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忌“得意而忘言”

2014-04-09林爱珠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9期
关键词:达蒙荷花阅读教学

林爱珠

(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4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忌“得意而忘言”

林爱珠

(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48)

本文从课堂实际教学的经验出发,总结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忌“得意而忘言”,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切忌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并提出了实现“得意”不“忘言”的对策,首先是要咀嚼语言,感受语言的独特韵味,再次要学会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积累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运用

一、“得意而忘言”将导致丢失“根本”

阅读教学切忌“得意而忘言”。“得意”,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忘言”就是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对象就是文本语言及其包含的人文因素。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急于“得意”而“忘言”,导致丢失了“根本”,教学实效甚微。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譬如下面《矛与盾》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电视里播了很多广告,你们能不能说出一些产品的广告词呢?

生:(背了一些广告词)

师:好,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现在有一瓶矿泉水,看你们能不能当广告设计师,给它做广告呢?

生众说纷纭。

师:大家认为哪位同学的广告做得好呢?

(生根据实际回答)

师:你们的表现非常好。两千多年前的楚国隆重推出两件产品,矛与盾(出示图片,板书:矛与盾),假如你们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为他们推出这两件产品,你打算怎样给产品做广告呢?

生:……

师:你们的表现太出色了!谁来读读课文,要读出卖者吆喝的味道。

这位老师显然是小看了“吆喝的味道”,如果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一无所知,就根本无法感受其中的意蕴,又何来“吆喝的味道”?这无疑是急于“得意”而“忘言”了。

二、“得意”不“忘言”的对策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得意”而不“忘言”,从而提高实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实践。

首先是要咀嚼语言——感受独特的韵味。

语言是人文、思想、情感内涵的载体,学生接受文化、陶冶情感是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语文是学语习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会显得浮躁和浅薄,就如上面举例的教学片断。反之,在教学时抓住关键的好词佳句进行咀嚼,含英咀华,课堂就会满室芳香,韵味十足,自然“得意”了。

例如:王崧舟老师在上《荷花》一课时,当孩子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发出“我觉得这个‘冒’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这样的无奈时,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咀嚼的。

师:“说不清”是正常的,“说得清”才是超常的。(笑声)既然你“说不清”,那我们就更得好好地体会体会。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纷纷举手:露。钻。长。顶。穿。伸……

师:你们说的这些字眼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一个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呢?

…………

师:不着急,美的字眼,是须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生1: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

师:迅速地长。好,这是你的感觉。

生2:悄悄地钻出来。

师:悄悄地,有点害羞的味道,嗯,这是你嚼出来的味道。

生3: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争先恐后地长出来。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也不让谁。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荷花的一种心情,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4:急切的心情。

师:冒是怎样地长?冒是急切地长。

生5: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6:非常高兴的心情。

生7:非常激动的心情。

生8:欢天喜地的心情。

师:太好了!这样长出来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有不一样的体会吗?

生9:心花怒放地长出来。

生10:快快乐乐地长出来。

生11:亭亭玉立地长出来。

师:是啊,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一个字——“冒”,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

王老师通过引领学生对一个“冒”字的咀嚼,让学生诗意地感悟了叶老先生本来就“平凡亲切”,甚至于素朴得有点寡味的文字。原来通过咀嚼语言,可以使平淡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咀嚼语言,可以使浮华浅薄的课堂变得如此充实精彩和富有诗意。“咀嚼语言”的前提是“抓住关键的词句”,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的话,课堂将会变得零散破碎,不着边际了。

其次是要品读语言——理解丰富的内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品读、实践,才能透过抽象的语言符号,品味出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是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贵在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会精读、略读、浏览以及诵读。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让学生品味语言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朋友》这一课时,就曾精彩地“三”读:“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这句话。

师:有人说,听话听音。这样吧,老师给你们读一遍,看看你是否听出了弦外之音。(教师朗读,注意突出了“茫茫人海”这个重点词。)

生:我听出了黑暗中的一点光线。

生:没有一个人为皮斯阿司坐牢,只有他的朋友达蒙。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达蒙很信任皮斯阿司,达蒙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啊,这黑暗中的一点光线就是勇敢,那就请你读读这段话,让人感觉达蒙是那样勇敢。

(老师第二次读这句话,这一次,突出“真的愿意”这个词语。)

师:这一次,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他们都有颗互相信任的心,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达蒙是心甘情愿为他坐牢。

生:我感觉达蒙是自己主动来的,不是人家请求他,他才来的,而且是真心的。

师:好,你们真正体会到了达蒙的“真的愿意”。请大家再读一遍,体会达蒙是“真的愿意”为皮斯阿司坐牢。(学生读这句话)

师: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老师三读这句话,语气又有了变化,突出的是“皮斯阿司的朋友”。)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这个朋友不是别人,就是达蒙。他之所以为皮斯阿司坐牢,是因为他了解皮斯阿司,相信皮斯阿司。(学生再次读书,又读出另一番感受。)

…………

师:如果说读书是和文中的人物对话,那么,朗读就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你看,仅仅一句话,我们就读出了达蒙的勇气、果敢、真诚。其实,你再读读,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滋味来就行,谁来试试!(一学生大胆尝试,深情地朗读出个人的体验。)

生:我也来试试。(许多孩子都举了手,教师点了多名学生读书。)

师:读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自己的体验!

崔峦老师说,改革阅读教学应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再次是要运用语言——厚实积累的能力。

语文学习说到底,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读,一是写。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和运用。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积累语言,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规律的积累、语言典范的积累。积累语言的手段多种多样,譬如:创设情境、迁移摹写、补白训练、摘录好词佳句、背诵古诗文和名家名篇等。如学习了《望月》,拓展相关描写月亮的古诗,学习了《匆匆》,拓展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设计个人名言等等。

在小学阶段,诵读固然是积累的一种主要方式。若要厚实和巩固语言的积累,更加要注重运用和表达。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乾坤任翕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引燃点,有效地启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随文练笔,恰当而有新意。比如:有位老师教《山中访友》时就自然切入:“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还有什么,你愿意和它打招呼吗?”(于是,学生和蚂蚁、蜜蜂、野花打起招呼,依照文章表达方式写话);《相片》中请学生代中年妇女写信,既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又是与读文自然联系的习作训练。

上例王崧舟老师《荷花》一文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对关键的语言进行咀嚼后,就抓住时机让学生想象写话,于是,灵动的课堂又一次由“运用语言”而高潮迭起:

“我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想让前来观看的游人们更早地看到我美丽的面孔。”

“我是一朵洁白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骄傲地说:‘瞧,我长得多美呀!’”

“…………”

“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多想找几个小伙伴跟我一起捉迷藏啊!”当其中有个孩子读完他写的话时,王老师很意外,但他很快地抓住这一颗孤独的心进行疏导,说:

“谁想跟这朵荷花交朋友?”

(生纷纷举手)

师:“不孤独,孩子,不孤独。你有朋友,瞧!他们都是你的朋友。”

教师的敏感和警觉,给了这个孤独的孩子,也给了所有曾经孤独、即将孤独的孩子们一抹温暖的精神底色。王老师真正让自己的阅读教学实现了“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的目标。

《文心雕龙》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言”乃文章之本,阅读教学只有有效地训练“言”,“得意”方立;只有切切实实地“咀嚼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嚼出味、品出意、习得法”;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才不会因“忘言”而导致丢失“根本”。

编辑∕岳凤

林爱珠(1979-),女,汉族,本科,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教材教法。

猜你喜欢

达蒙荷花阅读教学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美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贝特西.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