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定位、模式与保障机制
——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2014-04-09袁久和
袁久和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施恩 445000)
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定位、模式与保障机制
——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袁久和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施恩 445000)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信息化、系统化为基础,以转变专业实践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保障,构建了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环节、德育实践和创新实践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协同实践教学模式,为地方民族学院实践教学做出了积极有意的探索。
湖北民族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定位;模式;保障
现代大学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系统性、主体性。[1]地方民族院校应该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选择适合本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特色,为社会造就更多“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2]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目标,鼓励创造和创新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注重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联系,坚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4]
一 问题的提出
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民族院校。我院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少数民族生源大。经济管理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由汉、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组成,在校学生规模达3800人;二是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学院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较少,大学生很少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三是专业基础设施和师资缺乏。由于实践教学设施不足,实践教学形式主要采用集中实习、实验等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四是学院缺少专业实践老师。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坚持“走深化改革道路,作内涵发展文章”的办学思路,从2010年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提升地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提高地方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多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二 地方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一)实践教学服务于民族经济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实践教学应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5]我院经济管理学院立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发挥优势和专业特色,致力于与区域内社会各界的广泛沟通、密切合作,强化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
(二)突出实践教学的信息化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具有信息化和系统化特征。[6]我院经济管理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信息化水平。为此,经济管理学院加大实验中心投入,配置了200余台高性能电脑及包括浪潮ERP、用友ERP、金蝶ERP、因纳特市场模拟营销、市场调查、客户关系管理、国际贸易综合报关模拟实习平台等软件17套,设备总价值500余万元,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和深化了专业理论知识
(三)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同
一是注重理论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协同。经管类专业关联度较高的校内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是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室教学,学院加强了教师多媒体授课的管理和研究探讨,鼓励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防止多媒体授课演示代替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二是课程模拟由课程负责人负责。随着科技的进步,我院建起了模拟实验室,如旅游管理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国际结算模拟实验室等;三是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协同。我院经管类专业举办一年一届“财•政杯”学术论文大赛,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根据项目类型及数量等方面对其给与支持;四是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比如,我院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用友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2011年“武汉商务”杯外贸实务操作技能大赛中,荣获湖北赛区总决赛团体一等奖、口语比赛单项奖三等奖和个人外贸实务优秀奖。
三 地方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民族院校实践教学的地位,我院经济管理学院据《湖北民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经管类各专业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占专业总学分分别达到:会计学18.8%,财务管理22.5%,旅游管理专业19.6%,市场营销18.5%。
(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建立信息化、系统化的校地合作实验平台。学院根据专业建设和实验室运行、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资源整合和机构重组。我院经济管理学院建有400平方米的实验中心,由ERP综合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经济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室及管理控制中心共同组成。其中,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有17门,其中独立开设的实验课6门,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11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15门,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88.26%,以各专业综合实验为基础的校地合作平台为建立校地共享实验室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二是构建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按学科大类平台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我院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教学体系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我院实验中心由多种操作系统集成,实验项目采取“基地+平台+模块”的特色体系结构,构建了财务管理业务、证券投资、市场营销、会计学和旅游管理集成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并相互渗透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是开发课程个性化实验模块。通过与浪潮(ERP)、用友、金蝶ERP金蝶软件公司、清华同方等合作大力建设个性化信息资源库,目前中心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 课件库、习题库、案例库以及经管类专业数据库,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
(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近几年来,我院经济管理学院在校外建立了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建立了长期互惠合作关系,学院根据企业需要,为其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企业在研发、设计、营销等各个环节为毕业生提供持久的顶岗和实习岗位。目前,我院经济管理学院与温州、北京、上海和杭州等知名酒店企业均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以北京国新树人酒店管理公司、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知名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三)德育实践教学环节
必须明确强调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7]。我院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教学包括3个学分,占实践教学内容的8.6%。主要突出政治性和民族性,注重培养少数地区大学生奉献社会、遵纪守法、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政治素质。
(四)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我院经管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环节8个学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者在教室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学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技能拓展、创业实践、读书阅览、等级或者执业资格考试等各类活动,最低需要取得8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每学年由学院统一组织学生申报、登记和备案。
四 地方民族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实践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实践教学中突出为以训练技能为目的,树立为以教学生学会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和全面提高素质并协调发展为目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注重收集选择信息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等等,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多种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体现了专业的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体现了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实践教学培养方案,重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态度、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在实践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兴趣。
(三)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定期开展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和评价,鼓励教师注重实践教学研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和研究水平。把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和晋升职称、津贴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教师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管理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不断开展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增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服务意识。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协同化
强化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协同化和系统化,注重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实验平台,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校企合作实验平台,深化实验研究技能训练,根据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程实验环节的训练作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开设有利于设计性、综合性的综合实验项目和个性化模块。
(五)建立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在校地合作平台之上的,合作目标是地方院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互利合作,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校地合作平台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激励政策,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
[1]陈云棠,刘邦奇.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65-66.
[2]李成.基于人文关怀视角的大学实践育人[J].社会科学战线, 2011,(1):278.
[3]牛庆玮,胡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70.
[4]王惠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9.
[5]彭勤革,彭建业.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106-107.
[6]金涛,陈媛.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12,(4):71-72.
[7]曹洪军.论思想政治理的科学性论课实践教学与意识形态[J].学术论坛,2012,(8):17.
[责任编辑鲁海菊]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pecialities in Institutes of Nationalities: Orientation, Pattern and Safeguard Mechanism——A Case Study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YUAN Jiu-he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bei Enshi 445000,China)
National institution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o resolve the ethnic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service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courses,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cooperatio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hool ground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to build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link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four-in-one collabo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made active and intends to explore for local ethnic Institute practice teaching.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economy and management specialities;practice teaching;orientation;pattern; safeguard
G424
:A
:1008-9128(2014)01-0110-03
2013-05-22
袁久和(1970—),男,湖北恩施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