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喻文化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

2014-04-09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后喻年长年轻一代

李 金

(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三喻文化是顺应社会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社区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将其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社区教育因具有对象广泛性、内容丰富性等特征,与三喻文化呈现出某种耦合。尤其是随着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快速推进,社区教育在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中的价值日益提升,它的文化传递功能也随之增强。正是因为文化传递奠定了三喻文化的基础,同时又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文化功能,所以探讨三喻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三喻文化概述

(一)三喻文化的内涵

人以某种社会形式创造了文化,每个社会的人又都是某一种社会文化所创造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从人类文化传承的多样性角度出发,提出极具创意的三喻文化理论,即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喻”是直接口头告诉的意思,可以引申为“知晓”、“明白”。所以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 Culture,又译后象征文化)是指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传递,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年幼者向年长者学习的文化;[1]同喻文化(Co-figurative Culture,又译互象征文化)是指按照同龄人互动的方向和方式传递,即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传授、相互学习的文化;[2]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 Culture,又译前象征文化),是指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向传递,即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向年幼者学习的文化,[3]由于年轻人对新观念、新科技有良好的接受能力而在许多方面都要胜过年长者,所以年长者要向他们的晚辈学习。

(二)三喻文化的特征

三喻文化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它们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只是不同时代文化形式的比重大小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不只是年长一代传授知识给年轻一代,同辈不同群体间也相互影响,年轻一代也有比年长一代有优势的地方。在工业时代,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三喻文化继续并存,在发展中有继承,在继承中有发展。在现代社会,前喻文化发挥作用的比重相对提升,但仍是三喻文化并存。因此,有必要对三喻文化的显著特征进行探讨,以利于我们对三喻文化有更加准确的理解。

1.后喻文化的特征。后喻文化也称“老年文化”,是传统教育中一种正规方式的教育与学习,是指年轻一代接受年长一代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礼仪准则的自上而下的楷模教育。“对于变化较小、流动渠道比较单一的知识,后喻文化是相对理想的传递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年长一代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他们掌握着更加丰富和实用的知识,向年轻一代提供现成的行为规范和模式”。[4]其传承路径是“由未来对过去进行重复”,所以后喻文化具有复制性。后喻文化中,文化传统很少变化,人们很少有关于文化变迁的意识,且后喻文化一般在至少有三代人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发生,年轻一代虔诚地接受年长一代在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礼仪准则等方面的指导,年长一代在家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文化行为不是可以复制的,而是日常生活与接触中无意识的影响,年轻一代潜移默化地接受年长一代的教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后喻文化具有隐蔽性。

2.同喻文化的特征。同喻文化是一种非正规方式的教育与学习,是指同代人之间一种平行的文化传递。同代人之间的影响广泛存在,它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历史变迁或文化迁移。在同喻文化中,因同辈群体年龄相似,他们之间有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所以更注重交流感受,相互获取经验,在沟通上就会相对比较容易。同喻文化具有开放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文化吸收,即兼容并蓄地接受各种新事物,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境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信息环境,社会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喻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过渡性的文化,其中往往掺有后喻文化的因素,同时也暗含前喻文化的因素。[5]因为对于同辈群体而言,他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会间接受到年长一代或者年轻一代的观念、行为等影响,而不只是单纯的学习同辈群体的某些言行,所以这种教育方式更强调对现实生活的适应性,既重视学习贴近现实生活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又重视学习的实用性。

3.前喻文化的特征。前喻文化也称“青年文化”,是一种反常规方式的教育与学习,指年长一代不得不向年轻一代学习的自下而上的文化。前喻文化具有反向性,即年长一代反过来要向年轻一代学习,在年轻一代的引导下进行再次社会化,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年轻一代在适应新环境、应对新挑战中形成“新知”,而他们的“新知”成为年长一代的“未知”,因此长辈要向晚辈学习。前喻文化是一种由现在乃至未来对过去产生影响的文化,同时它还具有新颖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前喻文化在目前的影响日渐突出,因为前喻文化代表的不是过去的旧知识、旧技能、旧观念,而是代表未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

二、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的耦合

不同国家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形成对社区教育的不同理解,而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也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对社区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可以将其进行这样的理解: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6]当今的社区教育已经不只是一种教育形式,它代表着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都不同程度地涵盖了这一理念。三喻文化是指代际之间不同的文化传递方式,社区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正规学校教育的教育形式,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教育内容丰富以及教育方式灵活的特征。因而社区教育必然是不同文化传递方式的融合,这就为三喻文化在社区教育中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体现了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的耦合。

(一)后喻文化奠定社区教育的文化基础

后喻文化是一种变化迟滞、难以察觉的文化,它发生在传统社会,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社区教育中,长辈就是整个社区教育公认的行为楷模,他们不仅传授给年轻一代基本的生存技能,而且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也是他们向年轻一代传递的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为了使整个社区的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年长一代很乐意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社区教育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社区教育中的后喻文化既包括长辈对未成年的孙辈的文化传递,又包括对同样也是成人的父辈的文化传递。所以在社区教育中,年长一代的基本生存技能、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以及是非观念等就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因为传统经验在社区教育发展中仍占有重要位置,只有尊重社区长辈和社区历史,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再快的发展也有基础,再新的发现、发明也要有前提,有继承才有发展,才有创造,否则发展和创造就会成为空中楼阁。[7]不论是从个体掌握的文化信息总量来说,还是从复杂的语言文字、文化思想、劳动经验、科学技术来说,年长一代占有的知识量和技术技能更丰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喻文化奠定社区教育的基础。

(二)同喻文化影响社区教育的整体发展

同喻文化的影响是非系统的、零散的,但同时也是双方面的,这取决于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如果社会成员处于一个好学上进、乐观向上的群体中,其品格、言行会趋于正向发展,形成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系统又会反作用于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如果社会成员处于一种非正式的、不求上进的群体中,其思想、言行就会趋于一种负向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较低层次的文化系统,反过来这个文化系统对群体成员产生的影响也会是负面的、不健康的。所以同喻文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社会的流动为社区成员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概念和文化期望,只有不断吸收那些积极上进的新文化,才能适应社区环境的新变化。同辈群体是一股强大的社区教育力量,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精力、体验、时代背景,所以沟通起来要相对容易的多,没有代际隔阂带来的障碍。无论从客观实际来看,还是从主观条件出发,同辈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相似度都比较高。老、中、青三代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不仅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同辈群体,甚至间接影响到他们的上一辈或者下一辈。同代人之间更加注重彼此的互动与沟通,从而获取更多的技术和经验,这也就打破了单向的代际间文化传播与交流,出现与传统文化传递方式不同等的社区教育形式,最终在社区中形成一种同辈群体文化,影响着社区教育文化的整体发展。

(三)前喻文化引领社区教育的发展前沿

前喻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增强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社区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区,因为经验的作用永远不可忽视,而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不断发展的是知识、信息和创新。年长一代的接受能力有限,面对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技术,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当然这与他们的年龄、观念或心理等因素相关。面对铺天盖地的新事物、新技术,年长一代与年轻一代的起点不一致,因为年长一代相对被动、滞后,而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成长环境迥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前喻文化。前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对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着社区新型亲子关系的形成。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区环境中,新事物层出不穷,社区成员需要不断学习新事物,以适应社区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更快的领悟、更全面的知识,年轻一代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要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积累,并很快在社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信息化社区教育时代的出现,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行为方式、沟通方式、学习方式等也大量涌现,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引下,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一代率先走进信息化时代,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也产生新的变化。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的新思想、新行为代表的是社区教育向前发展的新方向,使社区文化成为一种更加开明、开放、包容的系统,从而更符合社区成员的实际需求。

三、基于三喻文化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三喻文化实质是一种互喻文化,与传统社区教育不同的是,单一的后喻文化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传承方式的并存。这种传承方式客观地存在于社区教育之中,它不仅是社区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社区教育基本功能的体现。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说,三喻文化正是构筑在不同文化传递机制基础上的三种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8]基于此,完整意义上的社区教育发展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观念层面:倡导前喻文化传递模式的社区教育观

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面前,知识更新的迫切性越来越摆在年长一代面前,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区网络时代,长辈要想不落伍,要想和后辈谋求同样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努力向后辈学习。在网络和数字化走进社区生活的今天,社区教育的前喻文化现象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年长一代还是年轻一代都应意识到,社区环境的与时俱进要求社区成员树立前喻文化的思想观念,因为这是社区教育向前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必然要求。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社区教育思想,不要认为年轻一代应该对年长一代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一成不变的继承,而应该顺应社区变化发展的实际,对传统社区教育进行批判继承,取长补短,积极倡导学习年轻一代的新思想、新技能。对于整个社区来说,要顺应前喻文化日渐凸显的发展趋势,承认青年人也可以成为教育者,积极创设通过前喻机制促进社区发展的社会文化情境。只有这样,年长者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整个社区教育才能在这种创新型的文化模式中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年轻一代扮演着“弄潮儿”和“领航员”的角色,他们可以带领年长一代走进数字化生活。因此在社区教育中,年长者要主动向年轻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挑战。

(二)内容层面:实现三种文化的融合共生

从完整性意义来说,社区教育的发展是三种文化的融合共生,即社区成员会同时受到三种文化的影响,每个成员都兼有施教者与被教者的双重身份。不论是年长一代还是年轻一代,对其进行社会化教育的既可能是比自己年长的,也可能是自己的同辈群体,还可能是比自己年幼的。所以无论哪种单一形式的文化,都不能适应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年长一代在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教育中具有权威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教育的进步和新生事物的出现,年轻人的地位不断提升,年长一代既要向更年长的人学习传统知识,又要向同辈群体看齐,更要向年轻人学习;中年人既要向年长一代学习传统经验,向同辈学习育儿经验、婚姻家庭等知识,又要向年轻人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年轻一代除了要向长辈学习社区传统优秀文化,还要接受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更要向比自己更年幼的人学习新观念、新思想。在三种文化形式的共同作用下,社区教育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和平行互动的教育模式、自下而上的教育模式,内容涵括社区文化传递模式的方方面面。这样每一个社区成员都在三种文化的作用下不断社会化,从而有利于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机构层面:拓展前喻文化的空间

在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主导文化模式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前喻文化广泛存在于社区教育各个领域。然而,尽管前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顺应社区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更有利于促进社区成员自身乃至整个社区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受到社区传统习惯和社区成员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前喻文化并没有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的预期影响。因而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实行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活动一体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来发挥前喻文化的作用,而不是相互独立、相互封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区教育的优化发展。由于社区环境的不断更新,社区成员不得不向年轻人学习,年轻人更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施教主体,因而前喻文化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如在家庭中,新事物和新观念的出现,让年长一代感到手足无措,这就需要年轻一代向他们解释社区周围的文化,进而使他们在知识、观念及行为方面快速发生变化;在社区学校中,学生在作为传统受教者的同时也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施教者,把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到社区教育文化中,发挥出巨大的教育辐射功能;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年轻人有必要作为教育者对年长者施加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前喻文化的作用空间便得以拓展,社区教育也才能实现良性互动。

(四)方法层面:注重发挥双向沟通作用

“真正的交流是一种对话,这也是两代人之间的问题,一旦年轻人和老年人真正认识到有一条深深的、新的、史无前例的、世界性的代沟存在的事实,交流才能够重新建立。只有成年人像父母和老教师那样认为自己需要内省,需要用自己青年时代的所作所为来理解眼前的年轻人,交流才是可能的”。[9]这种真正的交流启发我们在社区教育中要重视沟通的作用。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按照是否进行反馈,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在单向沟通中,接收者没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不能产生平等和参与感,不利于增加接收者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从而不利于双方感情的建立。在双向沟通中,年轻人和年长者在社区教育过程中的位置需要不断交换,且要求双方以协商和讨论的姿态进行平等沟通与交流,并及时听取对方的反馈意见,必要时双方可进行多次商谈,直至都能达到明确与满意的效果。对于年长者来说,双向沟通存在一定困难,多数处于单向沟通,因年龄、观念等的影响,很少能主动听取年轻人的意见。如果缺乏双向沟通,社区教育将会因固步自封而难以向前发展,所以要对前喻文化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期待,这样才能顺应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新形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将抛弃社区教育的传统思想,而是激励年长者学会主动跨越自己与后辈的“代沟”,承认代沟的存在并进行双向沟通,这样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加顺畅。

[1][2][3]何爱霞.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社,2007:179,180,183.

[4]高 飞.三喻文化与社区教育[J].成人教育,2008(9):46-47.

[5]何爱霞.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4):114-117.

[6]厉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26.

[7]胡美山.站在新世纪门槛的呐喊:新教育、新理念、新思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2.

[8]柳士彬,杨启亮.三喻文化与家庭教育[J].教育评论,1996(1):34-36.

[9][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51.

[10]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6.

[11]郭红解.“文化反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地平线,2003(2):60-61.

[12]李 平.国内社区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综论,2004(11):45-47.

[13]希 铭.“并喻文化”时代的新型亲子关系[J].中华家教,2014(3):14-15.

[14]贾 月.后喻文化背景下我国代沟现象微探[J].当代青年研究,2013(2):13-18.

[15]李太平.论教育对反向社会化的引导和控制[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8(2):57-61.

[16]熊卫平.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9):28-31.

[17]王金云.我国社区教育的评价及建议[J].天中学刊,2005(4):127-129.

[18]黄利群.社区教育概论[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9.

[19]龚界文,胡 静.“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J].青年探索,2004(5):20-23.

[20]刁桂梅.论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创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5):26-28.

[21]刘颖敏,王 芳.90后子代与亲代间的反向社会化研究——以互联网的运用为例[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4(1):30-34.

猜你喜欢

后喻年长年轻一代
后喻时代的教师心理系统构建
如何面对后喻时代下的少年说
年轻一代集体登场改写这历史
倒下的长颈鹿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
问 路
巧用后喻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各行各业的炫富摔
激发年轻一代梦想 共创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科思创举行2017公众开放日活动
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