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研究视野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主义规范诉求》一书简评
2014-04-09张旺
张 旺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西方国际关系学研究的中心,并一直主导该学科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无法解释世界政治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人们不断反思主流理论的基本假定和实质内容,并促成了各种“非主流理论”的产生。在这其中,批判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批判理论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元理论层面向主流理论发起了严肃的挑战,并公开表达其理论的价值诉求。批判理论意在反思国际关系中的压迫现象,追问现存世界秩序的起源、实质及其合理性,寻找更加适合人类解放的国际政治实践模式。批判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一支受新葛兰西主义的影响,其发展路径是从卢卡奇、葛兰西到考克斯等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另一支受法兰克福学派影响,其发展路径是从霍克海默、哈贝马斯等到林克莱特的批判理论。
目前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考克斯为代表的批判理论有较多的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而对以林克莱特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虽略有提及,却鲜有系统的论述。阎静博士的专著《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主义规范诉求:林克莱特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以下简称“阎著”)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
安德鲁·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现任英国威尔士大学国际政治系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出版及发表多部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其理论视域宽阔、方法多元,在国际关系理论界独树一帜。阎静博士选取林克莱特的批判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其意义不言而喻。阅读阎著,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该书全面而又不失精炼地归纳出林氏批判理论的核心内容,即从道德世界主义这一基点出发,以解决“公民/人类”(“包容/排斥”)这一规范问题为主线,围绕“人和公民问题”、“共同体转型问题”和“世界政治中的伤害问题”三大规范主题,呈现出进步性的世界主义规范视野。
人和公民的身份差异产生了道德义务和政治义务之间的紧张关系,林氏理论旨在克服这种传统的差异,强调国内政治中公民的权利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义务应该延伸至国际关系领域,视所有人皆为人类共同体的平等成员。长期以来,国家被认为是最高的政治和道德共同体形式,林氏理论立足于所有人的平等价值,力主国家共同体向世界共同体的转型,而每一个人的文化归属和特殊义务在这一世界共同体中同样应该得到尊重。世界政治中伤害问题是林氏理论的一个独特视角,这一理论要求所有人必须履行不伤害他人的消极义务,而且对于受到伤害的个人和群体也应该履行积极的援助义务。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阎著概括出贯穿林氏理论的主线是世界主义的价值诉求及其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终极关怀。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研究完全建立在国内/国际这一两分法的基础之上,将伦理道德诉求彻底排除在外,国家利益成为国家对外行为理所当然的最终目的。阎著以林氏理论为依托,无论从内容、方法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批判和扬弃。本书不仅对于传统国际政治理论和实践中的强权政治进行了有力的解构和批判,表明丛林法则不是国家行为的必然逻辑,而且更进一步突出强调人的普遍价值,将正义原则作为国际关系未来发展的指南,从而为建立一种公正、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提供价值基础,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实际和需要。
从研究方法上看,阎著虽属于传统研究范畴,但它把政治理论与道德哲学和国际关系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量运用政治理论和道德哲学的最新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当然,阎著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提高的地方。第一,林氏理论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和跨学科特点,阎著对于林氏理论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渊源的梳理稍显单薄。第二,部分词汇的翻译有待商榷,语言文字方面尚有精益求精的空间。虽有些许不足,但总体来说,阎著的出版拓宽了我们研究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视野,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我们期待作者有更多更好的成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