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公文思想内容及其启示意义
2014-04-09刘海燕
刘海燕
(钦州学院 教育学院,广西 钦州 531000)
在唐宋八大家之中,欧阳修官职最高,公文作品最多,对我国公文发展的贡献最大。查阅《欧阳修全集》,全书收入3254篇文章,其中属于古代日常应用文的972篇,属于“状”、“制”、“批答”、“劄子”、“表”、“奏”、“书启”等古代公文文体的有1056篇。欧阳修的公文,与他政治家的生涯密不可分,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了他对当时一系列重大政治社会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可惜,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欧阳修公文作品的研究相当薄弱,甚至出现把欧阳修的作品当做“文学”来解读的现象。欧阳修对我国公文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笔者在此侧重探讨其公文的思想内容,以便抛砖引玉,期望推动欧阳修公文研究的深入和当代公文研究和教学的开展。
一、革新吏治,宽简爱民的政治思想
革新吏治是欧阳修公文政治思想的首要方面。自北宋真宗朝后,北宋由盛入衰,欧阳修清醒认识到了当时国势已处于“人心怨于内,敌国功于外”的严重危机时期,革除社会弊端,采取有效政治措施改革朝政,已刻不容缓。自庆历三年三月至庆历四年七月的十七个月里,欧阳修连上九十五篇奏折,比较系统地提出整顿吏治的政治主张。在体现其政治纲领奏章的《准诏言事上书》中,欧阳修提出要建立“退不肖”、完善“进贤”和赏罚分明三套制度来扭转官吏冗滥的现状。在《论按察官吏札子》提出“择吏先”的改革措施后,接着又连上《论按察官吏第二状》、《再论按察官吏状》两道札子,恳请朝廷“精选强明之士”往各州、县考核官吏,“纠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并且“具陈按察之法,条目甚详”[1]1615,设立按察法,考察官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赏功罚罪,“甚恶者黜,有善者升”[1]1615,作为革除社会弊端、改革朝政的有效措施之一。
欧阳修为政一生,提出了许多切合时政的政治举措,革新吏治,裁减冗官,追求公平正义,执政为民等进步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我们时下构建和谐安稳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具有很大借鉴作用。
二、务本兴农,与商共利的经济思想
欧阳修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通进司上书》、《论方田均税札子》、《通商茶法诏》、《论监牧札子》、《请耕禁地札子》等公文中,分为“务本兴农”的农业经济思想和与商共利的工商业经济思想两方面。
欧阳修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农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兴农的政策、途径和措施等问题的论述上。在《通进司上书》中,欧阳修强调治国要做到以农业为先,提出要“务本以兴农”。通过抨击“诱民之弊”、“力役之弊”、“兼并之弊”三大弊端,强调要驱乡兵归农,使“不得群游而饮博,以为父兄之患。”同时,欧阳修还专门替仁宗写了《劝农救》的文告,号召官吏搞好农业生产,提出“务农”而“节用”的一系列改革建议,并准备实行奖惩。特别是《论修河第一状》中“谋于其始也而审,然后必行;计其所利者多,乃能无悔”[3]1647的见解,实是其“务本以兴农”以及“劝民归农”的农业经济思想的充分体现。发展农业,振兴经济的第一步就是解决农民的田地问题。欧阳修在土地问题上提出“尽地利”主张,实行“营田”,“官贷其种”,“诱民耕种弃地”,以增加国家财政。北宋经济能否振兴关键在于农业、工商业能否发展,欧阳修提出“务本兴农”的意见,这确乎是首要的一着棋,切中要害,显示出较深远的见地。
宽简爱民,关注民众切身利益,是欧阳修的又一治国之道。身为朝廷重臣的欧阳修多次上奏关注民生,以人为本,减轻人民负担以维护国家社稷的安稳。在官吏提议修复商胡黄河决口时,欧阳修认为工程不切实际,“不慎计虑”,于是先后上奏《论修河第一状》、《论修河第二状》,反对“兴役动众,虚费民财”。庆历三年(1043)是雪灾之年,百姓饥寒交困,冻死甚多,民众生活极为贫乏,欧阳修立即上奏《论乞救赈饥民札子》和《论救赈雪后饥民札子》两道札子,请求朝廷及时赈恤,发放粮草,减免税租,助民渡难关,尽显爱民恤农之心。庆历四年(1044)欧阳修奉使河东实地考察民情,亲眼目睹百姓科赋严重、生活困苦,立即上呈《乞免浮客及下等人户差科札子》和《乞减放逃户和籴札子》,提倡改革税制及和籴政策,以减轻人们负担。面对人民因赋役过重的实情,欧阳修又历数青苗法之弊端,在《言青苗钱第一札子》、《言青苗钱第二札子》中提出“先罢提举、管勾等官,不令催促。然后可以责州、县不得抑配,其所俵钱,取民情愿”[2]1732的建议,切实维护了民众的切身利益。
“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时期流传甚久影响极大的传统。欧阳修的突出之处,就在于他认识到地主阶级和工商业阶层在利益上的一致性,在《通进司上书》一文中主张封建国家应“诱商为上,制商为下”,“与商共利”的原则,并从理论上对传统的“抑商”政策作了重要修正。
欧阳修结合北宋社会实践,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富有独到见解的经济思想,为中国经济思想注入了理论贡献和社会实践成效的时代烙印及个人特色源流,对宋代和后世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举荐贤能,改革科举的文化教育思想
欧阳修入仕四十余年,一直重视人才的工作,主张用人要“不问差遣次第,惟才是举”[4]807。在其《全集》中,共收有二十多篇举荐人才的文章。拜枢密使时,上奏《荐布衣苏洵状》高度赞扬苏洵的道德品质,极力推荐苏洵。同年又上奏《举苏轼应制科状》,举荐苏轼参加“应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考试。特别能显示出一个为官者优秀政治品格的是嘉祐四年(1059)二月,欧阳修作《举吕公著自代状》,完全从对人才的爱惜角度,抛开个人私情,向仁宗举荐和自己政见相左的吕公。除了积极举荐贤能,欧阳修还主张“贤者任之以能,不贤者任之以力,由士大夫下至于工商贱技,皆适其分而收其长”[5]485。这种因人所长而用之的人才教育观无疑是进步和具开拓精神的。
科举考试曾是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弊端也凸现出来。北宋自建立以来,一直都在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朝廷先后创立了“锁院制”、“糊名”制、“誊录法”等制度以防考生作弊,欧阳修极力赞成这些措施,认为这些措施保证了录取的公平性,称赞这些措施“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6]894针对举子怀挟文字入科场作弊,欧阳修上奏《条约举人怀挟文字札子》,主张要严肃考场纪律,杜绝考试舞弊行为,以确保科举选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庆历二年,欧阳修亲历自己备受推崇的曾巩科举考试中落第后,在庆历四年上呈《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和《详定贡举条状》两道札子,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考试科目和考试方法。为防“举子之弊”以及“有司之弊”[7]1590,提出“知先诗赋为举子之弊,则当重策论;知通考纷多为有司之弊,则当随场去留。而后可使学者不能滥选,考者不至疲劳”[7]1591开创性意义的建议。特别是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凡是文章“险怪奇涩”者一律不予录取,使得之后的科场文风为之大改,在文学领域振起一股新风,为千古传颂。
综观欧阳修的举荐贤才,科举改革,其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改革北宋的文化教育观,选拔出真正能为国所用的实用人才。欧阳修能敏锐地意识到北宋在文化科举上的弊端及其原因,并能够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有效革新方案,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风、教育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
四、改革兵弊,积极防御,诚实守信的军事外交思想
涉及欧阳修军事外交内容的公文主要体现在其奏札篇,其中以《奏议集》中篇目最多,占有32篇。《准诏言事上书》、《通进司上书》、《言西边事宜第一状》、《论河北守备事宜札子》、《论军中选将札子》等都集中体现了欧阳修的军事外交思想[8]44。
为巩固宋王朝,欧阳修深刻认识到对外军事谋略的重要,对内兵弊改革的紧迫,在庆历新政改革时,欧阳修于是直言进谏,积极主张军事革弊。对军队从现有禁、厢中淘汰老劣,从中挑选出年少有力者,组成一支精干的新军。这支新军按一万人编成一军,轮流到京城宿卫,然后坐视国家大势而定,“有事则行师出征,无事则坐威天下”。对于现存七、八十万边防守军,也应“救励诸将,精加训练,去其老弱,七八十万中可得五十万数”,“则五十万精兵可当五百万兵之用。此所谓善用兵者以少而为多,古人所以少而常胜者,以此也。”[9]649面对“骄兵好乱”,“以兵之敢骄者”,主张“立法以制之”,“以诏书约束劝励”,使“兵戎畏肃,不致骄态。”[10]860对于认为当朝缺乏良将的悲观思想,欧阳修则建提出要革旧弊,广开选将之路,精求良将的建议,只要是“有智能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贪财”,“不次而用之”,“以非常之礼待人,人臣亦将以非常之效报国”[11]650-651,朝廷才能选得将才。显然,欧阳修这些有针对性的兵备改革主张,是希望通过内部的改革来克服当时的冗兵之弊,加强自身的力量,以达兵富国强之目的,进而抵御外来的攻击。
对内重视强兵御敌的同时,对外欧阳修则主张拒和方案,开展对敌斗争,谋取军事战略战术。对待北虏契丹,欧阳修认为朝廷不应“常有惧虏之色”,而应采取“积极防御,严阵以待”的军事战略。对待西夏,欧阳修则指出需采取“以攻为守,拒绝议和”的战略战术灭亡西夏,收复失地,夺回险要之地,以永绝边患。这种“积极防御”战略战术的提出,凸显了欧阳修卓越的军事眼光,对后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外交事务上,欧阳修主张采取有理有节,诚实守信的谈判和交涉手段。上奏《论元昊来人不可令朝臣管伴劄子》、《论元昊来人请不赐御筵札子》反对朝廷隆重接待西夏使者,不主张派官员陪伴,不赐御筵款待。“若能先薄其礼以折之”,便是一个挫伤敌人傲气的一个良策。外交谈判时,欧阳修则以诚信作为基本原则。上呈《论契丹求御容劄子》阐述了“大凡为国谋事者,必先明信义,重曲直,酌人情,量事势,四者皆得,然后可以不疑”[12]1679的外交原则。嘉佑二年,针对宋廷执政大臣出尔反尔打算拒绝交付两年前向契丹使者承诺给予真宗、仁宗画像一事,经权衡各种利弊,欧阳修提倡“圣慈出于独断,勿沮其善意,无失我信言”,并诚恳告知契丹使者“直候今冬因遣常使时与之”[12]1680。这种遵守信义,坚守诺言的外交手段是非常值得称道和信守的。
从欧阳修涉及军事与外交内容的38篇奏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军事思想建立在当时北宋现实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他积极超前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以及为此做出的实际贡献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对现今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对待契丹和西夏的外交问题上,欧阳修根据历史现状,总结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提出独特的国防战略和外交原则,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使命感和杰出的军事外交手腕。
纵观欧阳修公文四个方面的思想内容,笔者以为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一,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公文写作。作为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欧阳修以公文踏上了仕途,以公文作为政治工具,积极为安邦治国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公文经国济世的社会功用。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若能重视公文写作,熟悉公文写作,充分发挥公文这一政务管理工具的作用,那么,它将有助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其二,“学文必达于政事”。刘勰说过:“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13]383刘勰认为,文人士大夫学文作文,不应只热衷于花前月下的自我陶醉,而应积极投入经国济世的大事业。欧阳修作不仅是工于诗词创作的文人,而且是擅长公文的政治家,是学文而达于政事的楷模。因此,当代文人从事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自然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而轻视甚至排斥包括公文写作在内的应用文写作。
其三,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应当重视包括公文写作在内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思想的逐步成熟,学校教育应逐步增设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到了大学阶段,不管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还是理工农医类专业,也都应当重视包括公文写作在内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因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果不掌握包括公文写作在内的应用文写作,他们将如何融入社会并成为经国济世的有用之才呢?
[1]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卷十:再论按察官吏状[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卷十八:言青苗钱第一札子[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3]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卷十三:论修河第一状[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4]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集卷五: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5]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居士外集卷十六:投时相书[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6]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集卷十七:论逐路取人札子[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7]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卷八: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8]刘洁.欧阳修表奏书启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9]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四十六:准诏言事上书[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10]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居士外集卷九:本论[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11]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四十六.准诏言事上书[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1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卷十五:论契丹求御容劄子[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13]刘勰.文心雕龙·程器//范文澜.范文澜全集(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