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 Ellis频率效应的“短学制,高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4-04-09马飞韩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二语学习者频率

马飞, 韩伟

(浙江万里学院 基础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1)

基于N. Ellis频率效应的“短学制,高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马飞, 韩伟

(浙江万里学院 基础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1)

基于N. Ellis关于频率的二语习得理论,进行了“短学制,高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将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压缩到一年,并对师资配置和过程管理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频率效应;大学英语;二语习得

1.0 引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猛发展使更多的学子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习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对象由曾经的精英学子变成了普通学习者。以我校为例,新生的英语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很多同学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带有功利性目的。

之前,我校和国内其他大多数高校一样,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的是两年制的课程设置,课时设置四个学期分别为5-5-4-4。这种教学设置在精英教育阶段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过巨大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其较长的教学周期对于稳定并稳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帮助很大。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这种漫长而松散的学习过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针对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多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甚微,部分学生甚至下滑。因此,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及同类高校的新教学模式成了一个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2.0 频率效应理论及实证研究

2.1 N. Ellis的频率效应理论

N. Ellis(2002)继承了Hatch和Wagner-Gough的频率假设,提出了基于频率的二语习得理论。Ellis认为,语言学习效果和输入频率紧密相关,语言使用频率在音韵、音位、拼写、词汇、语法、阅读、形态句法、句子生成、句法规则、语言理解及公式化语言等方面,对语言学习者都有着积极影响。语言学习是反映形式-功能映射(form-function mappings)发生概率的联想学习,也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regularities)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储存在记忆中的大量语言范例是人们熟练使用语言的基础。这些范例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网络,并表现出以基本现象集中趋势(central tendencies)为特点的语言规律性。学习者要想准确地归纳出语言的规律性,必须处理足够数量的范例。频率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语言输入的规律性,从而提取可能的语言学习模式。所以,频率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性因素。

2.2 频率效应的实证研究

Larsen-Freeman(1976)认为影响英语语法和语素习得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输入频率。她对24个二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进行了语素习得顺序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频率的重要作用。Goldschneider & DeKeyser(2001)对语素习得顺序进行了元分析,发现在语素习得顺序的各种因素中,出现频率这一因素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语言输入频率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作用。

Nation(1989)、Arevart & Nation (1991)通过4/3/2重复练习法考察了练习频率对口语表达的影响,即学习者分别用4分钟、3分钟、2分钟对不同听话人讲述内容相同的事情。研究表明,通过重复同一内容的练习,学习者在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上都超出平时的水平。Bygate (1996)通过个案研究发现,被试经过重复练习“故事复述”作业,其口语水平各项指标都有变化,除了流利性有明显进步外,在词汇多样性、句法复杂性以及语言准确性等方面都有提高。

Lund(1991)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为视觉组与听觉组两种模态组,对其分别进行两次材料的输入,以考察他们对材料的理解。结果发现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加,视觉组与听觉组的成绩都得到了提高,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更受益。戴劲(2007)比较了四种输入模式(读、听、视听、字幕视听)及三次重复性语言输入对语篇理解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输入次数的增多,理解率也不断提高。

Rott (1999)的研究被认为是支持频率对词汇习得有积极影响的典型例子。Rott将67名被试分为3个组,对目标词汇的接触频率分别控制在6次、4次和2次。测试结果表明,语境中接触的词频不同,习得的情况也不同。在阅读中,接触目标词汇6次比4次和2次带来更显著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Rott(1999)的研究结果肯定了频率对生词的习得有积极影响。

Perin (2002)考查了频次和二语写作的关系,141位美国成人二语学习者参加了实验。受试在相隔一周的两次实验中,分别写作了同样题目的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受试的写作技巧有了明显的进步。衡量写作水平的5项指标中有4项得到了提高,但是写作的准确性没有变化。

文秋芳(2003)认为,Ellis的FrequencyEffectsinLanguageProcessing(2002)一文,综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的最新研究,并讨论了其结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启示,有利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与心理语言学领域的沟通。特别是Ellis强调“频率作用”,突出联想学习的地位,有利于扭转目前二语习得理论中“先天论”占统治地位的偏向。文秋芳(2008)也曾撰文建议加大大学英语教学的密度和强度,将两年的英语教学周期压缩为一年,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与Ellis的频率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周丹丹(2010)对练习频次和语言学习者注意力资源进行了研究。研究以英语专业20名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对故事复述任务进行重复练习。结果发现,研究对象的注意力逐渐从内容转移到语言形式上,实现了口语表达内容和形式的平衡发展。同时,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如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研究结果揭示了练习频次效应对合理利用注意力资源的积极作用。

束定芳(2012)曾带领课题组在江苏某中学进行了一项外语教改实验。实验目的之一就是探索“集中教学、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在目前中学阶段实施的可能性。两年来,课题组在该学校就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和使用、课堂教学、教学评估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积累了一些开展此类教学实验的经验和教训。这种集中教学也是频率效应理论的一个大胆尝试。

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语言内容凸现度、学习者主动性、交际需要、母语迁移和语言环境等众多因素,但毋庸置疑,频率是二语习得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上述研究通过实验证明频率在听、说、读、写、词汇、语法和学习者注意力等方面对语言学习都有着积极影响。基于此,学校进行了以“短学制,高密度”为核心并有相应配套措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大胆探索。

3.0 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 压缩教学周期,提高教学密度

基于频率效应理论,自2008级起,学校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做了全新的调整,将原来两年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压缩到一年两学期,总课时不变(共288课时),课程设置由原来的5-5-4-4调整为9-9。采取高密度、高强度、相对集中的英语教学,让学生更多地置于英语情景中,大幅度地提高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频率。这是新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联结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如将同一语言信息反复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就能从反复出现的现象中推导出概率模式,即具有一定概括性的规律。这些概率模式因反复被激活而渐渐得以强化,由此习得语言。从情感的角度来看,高密度的外语学习易于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也能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实行“高频率”教学法,并辅以“双教师”承包制

实行新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周课时增加到9节,语言输入频率倍增,但负面影响是学生容易对教学内容和授课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为了减小审美疲劳并对师资进行最优化配置,作为“短学制、高密度”的辅助措施,学校实行了“双教师”承包制。

“双教师”承包制指两位教师一起承包两个教学班,实行青年教师与高职称教师搭档,“课程课”与“辅导课”互补。每个教学班由两位教师授课,年轻教师教授“课程课”,每周4节。高职称教师教授“辅导课”,每周5节。每个教学班每周总课时为9节。“课程课”以讲授正规教材、夯实语言基础为主。“辅导课”可灵活选用教学材料,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两位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定期探讨教学问题,实现“以老带新”,同时年轻教师也会给老教师带来全新的知识和观念,形成良性互补。这种承包制责任明确,也便于学校管理考核。

3.3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用英语的几率

要使频率效应最大化,除了注重常规教学内容,还应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学习英语的主观愿望,进一步提高语言使用频率。由于刚从紧张的高中阶段跨入相对宽松的大学时代,同时也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很多同学精力放在了学习之外,学习失去动力。然而,主动学习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克服困难和障碍的主观条件,可以大幅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因此帮助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这一环节的关键。在每年新生的始业教育阶段,学校均安排大型讲座,知名学者会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因英语水平好而获得成功的毕业生也会现身说法。任课老师会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参加CET、TOEFL、IELTS考试等),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目标。每位同学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成功的渴望,他们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起来,会爆发出强大的学习愿望。同时在教学上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长期保持。在自主学习方面,学校形成了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的过程管理体系。

3.4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提供多渠道的英语学习机会

改革前学校代表曾考察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学生在短短的一年内,英语能力就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第二年就能用英语攻读英国大学课程(束定芳、陈素燕,2010)。诺丁汉本科生一年级课程大纲指出:一年级课程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专业学习技巧。他们的成功除了在大一对语言进行集中训练这个因素之外,与他们生活学习的环境也有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他们的环境中,学习及多数活动须用英语,学生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英语来完成生活学习任务。构建全英文的学习环境确不现实,但是我们通过第二课堂组织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增强英语学习的氛围。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部认真组织了各种英语竞赛、英语角、英语调频台、英语话剧社、英语电影展播、英语晨读、晚听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英语的环境,老师积极宣传,学生踊跃参与。每天处在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之中,很多同学不知不觉地便对英语产生了亲切感和兴趣,英语的输入和输出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加强。

4.0 成效及问题

该模式自2008级起,经过四个学年的完整实践,教学成果比较突出,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2008、2009、2010和2011级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一年级四级通过率分别达53.91%、55.28% 、55%、和55.79%。而2006和2007级经过两次等考后的平均通过率为49.23%。截止到2012年六月,2008、2009、2010和2011级各级的总通过率分别为81.43%、71.85%、65.01%和55.79%。达到学校大学英语通过率最好水平,在省内同等高校中也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兴趣盎然,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甚至人生也充满了信心、热情与期待。

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课程课+辅导课”的课程设置模式,平时考评和期末总评各占50%的过程管理体系,有布置、有检查的自主学习监控制度,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基于“包班制”的教学效果评估系统,课堂、实验室和第二课堂三维一体的立体化学习环境。教改的社会影响度也逐步提高,先后有10多所院校前来交流学习,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英语水平测量的的方法还比较单一,目前除了用CET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度量外,很难找到其他权威、准确、客观的度量方式。二是高年级学生英语水平的磨蚀现象较为严重,主要源于学生在大一就完成了大学英语的学习,随后三年中学习英语的机会急剧减少。三是目前我们的改革和探索主要着眼于宏观层面,对于频率效应对听、说、读、写等分项的效用尚未作仔细的实证研究。最后,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尚不能确定。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Arevart, S. & I. S. P. Nation. Fluency improve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RELCJournal, 1991,(1):84-95.

[2] Bygate, M.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Appraising the developing language of learners[A]. In J. Willis & D. Willis (eds.).ChallengeandChangeinLanguageTeaching[C]. London: Heinemann, 1996.136-146.

[3] Ellis, N. C.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2002,(2):88-143.

[4] Goldschneider, J. & R. DeKeyser. Explaining the “natural order of L2 morpheme acquisition” in English: A meta-analysis of multiple determinants[J].LanguageLearning, 2001, (1):1-50.

[5] Larsen-Freeman, D. An explanation for the morpheme acquisition order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LanguageLearning, 1976, (1):125-134.

[6] Lund, R. J. A comparison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 1991,(2):196-204.

[7]Nation, I. S. P. Improving speaking fluency[J].System, 1989,(3):377-383.

[8]Perin, D. Repetition and the informational writing of developmental students[J].JournalofDevelopmentalEducation, 2002,(1):2-8.

[9] Rott, S. The effect of exposure frequency on intermediate language learners’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through reading [J].SSLA, 1999,(4):589-619.

[10] 戴劲. 输入方式、输入次数与语篇理解[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285-292.

[11] 束定芳. 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基础阶段外语教学改革实验的一次尝试[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1-5.

[12] 束定芳,陈素燕. 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13] 文秋芳. 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002年6月特刊评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151-154.

[14] 文秋芳.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 中国外语教育,2008,(3):3-5.

[15] 周丹丹. 口语练习频次效应与注意力资源的利用[J]. 外语研究,2010,(6):50-55.

A Research on “Short-term High-densit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Frequency Effects Theory

MA Fei, HAN Wei

(Junior College,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1, China)

Based on N. Ellis’s theory on Frequency effects in SLA, we experiment on the “short-term high-density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namely, condensing two-year English education to one year and accordingly reforming the teachers’ allocation and process management. After four years’ practice, we have got some achievements and found some problems that call for further studies.

Frequency effects; College English; SLA

2013-07-10

马飞(1977-),男,陕西省西安市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韩伟(196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H319

A

1002-2643(2014)01-0062-04

猜你喜欢

二语学习者频率
振动与频率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极限频率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