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制度反腐优势的内在逻辑

2014-04-09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腐败劳动

万 庆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一、“经济人”假设构成腐败无解的理论困局

“腐败”,在古汉语中的本意指粮食因为质地变化而失去食用价值,如“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1]233。腐败也泛指事物由纯粹状态变质和腐烂的化学过程,在现代汉语中,还包括思想行为堕落、制度组织等混乱黑暗的状态。狭义的腐败往往指那种滥用公权力以谋私利的行为。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腐败的定义是:“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2]4国际透明组织的解释则是:“就腐败在本书中的意义来说,它是指国家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3]197广义的腐败还包括没有具体个人获得利益,但社会整体利益受损的治理败坏。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腐败,其实质都是权力的异化,都背离了公权力的本意。

腐败是一个贯穿人类文明史、跨越几千年的世界性历史性难题。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到什么程度,腐败现象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4]342孟德斯鸠也慨叹:“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5]83腐败无疑腐蚀了执政者的执政基础,而执政者自身却很容易陷入腐败的陷阱之中。

根据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每个社会成员都在“利已心”的驱使下追求个人利益,通过市场交换各自的劳动,最终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6]27人的本性利己,对私利的追求完全合理合法。每个人的自私自利都是天然的合理的,一旦掌握公共权力,腐败也就是自然会产生的现象。换言之,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腐败就是人无法摆脱的动物基因,“从本质上来讲,并非一个没有权利和地位的人就没有腐败的欲望,其实从基因传递生存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这种欲望,而且同样强烈。”[7]

让我们尝试用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一下腐败这个千古难题吧。马斯洛将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呈阶梯状递升,只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够向更高一级层次发展。几种需要同时共存是常见的,而总有一种需要是占支配地位的。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与该国的发展水平是直接相关的,欠发达国家低层次需要占主导的人数较多,发达国家则相反。同其他资产阶级学者一样,马斯洛的理论同样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

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无论是人的低层次需要还是高层次需要,只要能够依次递进地得到满足,腐败现象就应该不会发生。问题在于需要满足本身有着较大的主体差异。在类似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中获得类似的收入,有的人容易满足,有的人就不容易满足。同一个主体的需要满足底线往往是随着他生存条件的改善依次递进的。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些出身贫寒者,少年时代一个馒头就感到满足,掌握权力后衣食无忧仍然不能感到满足。总体来讲,主体的生活水平与让主体感到满足的标准呈正相关,与主体满足的体验次数成负相关。比如对许多掌握公权力的人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越来越难以获得满足感,他感到满足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逻辑下,通过满足主体的需要减少其腐败的动机显然是失效的,甚至效果恰恰相反。因为主体得到满足的需要越多,不能让其满足的需要在数量上、质量上就会更上一个层次。比如著名的大贪官和珅,其获得的财富远远超过其能够消耗的数量。在“经济人”假设的逻辑前提下,防腐反腐的唯一的途径只有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而腐败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却从未被根除。

二、私有制是产生腐败的现实根源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任何人都没有自己的私产。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根本不可能产生腐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开始出现,部落首领等少数人有了追求私利的冲动,腐败的根基就此产生。可见,腐败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构成腐败的要素往往有三个:公职人员、公权力和私利。在私有制社会中,无论监督和惩罚的力度有多大,腐败这种现象从来没有消失过——监督和惩罚只能够加强对公职人员和公权力的限制,而从未考虑对私利加以限制。在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信奉的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逻辑体系。在资产阶级思想家看来,私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根本无法制止、消除的。一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不仅并不可耻,反倒要大加赞扬。“满足个人私利和欲望反而是所有行动最有力的源泉。……这种腐败的常例是‘人类意志’的结果。”[8]11在私有制最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统治阶级,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的。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9]17。那些掌握公共权力的社会成员,一方面被鼓励私有光荣,另一方面又受着法律、道德、舆论的监督不可利用公权谋私,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只能让该成员在不断的纠结中压抑自己贪婪的本性。一旦外在的约束条件出现漏洞,腐败现象就会自然产生。因此,阶级社会本身就是腐败产生的温床。只有到了私有财产毫无意义的理想社会,腐败才会彻底失去其滋生的土壤。

因此,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腐败都无法依靠统治阶级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清除。资本主义社会作为阶级社会的高级阶段,腐败现象只是变化了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特别是那些“嫁接”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原来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腐败现象尤其严重。资产阶级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早已经利用法律等国家机器,对本阶级的利益进行了固若金汤的保护,使得其已经没有必要通过违背本阶级制订的法律的方式来牟取利益。因此,那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从表面上看似乎腐败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如果从腐败概念的外延范畴看,少数人利用权力谋取利益亦是腐败,那么像华尔街金融财团那样掠夺国民及他国人民财富岂不是一种更严重的“腐败”,而且是在法律的保护伞下为所欲为的“腐败”么?所以,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中,“反腐”永远只是一个伪命题,其能够做到的只是变相腐败、掩盖腐败。

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政党政治,铜臭是其运转的润滑剂,腐败是其基本的游戏规则。政治权力与金钱的联姻,其实就是明目张胆的腐败。面对这种腐败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买他们,就像买一磅牛肉一样爽气。我们在为一个巨大的公共需要服务,整个说来又便宜又好。收买这些坏蛋是人民付给我们的服务费的一部分。哎,反正账是他们付的。”[10]180欧洲的腐败同样非常严重,甚至政府的背后还有“幕后政府”——“这是由天主教民主党人培植并在某种程度上创建的利益集团的‘网络系统’,它是施与种种恩惠和好处的工具……当然,作为回报,他将给曾帮助过自己的党派投票。”[11]178

三、马克思需要理论与腐败现象的历史终结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清楚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2]591。但马克思不是孤立地、静止地,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需要,“需求本身也只是随着生产力一起发展起来的。”[13]175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活动是人真正的类本质,人的自由才是人最本原的和最终极的需要。这样的以“自由人”假设为前提的需要理论才真正摆脱了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资产阶级需要理论的局限。

在资产阶级思想家“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社会成员对劳动是天然厌恶的。“亚当·斯密正是把劳动看做诅咒。在他看来,‘安逸’是适当的状态,是与‘自由’和‘幸福’等同的东西。”[13]173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成员厌恶的是那些外在于他、强加于他的劳动,而非自身第一需要的劳动。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第一需要理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14]435

在理想社会中,劳动是一种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社会活动而非谋生的手段,是一项光荣的事业而非谋利的方式。当社会成员的活动目的不再是为了逐利而是为了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时,自然无“利”可“贪”,腐败现象才会真正到达历史的终结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是强制劳动,而人类理想的活动方式是“自主活动”。只有突破资本的逻辑,“自主活动”才能与物质生产生活保持一致,人类自由自觉活动的类本质才能得以体现。

当然,自主活动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奴隶社会,劳动者连生命的权利都不曾拥有,更谈不上对劳动的自主权。到了封建社会,劳动者也只能部分地占有自身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真正享有了“自由身”,但却是除了劳动能力一无所有的“自由人”。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将自身劳动力的支配权让渡给资本家,其劳动能力本身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在劳动者获得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环境中,劳动者的劳动才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更成为社会劳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才真正享有劳动的自主权,与之前所有的私有制社会划清了界限。也只有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让腐败这种历史现象的消退开始进入倒计时。

四、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具备反腐的制度优势

从逻辑上讲,新的社会形态内含前一个社会形态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相对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具备消灭剥削、消除腐败的经济基础。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社会成员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这就从根本上断绝了腐败的根源。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防止腐败的道德堤坝。具体来讲,社会主义国家反腐具有如下制度优势:

第一,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为消灭剥削和贫富差距奠定了基础。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社会成员总是处于对抗状态。私有制虽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却是腐败、堕落、奢靡等丑恶现象产生的根源。只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消灭社会不平等的制度性根源,从而在根本上消除腐败等丑恶现象产生的源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正视人与物的关系,真正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更注重宏观调节,从而减少了因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的权力寻租。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社会生产从整体上处于无政府的放任自流状态。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纠偏。但总体来说,资本主义世界中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是常见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对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能够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的大事,从而提高总体效率,实现资源分配的大体平衡。资源分配越平衡,权力寻租现象的空间就越少,就越容易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社会主义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劳动者福利,实现共同富裕。早期的资本家以掠夺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为目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以人的解放为旨归,是从劳动者的视角出发建立一整套福利制度。二战后,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参照下,欧美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逐步完善其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福利制度,虽然形式上类似,但一个是不得已的选择,一个是自觉的、主动的追求,其效果高下立判。

第四,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取向在思想上杜绝了腐败的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以私有制为基础,强调个人的权力、自由、利益。这固然激发了个体的活动和积极性,但同时鼓吹了拜金主义和物质至上。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就是无数殖民地人民和本国平民的血泪史。带有原罪的道德体系,是无法避免为谋私利不择手段包括侵害公共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道德取向上以集体主义为基础。当个体与集体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社会主义倡导社会成员为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做出一定的让步。这样的道德观克服了个人主义的局限,在事实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每一个个体的个人利益。现代诸多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团队精神”等,恰恰是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验学习的结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虽然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但封建社会残余的腐朽的思想意识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非公经济还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得到发展,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的存在也必将是长期的。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放松自我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自己的党性修养,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就会有生长空间,腐败现象就会产生。用马克思需要理论对腐败这个历史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对开展反腐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反腐过程中,始终要重视标本兼治,切不可舍本逐末,轻言放弃我们已有的制度优势。从治标角度讲,借鉴法治建设较为先进国家的反腐经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显然是有效的、必要的;从治本角度讲,我们恰恰要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切不可走“老路”“邪路”,轻言用“三权分立”这种落后的反腐模式取代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从历史发展角度讲更加彻底的社会主义反腐模式。

[1]司马迁.史记[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2]杰里米·波普.反腐策略:来自透明国际的报告[M].王淼洋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董建新,胡辉华.行政伦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4]阿克顿.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论说文集[M].侯建,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申林,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欧阳惠斌,黄恒学.腐败的人性逻辑剖析:亟待建立结构性反腐机制[J].人民论坛,2013(8).

[8]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9]刘丽云,张惟英,李庆四.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1]罗纳德·欧文.西欧基督教民主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腐败劳动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