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的传承与营造*
2014-04-09吴碧英
吴碧英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14)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和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1]52公共空间既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的重要场所。国内外许多城市都重视借助城市设计的手段和方法来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课题以福州市为例,围绕现代城市发展中如何更科学地运用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问题进行策略研究。
一、科学定位城市文化主题,明确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向
文化主题是区域文化发展的主格调,是区域环境建设的灵魂,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需要有确定的主题或人为提炼、设计的主题,如北京的主题文化为“千年古韵”、上海主题文化为“世界博览”,西安主题文化为“东方神韵”等。根据城市特色资源形成的特质文化来构建城市主题空间形态,并围绕这一主题空间形态建设城市文化氛围,是城市文化主题定位的一般策略。城市历史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条件,承传历史文脉、反映地方特色的城市主题文化设计更具有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特点,因此,国内外许多城市注重在充分挖掘和深刻分析地域背景,发现和提取地方性元素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城市文化主题,奠定文化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基调。
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冶城、闽都,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一座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从福州的文化土壤看,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山水文化等都可以为培育福州文化个性和特色找到文化根基,究竟确定什么样的文化主题才能更好地概括福州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大优势和特色?这需要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闽都文化是福州最具地域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因此,福州文化主题定位应充分体现闽都区域特有的文脉精神、地方意识、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必须根据闽都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进行福州主题文化定位,进而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的文化主格调和文化资源开发方向。凭借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濒临东海,靠山向海,山清水秀,又有“州西北有福山”史志记载和寿山石原产地称号等自然与人文的特点,结合中国人对福寿的期许和中国文化中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诗话,我们可以在“福”主题上做更多文章。福州文化形象曾经以“福山福水福州城”、“福天福地福州游”等口号进行定位和宣传,主打“福”文化牌,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实践中我们还缺乏与“福文化”主题相关的理念一致的设计,“福”文化概念尚未进一步具象化到福州的文化环境中,在城市空间范围内还没能使众多、分散的人工符号和闽都文化符号形成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统一整体。建议更多按照广告学和美学的要求,对福州文化形象定位思路进行归纳、提炼,确保福州文化形象定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对福州文化主题和文化形象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除对城市文化形象焦点、视点、重点进行讨论外,特别是要对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等进行深入研究,弄清主要目标形象,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城市文化主题和文化形象的定位思路。
二、重视城市风格设计,培育城市文化个性
文化主题是对区域文化景观的全面概括和提炼,它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从一种宏观的角度指导全局的发展,文化主题一旦确立,就要努力将文化主题贯穿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全过程。城市文化个性体现在对历史街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对周边建筑与空间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城市雕塑、文化场馆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等。
长期以来,从福州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看,主要是对城市反复进行了经济意义上的功能定位,对城市的风格设计定位重视不足。近年来,这种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更多考虑到了福州城市建设从城市功能向城市美学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该规划在优化总体同时,着力加强了对一些重点地段的规划建设,例如,马尾新城建设中提出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山水资源,显山露水,打造天马山公园、东江滨公园、马尾船政文化长廊等公共休闲空间,建设大型文化休闲旅游区。”《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将福州古城保护区划为23处历史地段,并划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群三种类型。2013年,福州相继出台了部分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包括《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草案等。目前,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思路是比较明确的,但城市文化形象定位以及风格设计还是比较模糊的,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闽都文化内涵的体现还不够充分。例如,已有的规划并没有对新兴的房地产开发进行有效的规范;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从省城、县城、到城镇也尚未明确各自的文化定位、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色。培育福州文化个性和特色,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城市文化形象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才能形成,因此,城市文化形象建设要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有机融合。福州范围内本土的、特色的、原汁原味的各种文化,无论是古街道、古建筑,还是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意即历史的人、历史的物、历史的事等等,都是福州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需要积极地、慎重地聚集所辖范围内的最精髓的历史文化,在提取历史精髓基础上,理清特色文化,明确主题文化,突出整体发展观,实施特色共建,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精心打扮自己的“文化面孔”。
三、加强公共审美载体建设,塑造城市文化视觉系统
“城市文化的哲学本质,是一种密集空间里的心理共享。城市的密集空间,在政治上促成了市民民主,在经济上促成了都市金融,而在文化上,则促成了公共审美。”[2]79“作为一种公共审美,城市文化的主要方面应该是可视的。”[2]81城市的文化、风格与印象是通过一些公共审美载体传达的,城市广场、标志性建筑、雕塑、绿地公园、商家招牌以及街道上的路灯、长椅、花坛、栏杆、垃圾桶等等,全都是公共审美的载体,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城市主题和城市风格确定后,要着力使城市主题视觉化。加强公共审美载体建设,是塑造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重要工程。
1.提升广场景观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城市广场对于城市来说具有聚集性与疏散性、文化活动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活动展示、城市环境艺术体现等作用。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客厅”,客厅景观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特色和城市市民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的集体呈现。欧洲许多城市非常注重对城市广场空间的塑造,城市的历史及雕塑、喷泉、绘画艺术在广场建筑空间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例如,巴黎的主要广场有协和广场、旺道姆广场、卢浮宫及德方斯门前广场等;罗马以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市政广场、威尼斯广场、波波罗广场及古罗马共和广场、帝国广场遗迹而著名;佛罗伦萨则以西格诺利亚广场群而著称;威尼斯最有名的广场有圣马可广场,等等,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是这些广场具有的明显特点。
五一广场是福州标志性广场,历史悠久,遗迹众多,传说动人。位于五一广场北侧的于山是福州著名的“三山”之一,山上有揽鳌亭、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平远台等许多名胜古迹,于山南麓留存有一段明代古城墙,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远古时有六鳌从闽江口移山于此,故称于山。汉时有何氏九仙在此炼丹的故事,因此,也称九仙山。清郭雍《九日登于山》诗写:“聊复登高去,仙台一放歌。夕烟天外淡,疏雨鸟边多。秋色老如此,流年伤若何。蓬山不可接,江水落松萝。”每年九月九日,福州人多在于山登高,所以又称“九日山”。站在于山上,五一广场尽收眼底。在五一广场的中轴线上有三座建筑,一是不锈钢的大型城雕《三山高耸,一水长流》,总高23.8米,为福州的市标。二是一座汉白玉的大型城雕《八闽茶女》,周围是大型的喷水池。三是一座汉白玉的旗坛,有二层平台,平台四周围着精雕细凿汉白玉的栅栏,类似北京的天坛。广场历史文化内涵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挖掘与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把五一广场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进一步表现出来,这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可以借助六鳌故事和揽鳌亭、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等胜迹,创意建构“独占鳌头”概念;借助何氏九仙炼丹的故事创意建构“仙台一放歌,人生多如意”概念,借以吸引市民和游客眼球;建议在五一广场适当位置建造广场历史文化碑文,增强广场景观历史厚重感。
2.在公共设施建设中强化主题文化细节展示
城市公共设施被称为“城市家具”,主要包括交通设施,如公交停靠点等;信息设施,即路标、导游图、电话亭等;卫生设施,如垃圾箱等;照明安全设施,如路灯等;娱乐服务设施,如坐椅、桌子、游乐器械、售货亭等;以及艺术景观设施,如街头雕塑、艺术小品等等。城市家具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也是人们感受城市主题文化的细微场所。建议结合城市风貌整治工作,对城市交通干线的“城市家具”进行统一整治包装,融入主题文化要素,促使城市主题文化通过这些公共环境艺术景观系统得以充分的展现。
3.建设标志性雕塑
城市雕塑是城市美学中的关键元素,被称为“城市的眼睛”。一些经典雕塑可以成为城市的标记,如广为人知的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布鲁塞尔的撒尿男孩造型等。历史上福州市较为重视城市雕塑建设,例如,在城区通往外地的交通要道上分别立了四位福州历史名人雕塑,东大门有严复塑像,南大门有林则徐塑像,北大门有王审知塑像,西大门有张伯玉塑像,俗称“四老守四门”。在一些公园里,也有部分名人雕塑,如仓前公园有林觉民塑像等。福州市曾在南江滨举办过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展品已形成雕塑主题公园。林军等市人大代表曾就福州市名人雕塑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建设福州名人雕塑公园的建议》。针对该建议,福州市园林局表示认同,认为可把历史科普(名人雕塑)公园的建设列入福州市园林绿化建设储备项目;福州市规划局也表示:名人雕塑公园的建设可结合目前的雕塑主题公园一并建设。目前福州还缺少审美意义上的城市雕塑,缺少具有优秀艺术品质以及内涵丰富的标志性雕塑。因此,建议在雕塑主题公园中建设能将生活、艺术、科学、技术、时代精神和福州大众情感融于一体的城市代表性雕塑,并进行宣传,使之成为福州的新标志。另外,随着城市发展,福州市一些名人雕塑所在路段或公园面临改造,这正好是提升雕塑符号化品质的重要契机。如在则徐广场上的林则徐塑像因福州地铁建设面临拆建,可以结合地铁站点周边建设进行重新设计,聘请高级别的专业人员进行创意制作。伴随城市扩展,福州四面八方的大门外移,也可以考虑建设能体现闽都文化元素的雕塑。标志性雕塑不一定要宏大,但一定要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艺术的魅力是最好的标志。
4.推动标志性建筑符号化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风格最重要的视觉识别之一,是人们认知城市的最直接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与社会价值。古民居、古寨堡及仓山老洋房等都富有福州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三坊七巷建筑群落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建议研究设计闽都建筑博览一日游项目;在这些建筑中举办一些文化活动,重新引导群众认识、欣赏经典之美;把这些建筑实体转化为对外宣传的标识性符号,如图片、邮票、画册等。
5.神话传说资源的古为今用
神话传说在民间生生不息,体现着文化传承。推动神话传说资源古为今用,也是我们在进行城市历史文化氛围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工作。福州是一个拥有众多神话传说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几乎每一个著名的山水形胜都附着优美的神话传说。此外,英雄传说、民间风俗、巫术等也有着丰富和多样的神话传说资源,它们为山水增添了奇诡色彩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闽都文化的物质和精神特质。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这些重要的传说资源被不同程度遮蔽了,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节俗、城市神话资源等缺乏进行深度开发。例如,福州多山,“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内”,是福州的地理特色,有“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民谚。福州三山除了作为风景区以及作为体育锻炼运动场外,似乎没有发挥其他的功能,神话传说与人文景观非常缺失。我们提出大力发掘神话传说资源题材的两条思路:一是对闽都神话资源类别、载体、文化象征等进行深度研究,呈现神话传说的美好故事,把福州的山山水水变成大大小小的“文化场”,同时梳理出根脉意识。二是把神话传说转化为各种风物的具象,提升为旅游资源。
城市视觉系统是一种有机体。因此,城市视觉系统的塑造不能忽略生命的元素与细节结构,城市的主题就通过这些公共环境艺术景观系统形象显现出来。有了这种主题公共艺术视觉系统,才能对人们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让人过目不忘。
[1]郭恩章.再议城市公共空间[J].北京规划建设,2010(3).
[2]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