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修炼四境界

2014-04-09龙,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武者武德做人

李 龙, 李 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武术修炼四境界

李 龙, 李 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以武术修炼中的“觉解”和“做人”为基点,对武术修炼境界的问题域进行研究。认为,按照武术修炼“觉解”的“做人”整体意义程度,武术修炼境界可分为4种等级,即自在境界、功利境界、武德境界和天人合一境界。习武者只要秉持“跳出武术看武术”的审美态度,就能勤修苦练出天人合一的武术境界,照亮自己的心灵,武化和创造自己的人生。

武术修炼;武术境界;觉解;做人

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武术的发展伴随和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1],它“不但有自强的力量,而且有兼容的气度、灵变的智慧”[2]。

就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现状而言,中国武术存在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大领域。竞技武术主要存在于竞技体育和学校2个领域。在竞技体育领域,竞技武术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在比赛中争金夺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中国竞技体育以物质奖励体现运动员、教练员价值的体育管理体制下,竞技武术在竞技体育领域里形成了“唯冠军”“唯金牌”的价值取向。在学校领域,受竞技体育领域的影响,学校竞技武术教学只关注竞技武术的技术、技能教授,而忽视了竞技武术所蕴含的人文因素,从而使学校的武术教学成为一种平面化的武术教学。传统武术是由不同武术门派和流派的拳种所组成的文化集合体。它讲究师徒传承,这种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既注重徒弟的武术技术传承,又注重徒弟武德的规训和教化,将武德教育渗透于师徒传承的全过程。

在全球化时代,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武术作为民族文化对振兴中华民族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学价值,很少有学者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武术对习武者人生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经常在武术领域中看到一些悖论现象: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武术注重武德教育,习武者“做人”素质应该是高的;另一方面,武术领域中习武者的武德表现不尽如人意现象又层出不穷,这一问题迫切需要一个理论予以破解。基于此,笔者以习武者在武术修炼中“觉解”的“做人”整体意义程度,建构武术修炼境界理论,旨在解答武术修炼对习武者人生的意义及破解武术领域中出现的悖论现象。

1 人生境界与冯友兰先生的“觉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或者听说,某人境界真高,某人境界很低。这个“境界”指的就是人生境界,它主要聚焦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从表面看,大家共有一个世界,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3]471-472。

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创造了一个人的“品”和“格”,构建了一个人的境界。反之,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又具有指向作用。“人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怎么生活、怎样实践,这就要看他的那点‘灵明'怎么照亮这个世界……,要看他有什么样的境界”[4]。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需要追求一种高品位的人生境界。因为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展现一个人的生活品位,彰显一个人的“做人”品格。换言之,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才能充分地体现其人生价值,才能使自己的一生充满情趣,才能使自己在世上“诗意地栖居”(荷尔德林语),而这一切的前提就需要一个高品位的人生境界。

谈到人生境界,必然会想到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冯先生指出,“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5]。在冯先生的“人生境界”中,有一个词我们千万不可忽视,那就是觉解。所谓觉解,就是人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了解和自觉。他将做事、觉解、意义和境界统一起来,将人生境界划分为4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5]。不同人生境界的人对人生的觉解是不同的。处于自然境界的人,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做事情,浑然不觉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意义。处于功利境界中的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谋取私利,这种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均相当自私,对于私利具有较高的觉解能力。处于道德境界中的人,他的一切行为具有一种“义”的意蕴,觉解到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

笔者认为,具有道德境界的人在行“义”中也求“利”,但是这种“利”有别于功利境界的人所谋取的“私利”。如何区别呢?恩格斯的“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6]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其实也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摆脱私利,公利和私利在一个人的行事上所占比例还是不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分这个人是为了私利还是公利。处于道德境界的人行“义”动机就是为了求“公利”,而处于功利境界的人做事情动机就是谋取“私利”。处于天地境界的人,将自己既视为社会的一分子,又视为宇宙的一部分。处于这种境界的人,既为社会做事情,又顺宇宙利益做事情,消解了“我”与“非我”的界限,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玄冥之境”。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告诉我们,觉解对一个人极其重要。一个人在做某事时,都内蕴着他对人生整体意义的觉解。这给本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发:在习武群体中有不同的武术修炼境界,不同习武者在武术修炼中觉解到的武术修炼对教化做人的意义是不同的,这种意义的觉解又在创造习武者的人生活动。

2 武化人生:武术修炼境界之解构

借助冯先生的觉解,我们认为,习武者修炼武术,不仅是在技能层面练武术,而且是自觉地修炼武术,知道自己修炼武术的内容,为什么修炼武术,怎么修炼武术,从而觉解武术修炼对自己做人的意义。就习武者而言,武术修炼、觉解和做人的意义之间存在一种统一的关系。在武术修炼过程中,习武者觉解到各种武术修炼手段和方法的各种做人意义,然后将这种觉解的做人意义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评判自己的行为,创造自己的人生。笔者认为,这就是习武者的“武化人生”,即用武术修炼创造人生。

从表面上看,习武者似乎只是对某个武术修炼手段和方法的觉解,从某个手段和方法中获取意义。其实不然,习武者在武术修炼中,都渗透着或捆绑着他对做人整体意义的觉解,每个习武者觉解的意义程度深浅不一。习武者在武术修炼中觉解到的各种做人意义整合为一体,这就是武术境界。换言之,武术修炼境界就是习武者觉解的武术修炼对其做人的整体意义和价值。按照习武者对武术修炼觉解的“做人”整体意义程度,结合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我们将武术修炼境界亦归纳为4个等级,即自在境界、功利境界、武德境界和天人合一境界。

2.1 自在境界所谓武术修炼自在境界,就是不能觉解到武术修炼对做人意义的境界。习武者只是从武术技术层面出发,将武术仅仅作为一种健身或技击等技术手段去修炼。习武者没有觉解,或者不甚觉解武术技术修炼对其做人的意义。譬如,出于健身需要,只是把武术作为健身手段来选择,目的也仅仅是健全自己的肉体而已。练武只是练武,完全是自在自发地左右着习武者的行为,浑然不觉武术对做人的意义,我们将这种武术修炼境界称为武术修炼自在境界。

2.2 功利境界还有一种习武者意识到通过武术修炼可以为自己带来各种做人私利,如通过武术修炼,可以结识一些“土豪朋友”,为自己获取金钱、利益等。这种习武者对通过武术修炼获取做人私利具有较高的觉解能力,其武术修炼准则就是看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做人私利。我们将这种习武者的武术修炼境界称为功利境界。

虽然功利境界中的习武者并不意味着一定没有武德,或许有时他觉解的做人私利在武术修炼后果中表现出利他性,但是处于这种境界的习武者,其动机往往是利己。如果习武者的利己动机过于强烈,势必会败坏武德。

在“唯金牌论”和政绩观的支配下,“体育主管部门要的只是运动员的成绩,真正在培养、教育运动员的过程中,更多把运动员当运动机器”“你拿什么样的成绩,我就给你多少金钱奖励”[7]这种教育方法,使运动员容易滋生“拜金主义”思想。学校武术教育只进行了平面化武术教学,只聚焦于武术技术,忽视武术的人文教育及学生的做人教育。笔者认为,竞技武术运动队也好,学校武术教育也罢,这种教育方式均容易导致运动员和学生走向功利境界。我们迫切需要采用完善武术体制、转向武术立体化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的武术技术、技能教育,又强化学生的做人规训与教化)等综合手段和方法,解决武术教育中的负面问题。

2.3 武德境界所谓武德境界就是习武者体悟到武术修炼中做人要尚武崇德的人生境界。处于武德境界的习武者,其武术修炼是为了行仁义。觉解到在社会中做人要正直、厚道、诚实守信,对他人要有爱心。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未曾学艺先学礼,为曾习武先习德”。武术各拳种门派对习武者都有一套严格的门规戒律,即武德约束,要求习武者要宽厚、重义等。太极拳名师王培生指出:“练武者应遵守武德……若能做到心胸坦白、光明正大,方可德艺兼修,所以说身正则艺正,艺无德不立。总之,武术也要讲德才兼备,否则必入歧途。”[8]49不但武德直白地教育塑人,而且武术的许多技法也有机地融合做人的道理,如太极拳推手就讲究要“见利思义”和“舍己从人”的拳理要义。“而将这8个字作为人生修为,岂不也是包含至深至大的道理吗!……。这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在实践中的要义。太极拳在推手中体味‘见利思义',不只会证实人际关系中这一至理。在推手实战中的失着者,往往是‘见利'而‘忘义'的,忘记了太极推手中不丢不顶的拳理要义,而被引进落空,导致失败。人生中许多‘多行不义而自毙者',不都是从见利忘义开始的吗!……。‘见利思义'和‘舍己从人'在现代社会不也是成功者的高尚品格吗?不少有权有财者的倾覆,差不多都是见利忘义的结果”[8]49-51。可以说,一个真正的习武者必能在武术修炼中,觉解到蕴藏在武德和武技中的做人正能量,构筑自己的武德境界,指引自己的人生。

史上具备武德境界的武术家不胜枚举,至今都是习武者立足社会的楷模。如近代武术家霍元甲在侵略者欺凌和侮辱中国时,挺身而出,不畏强暴,打败那些倚仗国力强盛而耀武扬威于中国的外国拳师,扬中华民族之威风。至今健在的蔡龙云先生,16岁就在上海打败了藐视中国人的外国武士,使当时的中国人为之荣耀。

2.4 天人合一境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主张的一种根本观点。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发源于周代,历经孟子(性天相通观)、董仲舒(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理学家张载、程颢和程颐而趋于成熟。他强调,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复杂,良莠不齐,但是,“应该承认,中国传统哲学家所谓‘天人合一',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界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天人合一的命题是基本正确的”[9]。笔者非常认同张先生的上述观点,天人相互协调应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含义,我们应在这个命题下发扬光大天人合一思想的科学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下,中国武术已经成长为一朵完备的中华民族文化奇葩。它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根本观点——天人合一思想,不能视而不见。在武术拳种上,中国武术将自然之形和自然之道寓于拳法之中。古人云:“天有八风,易有八卦,人有八脉,拳有八势,是以拳术有八卦之变化。八卦者,有圆之象焉。天有九天,星有九野,地有九泉,人有九窍九数,拳有九宫,故拳术有九宫之方位。”[10]296武学家孙禄堂认为:“拳意之道,大概皆是河洛之理。以之取象命名,数理兼该,顺其人之动作之自然,制成法则,而人身体力行之……。河之图,洛之书,皆出于天地自然之数。”[10]295-296总之,武术家们师法万物,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启迪,创设了各种武术拳种,如模仿自然界中飞禽走兽创编拳种,其中螳螂拳、猴拳、蛇拳等象形拳最具代表性。其他诸如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更是直接烙上了武术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烙印。形意拳的“格物十二形之性能,而得之于心,是能尽物之性也,亦是尽己之性也;因此,练形意拳者,是效法天地,化育万物之道也”[10]302,便是将天人合一思想纳入拳理的最好例证。

和谐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意蕴。在长期的武术修炼中,习武者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相和谐,体悟天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冥合。形意拳家李奎垣指出,“天地之间,万物之理,皆道之流行分散耳。人为一小天地,亦天地间之一物也。故我身中之阴阳,即天地之阴阳也,万物之理,亦即我身中之理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天地之大,六合之远,万物之理,莫不在我一身之中……。是故拳术即道理,道理即拳术,天地万物无不可效法也”[10]314。形意拳讲究“明劲、暗劲、化劲”的3种练法,体悟注重拳术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3层道理。至“练神还虚”层面,习武者能体验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无可无不可”的脱化神明的拳术意象。在这种拳术意象中,习武者遂产生一种与“太虚同体”的意境。这种意境实质就是人与自然冥合的境界。

通过这些内蕴天人合一思想的拳种和本身就具有天人合一思想的武术修炼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作为中国传统哲学重要思想的天人合一思想被中国武术合理地吸收、消化,成为中国武术体系的重要内容。

习武者通过修炼内蕴天人合一思想的武术和本身就具备天人合一思想的武术修炼过程,逐渐觉解到自己不但是社会的一员,还是宇宙的一员。做人不仅要立足社会,还要立足宇宙,为宇宙利益而做事。以天人相互协调为价值旨归,既要符合人类的愿望调整自然,又要顺应自然,既不要臣服于自然,又不要破坏自然。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既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10]329-330。处于这种境界的习武者突破了主客二分模式,做到了主客观统一,消解了自己与自然的界限,达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也就是习武者在武术修炼中超越“自我”有限性的一种审美境界。我们将习武者的这种境界称之为武术修炼的天人合一境界。这种境界和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天地境界”应该具有殊途同归之效。这种武术修炼境界的最大特点就是:习武者通过武术修炼,能体验到“玄同彼我”“与物冥合”的最高心灵境界,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追求审美的人生。

2.5 武术修炼四境界之关系就武术修炼4种境界对习武者做人价值而言,功利境界位于自在境界之上、武德境界之下,天人合一境界最高。就对武术觉解的做人意义程度而言:自在境界对武术完全是一种“山是山,水是水”的认识水平;功利境界对武术的认识,则是一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水准;武德境界和天人合一境界对武术的觉解,则完全是顿悟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水平。处于自在境界的习武者未觉解到武术修炼对做人的价值;处于功利境界的习武者意识到武术修炼是获取“做人私利”的手段;处于武德境界的习武者觉解到武术修炼对做人的社会价值;处于天地合一境界的武术修炼者超越武德价值,觉解到武术修炼对做人的整体意义最大。处于后2种武术境界的习武者,完全自觉地用武术“武化”“照亮”自己的人生。

3 结束语

有什么样的武术修炼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人准则、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武术境界对习武者的做人、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一个习武者有着最高的武术天人合一境界,必然会在不断的武术修炼中把自己的生存导向人的精神自由的境界,追求审美的人生。

“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11]。习武者要想觉解武术中“大道”,铸成天人合一的武术修炼境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勤修苦练是习武者登顶最高武术境界的不二法门。习武者只要秉持“跳出武术看武术”的审美态度,通过锲而不舍地勤修苦练,不断地吸取、消化和顿悟武德、武技中“诚实守信”“立身中正安舒”等内蕴正能量的做人准则和行事道理,进而在实践中顺乎自然,“拓宽自己的心胸、涵养自己的气象”[3]477,就一定会修炼出天合一的武术境界。在这种最高的武术境界中,习武者就会“日用不知”地用武术的“灵明”照亮自己的心灵,武化和创造自己的一生。

[1] 许嘉璐,季羡林.甲申文化宣[EB/OL].[2014-01-06].http:∥www.zhhy.net

[2] 中国武术协会新闻中心.张文广等18人被国家武术研究院聘为首批专家委员会委员[EB/OL].[2009-12-23].http:∥www.wushu.com.cn

[3] 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0

[5]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389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辑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0

[7] 慈鑫.湖北奖励李娜符合政策(2)[EB/OL].[2014-01 -29].http:∥sh.sina.com.cn

[8] 俊骧.武术文化与修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9]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51-153

[10] 孙剑云.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1] 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46

Four Realms in Practicing of W ushu

LILong,LIWei

The study,on the basis of“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as well as“conducting oneself”,analyzes the problem of realm in the practicing of Wushu.It holds that there are 4 realms,from the overall significance of“conducting oneself”,namely,self realm,utilitarian realm,Wushu morality realm and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realm.A Wushu practitioner can reach the realm of nature and man in one,brighten his spirit and create his own life so long as he takes the attitude of“looking atWushu out of it”and practice itw ith great efforts.

practicing of Wushu;Wushu realm;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conducting oneself

G85 文献标志码 A

1000- 5498(2014)04- 0085- 04

2014- 02- 10;

2014- 04- 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TY048);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2)

李龙(1970-),男,江苏东海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哲学博士后;Tel.:13013772758,E- mail:sdtyw @sina.com

猜你喜欢

武者武德做人
做人,不要做藤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飞檐走壁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