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以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理论教育为例

2014-04-09张立辉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革命干部

洪 鉴,张立辉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以抗战时期中共干部理论教育为例

洪 鉴,张立辉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

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中共干部教育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的历史考察,意在说明: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党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途径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凯歌行进的重要思想方法和优良传统作风,在干部理论教育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当前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乏历史经验的启鉴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抗战时期;中共干部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凯歌行进中摸索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贯彻实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途径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从抗战时期中共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看,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理论联系实际,就不能仅依靠书本上的教条做长篇大论或空泛的理论说教,而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及所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才能对症下药,取得预期实效。这也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之道。从大革命时期起,中共就十分强调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切实了解”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工农群众“识字不多”、“不善听纯粹理论的议论”等“客观所具有的条件”,“注意目前切身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灌输简明的理论智识”。[1]并强调要求党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懂得党和革命斗争“总的战术和策略”,也必须“把握着群众脉息的跳动”,“明确了解工人、农民的生活与心理,充分搜求群众普遍及特殊”关心的问题及要求,并将其“变成简明的口号”,使党的“每张宣言,每张传单,都要能够在广大劳苦群众的心坎中,燃烧起革命的热情和造成极度的兴奋”,“使群众渐渐在这些口号之下团结起来,活跃起来”。[2]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又强调,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身的政治经验出发,根据他们“今天所切身懂得的东西”、“今天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水平”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在“自身的政治经验上来认识我们党的理论、政策、主张、口号的正确”,使党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引起群众的兴趣与行动”。[3]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则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我们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文章,并就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及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提出精辟见解,指导和推动全党以干部教育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 “学贵致用”、“为用而学”是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毛泽东对此曾强调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4]他认为,如果“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5]同样,党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也“不是为着好看”,而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4]因此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学习教育方针,决不能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即“本本”上的一些词句当作“现成的灵丹妙药”和“宗教教条”来看待,更不要仅满足于“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4]而必须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达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其工作能力的目的。

中共中央也强调,按照“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这一原则要求,[6]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应以不妨碍他们现在所担任的实际工作并应有助于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为原则,“只有当这种学习(能够)提高他们实际工作的兴趣与能力时,才有意义”。[6]

二 纠正“学院式教育”弊端,反对“读死书,死读书”的教学倾向

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盲目迷信书本和教条,是中国共产党自民主革命时期起就养成的优良学风。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针对那种“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一味盲目执行”而不顾实际情况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而旗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7]抗战期间,毛泽东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倾向和不良学风时说:“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甚至在学员中造成“一心向往”“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却“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的反常心理与教条主义学风,结果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并指出,这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和不良学风,“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4]

为了纠正这种“学院式教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精神实质,而只满足于对作其肤浅了解和表面的形式主义的解释,不注重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运用,而只是强调“死读书、读死书”的本本主义的死记硬背的错误倾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会正确地应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去解决中国革命与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对马列主义“不是望文生义、而是心知其意”。中共中央规定:在党员干部教育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就必须使广大党员干部学会真正的读书,学习区别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字句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其次必须使干部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学会自觉联系中国革命与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真正领会马列主义的精神实质;其三,必须使干部抛开一切形式空洞、内容教条主义的学习,坚持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工作的科学指南,学会自觉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妥善地应用于中国革命及其所工作的具体环境。因此,像陕北公学的教育方针就明确提出:“我们的理论教育,密切联系抗战形势,联系边区的各项基本政策,我们的教育内容与根据地斗争的需要息息相关。我们的干部和同学经常参加边区的实际斗争和进行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的优良传统”。[8]

三 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课程

抗战时期,中共党员干部队伍按照思想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大体上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或入党的知识分子老干部,这些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政治信仰和革命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理论修养和文化水平,大多数已成长为党的中高级干部;二是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或入党的工农老干部,政治信仰和革命立场坚定,思想觉悟较高,大多数已成为党及中国革命事业的骨干,但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均较低,急需通过学习教育得到提高;三是抗战时期入党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干部,文化程度和革命热情高,但尚需通过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以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四是抗战时期入党参加革命的工农干部,文化程度和政治理论水平均较低。

针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将干部教育的内容分为政治教育、业务教育、理论教育和文化教育四大板块。其中,政治教育主要有时事教育和一般政策教育两项内容:时事教育,主要是督促干部看报,作时事报告等,目的是帮助干部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重大时事政治问题;一般政策教育,主要有督促干部阅读中央及上级党委对时局的宣传文件和中央关于增强党性、开展调查研究等决定,以及边区(根据地)党委、政府的施政纲领等政策性文件,并适当加以解释和组织研究讨论,目的在于使干部除掌握其工作部门及业务的局部情况与局部政策外,也能通晓一般情况与党的大政方针及一般政策,开阔干部的政治视野,避免因偏激、狭隘而不懂大局、不能服从和顾全大局等弊端。文化教育主要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工农干部进行,主要是通过文化补习学校(班)组织和帮助他们学习国文、历史、地理、算术、自然、社会、政治等课程,提高其文化水平。理论教育主要针对中高级干部进行,学习内容有政治、思想、经济、历史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上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政治课以马列主义论战略策略的著作为理论材料,以党的20年奋斗史为实际材料;思想课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为理论材料,以近百年中国思想发展史为实际材料;历史课则学习研究世界革命史和中国革命史。[8]

课程设置方面,中央根据“提高全党政治理论的水准,思想上巩固党的队伍,培养掌握马列主义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干部”这一教学目的,规定“党内教育的内容,应当集中在几门主要的课程上:(1)马列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建设;(3)中国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与具体政策;(4)中国历史;(5)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知识”。[3]并规定干部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课程。其中,初级课程为:党的建设、中国问题(包括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三民主义)、游击战争(包括军事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主要是社会发展史);中级课程为:近代世界革命史、联共党史、马列主义、军队政治工作;高级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联共(布)党史与共产国际纲领、军事理论等。[6]从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和因人因材施教出发,还规定: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较高的老干部,直接学联共(布)党史、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理论强且较高深的高级课程;理论水平和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干部,先学文化课和中国问题等初级课程,待其文化水平达到能自由阅读书报的程度时,便转入高级课程深造;文化水平较高、理论水平较低的新干部,先学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党建),中国问题等初中级课程,待其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后再转入高级课程深造;工农出身的新干部,主要学文化、党建、中国问题等基础课,其中文化课要求必须达到“识字一千”,“能看普通文件或普通信件”的水平。[6]教学形式上,实行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自主而灵活地选用学校教育、在职教育、小组学习、专家报告、集中讨论、结合整风运动及通过日常党内组织生活开展教育以及自学、辅导、个别帮助等多种形式,强调启发式教学,鼓励受教育者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尖锐质疑,注重把自学和集体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以突出和达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抗战时期,中共在包括干部教育在内的

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方面成绩突出,影响深远。据不完全统计,仅陕甘宁边区党校这个负责训练和提高县区干部的干部学校,从1938年到1940年间即办学5期,训练干部1千余人;负责军事干部教育的“抗大”,八年抗战期间,共培训中高级军政干部10万余人;陕北公学,仅1937—1939年间,即培养干部6千多人,吸收3千多人入党;马列学院,1938年5月—1941年7月间,培训高级干部900多人,等等。对此,毛泽东于1939年6月总结抗战初期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时说,抗战两年来,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了抗大、陕公、党校等17所学校,几千个干部在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出来及尚未毕业出校的学生在3万人以上。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是我们党“18年来未有过的现象”。[5]它不仅为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并争取抗战乃至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保障,而且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颇具重要的启鉴意义。

[1]中共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76—378.

[2]刘少奇.论口号的转变[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

[3]中共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2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799-802,818-822,798-79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07 -408,223.

[6]中共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27,527,301,333-334.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8]肖东波.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纲(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314,293-295.

[责任编辑鲁海菊]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CCP’s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Cadres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as an Example

HONG Jian, ZHANG Lihui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Sichuan, 610041)

Through a historical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CP) education of cadres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indicate that the Principle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Party’s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lin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thod of thinking as well as an excellent traditional work sty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Party’s leading of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 but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cluding theoretical education of cadres, which doubtlessly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in our present enhanc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CCP’s cadres education

G413

:A

:1008-9128(2014)01-0107-03

2013-08-03

洪鉴(1955—),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革命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
干部任免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