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战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转型

2014-04-09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感性传奇抗战

唐 琳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抗战传奇英雄叙事,2004年《历史的天空》进行预热,2005年以《亮剑》的火爆开始蓬勃发展,2007年以《狼毒花》夺取抗战剧收视率榜首持续发展,2008年至2009年进入井喷阶段;2011年军事剧共97部,其中抗战题材50部,占 51.5%;2012年,74部军事剧中有48部为抗战剧,占65%;2013年,54部军事剧中抗战剧有 41部,占到了 76%,[1]2013年初抗战神剧不断开始涌现,导致2013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22条规定”对抗战题材剧进行重审和甄别;2014年广电总局要求9月到10月底黄金档播出“反法西斯题材”电视剧,抗战传奇剧在各大卫视上演,《我的特一营》《雪豹坚强岁月》《铁血武工队传奇》等引爆荧屏。

消费社会资本商业逻辑与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合谋,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收视率为最重要衡量指标的抗战传奇英雄剧持续大量生产、播出,制造并刺激新的消费需要,满足消费“欲望”,成为商业利益集团获取高额利润的手段,成为刺激影视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工具。抗战剧作为商品属性的大众消费文化,其娱乐功能得以强化。本文以《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我的特一营》等作品为例,研究抗战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转型问题。

一、消费转型之表现

(一)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对感性审美主义的偏爱

抗战传奇英雄剧《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我的特一营》的主人公姜大牙、李云龙、常发、周天翼,充满匪气、霸气、痞气,重义气、亲弟兄,打起仗来不要命,消解了理性的独尊,实现了感性的扩张。他们都是阳光、铁血、感性十足的粗莽硬汉。姜大牙在内部“纯洁运动”中被关押,差点丧命,李云龙在团长的位置上几起几落,常发因睡女人差点遭纪律处死,周天翼违抗军令拒绝撤退,身负“叛军”罪名,这些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都是对非理性之感性生命的肯定与放纵,对感性审美主义极其偏爱。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地由感性走向了理性。

抗战英雄姜大牙、李云龙、常发,周天翼等抗战传奇英雄形象,最终都从感性十足的迈向理性,由此表明:抗战传奇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创造,感性审美主义和理性审美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对抗、非取代的关系;感性审美主义既是反理性主义的又是确立世俗化的意识形态,建立理性与感性的张力平衡。姜大牙经历敌、友、我并存,三方鼎立隔山而治的外部斗争环境和复杂的派系倾轧、权利争夺及挟组织之命报私怨的内部斗争环境的充分磨砺,让放纵的感性生命上升到理性的自由,完成抗战传奇英雄华丽的转身。

就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而言,席勒指出:“只要断言这两种冲动有一种本原的、因而也是必然的对抗性,那么要维持人身内的一体性,除了使感性冲动从属于理性冲动外,自然就再没有别的办法了。但是,由此而产生的只能是单调而不是和谐,人仍然是永远继续分裂。这种从属关系是必要的,但是是相互的。这两个原则彼此间既是从属关系又是并列关系,就是说,它们处在相互作用之中:没有形式就没有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内容。”[2]25-26

粗鲁、野蛮、匪气、霸气、义气的抗战传奇英雄人物能满足人们日常化的快感,感性地宣泄情绪 ,体验平时不易体验到的情感冲动和欲望,获取世俗的感性审美享受。理性就感性而言,就是“启蒙的核心概念”,其最基本的意义指的就是人类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3]187理性主义将“存在”的本质认定为“理性的”,它只能由理性所认识(真),由理性认识的存在是生存的根据(善)。在《斐德诺篇》中,柏拉图将人生比喻为驾驭两匹马拉的车,对那匹理性的好马只需稍加劝导它就会节制地走上正途,对那匹感性的劣马则要严加控制与鞭策它才不会任性放纵导致车毁人亡。[4]131-132传奇英雄犹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感性劣马”,恣意发泄情绪冲动与欲望,并引发受众的感性宣泄。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理性的改造,而承担改造引导传奇英雄角色的正是代表理性的政委,使英雄逐渐走上正道,成长成熟起来,英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精神转变和提高。

由此可见,当下抗战剧的审美策略就是通过对感性审美主义偏爱来塑造抗战英雄形象——以感性对抗和取代理性的感性化形象逐步走向理性化形象进行人物塑造。

(二)抗战传奇英雄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的重视

调查显示,电视剧吸引观众的最核心要素是情节,高达56.7%[5],远远超出其他要素。近年热播抗战电视剧传奇英雄,从2004年《历史的天空》的姜大牙,到2005《亮剑》中的李云龙,再到2007《狼毒花》中的常发 ,再到2014年《我的特一营》中的周天翼,其故事情节设置对偶然性高度重视。《历史的天空》中姜大牙走上革命道路竟然是因为东方闻音的偶然出现。在故事情节设置呈现出偶然性:一心想投奔国军做大官的姜大牙冒死救出坚决拒绝做他新娘的誓死要参加新四军的韩春云,韩春云随陈墨涵误入国军,姜大牙却阴差阳错闯进新四军根据地,正当姜大牙打着小算盘找机会开溜去国军的时候,新四军女战士的偶然闯入,让姜大牙眼前一亮,被美丽漂亮的新四军女战士东方闻英吸引,一种男性的本能欲望而留在新四军。后来以革命的名义调东方闻音到身边工作,为复杂的派系倾轧和权力争夺,教主义乃至利用组织的力量报个人私怨的事件情节设置埋下伏笔。这种偶然性的故事情节的设置透过大的时代背景,直面传奇英雄内心世界,感性地再现一个革命家和革命集体的成长过程。

“情节片”“着眼于情节故事;生活气息极为浓郁,以捕捉生活细节见长;易于为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的观众接受,给观众带来轻松随意的消遣、娱乐。简言之,就是情节性、生活化、娱乐性。”[6]67《亮剑》中的“新一团反攻”、“偷袭大夏弯”、“血战山崎大队”、“百团大战”等战斗叙事给受众带来消遣娱乐,对日本的仇恨情绪得以宣泄。情节设置也充满偶然性,与楚云飞的交往,偶然得到楚部将发生叛乱,帮其清除叛乱,就顺手夺走所有武器装备;洞房花烛之夜,因为亲自去查哨,日本特攻队掳走妻子秀芹,怒发冲冠私自攻打平安县城,从而调动整个地区的大战;常发(《狼毒花》)单枪匹马勇闯鬼子据点,救出众多的中国女人,睡梅子,关地委书记下司令员的枪等众多偶然性的情节设置推动叙事的发展,与塑造抗战传奇英雄主人公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偶然性的情节设置推动人物性格碰撞,特别是传奇英雄的性格碰撞推动抗战叙事的发展,因此,情节是展示传奇英雄性格的发展史。

二、消费转型之因

满足大众的消费“欲生”与追求利润为目的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消费转型的主要原因。消费社会以最大限度地攫取财富为目的,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需要。满足这种消费“欲望”正是电视剧叙事的消费功能。

电视传媒各种各样显性的、隐性的广告原型预设性地引导着消费者的思绪,操纵着他的抉择,商业利润法则引导受众的需求。主流文化与商业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资本的合谋从而使得抗战剧表现为:取消深度,过度娱乐,机械复制、追求刺激,享受快感等。这样以收视率为最重要衡量指标的商业利润法则来适应消费时代生产的批量化和规模化,抗战剧生产数量急剧增多,为追求商业利益而生产出众多的表现欲望、寻求刺激的抗战神剧,由此制造出人们对娱乐消费文化的需求。

在中日关系变化多端的当下,植于民间情绪起伏的时代性社会心理需求刺激下,契合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大众感性审美趣味的抗战传奇英雄剧,占有极高的收视率。而电视剧市场收视率是硬道理,收视率展现出的巨大市场空间及丰厚的发行、广告等商业利益,是抗战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转型潜在和现实的原因。据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生活形态调查显示,电视剧的娱乐性(30.26%)已经成为电视剧的故事和情节(83.89%)之外,影响观众收看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超过了电视剧的教育意义(26.61%)和电视剧的艺术性(8.62%)。[7]电视剧、新闻、专题、综艺、电影、体育等六大类节目是中国电视观众收看最多的电视节目,这六大类节目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74%。其中,电视剧占有36.28%,依然是最大的一块收视蛋糕。[8]而抗战谍战剧,仍是主流剧目,2013年上半年占有电视剧市场份额的34% 。[9]

“对于深受媒介即隐喻这种观念影响的现代人来说,数字是发现和表述经济学真理的最好方式。”[10]29就商业利益集团而言,他们拥抱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了收视率、占有率等数字所表现出来吸引广告的利润。正如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的《启蒙辩证法》所说:“在文化商品中,所谓的使用价值已经为交换价值所替代……消费变成了快乐工业的意识形态,而后者的生产机制却是他永远摆脱不掉的。”[11]143

当下,厘清媒介消费的内在价值之关键就在于弄清楚交换价值的来源并对其进行层层剥离。随着生产对需要的背离,消费也与真实需要相背离,因为“重要的是交换价值,而不是真实的价值。”[12]70抗战剧成为各级广电集团提高收视率获得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1999年“以点论价”试行和推广,电视剧买卖双方根据电视剧播出后的收视率当成最终决定交易价格的指标,收视率成为交换价值的重要指标。E·舒尔曼指出:“一旦经济主义主宰了技术,利润取得了核心的地位,商品的生产就不再受到消费者的当前需要的支配。相反,需要是为了商业性原因而通过广告创造出来的。技术的产品甚至不经人们的追求而强加于人们。”[13]359即抗战传奇剧的消费转型是通过主流意识形态与商业资本,主流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合谋进行批量化和规模化地生产、制造出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电视剧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

电视剧以高收视率(商品市场规律)为衡量是否成功的尺度而生产出来的文化商品,它正是借助了大众传媒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并使这种欲望内化为我们的自身需求,以收视率和占有率为手段获得广告利润。正如罗兰·巴特所说,叙事的起源点是欲望。[14]174-175他深刻地道出了电视的现代处境,同时也暗合了新世纪抗战改编剧英雄叙事在当代社会的第三次转型——消费转型的潜在原因: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与追求利润的目的。

三、消费转型及余波

从上世纪建国后20年银幕上清一色“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到80/90年代英雄走下神坛,英雄开始被塑造成普通人的平民英雄,再到21世纪初对原有英雄主义的一种颠覆,同时也是一种继承,颠覆了英雄的完美,继承了英雄的铮铮铁骨,把英雄和普通人融和在一起进行人性复杂化、不完美化的塑造另类英雄形象。新世纪传奇英雄经历了第三次转型。其生成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与我们对“文革”以来某些创作观念的过度反叛有关,一定程度上解构了过去权力掌控下的政治符号化模式,但在另一方面却暴露出价值评判的相对化甚至是缺失。尤其是2013年年初开始在荧屏“风起云涌”的抗战神剧,如《苍狼》《利箭行动》《独狼》《箭在弦上》《利箭行动》《X女特工》《五台山抗日传奇》,弓箭堪比大炮猛,长矛能挡机枪扫,手雷能当导弹用,历史纵深的消失,自我降维,把历史与价值建构坍塌为扁平的图画。如此地过度娱乐化让人产生众多的不安,不能因为高收视率,高回报率而对资本和逐利无条件纵容。

总之,消费是一切产品都要迈过的坎,抗战传奇英雄剧也不例外。但我们不能为消费而消费。抗战传奇英雄剧叙事的消费转型,要警惕为片面追求收视率而不惜低俗化、媚俗化、甚至恶俗化的审美倒退倾向。在市场经济与产业化的背景下,抗战传奇英雄剧叙事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提出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的思想,提醒我们时刻要保持清醒,抗战传奇英雄叙事的消费转型,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要真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真正做到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1]詹庆生.军事题材电视剧:传奇化、偶像化要适度[N].中国文化报,2014-09-01:(6).

[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汪安民.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柏拉图.文艺对话录[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徐立军,王京.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电视研究,2013,(2):17.

[6]胡智锋.电视美学大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7]中华传媒.“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专项研究报告日前推出[EB/OL].(2003-06-24).中华传媒网,http://chinese.mediachina.net,2003 -06- 24.

[8]谢耘耕.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5,(6):13.

[9]2013上半年电视剧收视状况分析[EB/OL].(2013-06-28).三文影视网:http://www.sanww.com/view.phptid=15502&cid=2,2013 -06-28.

[10](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12](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3](荷)E·舒尔曼.技术文明与人类未来[M].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14](法)罗兰·巴特.S/Z[M].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感性传奇抗战
安-225,昨日的传奇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坚持,造就传奇
逍遥传奇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抗战音画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