的活生生现实,使邓小平清醒而又深刻地认识到,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尽快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断的结构改革,逐步转向有调节的有计划的经济发展方向。1953~1973年长达20年持久的繁荣,使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现代化的高级阶段。特别是战后美国(1961~1969),出现了持续106个月的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4.34%,工业生产增长率为5.95%,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均有所下降。同时,美国的各大垄断公司几乎都是跨国公司,它们在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美国成了世界上跨国公司最多、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在1991年世界1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美国占了30家。另外在政治上,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美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先是派遣本国部队,继而又组织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使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美国又命令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加紧对台湾的控制。随着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联的经济实力也有了较大增长,1980年同1940年相比,国民收入总额增长了13倍,工业总产值为战前的20倍,农业产值为战前的14倍。苏联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大大提高,195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2%,到1982年上升为20%;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到1980年,已达到美国的80%,苏联已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随着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增强,苏联开始与美国在世界范围争霸,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苏联便加紧控制社会主义国家、干涉各国的内政外交。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潜艇部队,遭到了中国理所当然的拒绝。自此,从1959~1961年间,苏联单方面撤消了对中国经济、科技和国防援助,废除数以百计的合同协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百万,破坏边界现状,挑起武装冲突,对我国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以往的史实,都让他认识到发展自己,强大自己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具体表现

1.“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11因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1]127“现在的问题是要注意争取时间,该上的要上,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1]25正是对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做出了科学的判断,使得中国可以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中加快发展。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说:“现在国际形势看来会有个比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即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环境。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要丧失时机”。要尽快转变工作重心,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昌盛。

2.“现在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就是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日程上来。”[1]240“我们越来越感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179因为“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1]176“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1]176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最优越的民主政治。但是,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总的说建立的时间不长,发展的过程又经历了很大曲折,因此,它的发展远不充分,在具体形式、具体制度上也很不完备,必须进行改革。“一九八○年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但没有具体化,现在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不然的话,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拖拖拉拉,互相扯皮,你这边往下放权,他那边往上收权,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1]160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存在着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种种弊端非常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利于健全法制,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稳定发展。因此,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3.“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1]9“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1]9“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1]9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招。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1]120-121“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批高级干部对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1]121关于科技,他说:“现在的世界,人类进步一日千里,科学技术方面更是这样,落后一年,赶都难赶上。”[1]180邓小平从1875年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在社会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显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因素。“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1]242要发展科学技术,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当代传承

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提出,正是遵循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遵循了毛泽东概括的实事求是,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它同建国初期的“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冒进思想具有本质的不同。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1]116。他非常冷静地指出:“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中国过去就是犯了性急的错误。”[1]139-140他还多次强调搞经济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要尊重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作持久的努力,又要有紧迫感。”[4]20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主要是由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从国内看,总体上全国进入小康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境界,世界产业转移与中国世界制造基地的形成使中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20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社会体制迈入新阶段。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在20世纪结束之后,面临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任务艰巨,时间紧迫。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2005年人均仅1700多美元,2006年人均达到2010美元。同其它国家相比,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均收入太低。

邓小平反复阐述并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在“七一”讲话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实际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现代化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更快更好地发展。胡锦涛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发展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将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能源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矛盾与问题,金融风暴蔓延,疾病流行,自然灾害频发。所有这些问题的应对与解决,要靠发展,靠加快发展。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增强忧患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性,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早日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王怀超. 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5(02).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