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协商民主实践视阈与民主协商原则

2014-04-09赵国付胡相峰

关键词:民主协商民主党派协商

赵国付, 胡相峰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启了协商民主实践。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形成,人民政协是我国推行协商民主实践的主要渠道。中国共产党坚持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统一,努力推动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其利益诉求,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意识到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协商民主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彰显了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研究周恩来的协商民主实践视阈和民主协商原则对于今天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协商民主实践视阈

周恩来积极致力于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他具有丰富的协商民主思想并积极付诸实践。周恩来协商民主实践视阈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不同而有所差异。周恩来的协商民主实践视阈主要表现如下:

(一)开展党际之间协商民主。

中国共产党素来重视与各党派的友好往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极开展与各党派的协商对话。周恩来坚持把协商民主思想贯穿到党派合作的实践中,以此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1、寻求与国民党协商民主:勇气。协商民主较早体现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中。“二七”血案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有强大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国共合作符合两党的自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国民党开展协商民主体现了周恩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勇气。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周恩来亲自参加了两次国共合作,并成为协商民主的卓越实践者。

为了取得国民革命的胜利,周恩来积极教育广大民众和共产党员与国民党开展真诚的协商民主实践。1926年12月10日,周恩来在《国民革命及国民革命势力的团结》一文中强调:“目前广东的民众组织,大家都承认有集议和建议权了。在党政府方面,须指导这些民众团体的集议和建议,在民众方面,亦因晓得国民党的最近政纲为各阶级民众目前最急迫的需要”,“故民众团体应帮助党政府积极宣传这个政纲及次第施行这个政纲”[1]。周恩来在这里已经认识到,民众的集议和建议对于国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11日,周恩来在《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一文中再次强调:“我们除宣传主义外,还时时有将政见宣布的必要。不过在现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下,我们的政见和批评是属于善意的,希望党政府能予以容纳。”[2]4可见,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为了促进两党合作和推进中国革命的进程,周恩来倡导与国民党开展真诚的协商民主工作。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为了保证抗日工作的顺利进行,周恩来积极寻求与国民党开展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具体的实践表现)。1935年6月,周恩来与毛泽东、朱德等已经联名发布《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和蒋介石卖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周恩来还受中央委托,统一主持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工作,并积极参与领导我党与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工作。1936年4月,周恩来同张学良举行肤施会谈,取得了重要成果。同年9月,周恩来致信蒋介石,呼吁蒋能“从过去之误国政策抽身而出,进入于重新合作共同抗日之域”[3]511。不久,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又说:“对一切白军遇接近时,先由我方试派人员携带要求建立反日统一战线而态度诚恳的信件,……以期沟通双方。”[3]518“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谈判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的和谈协商下得以和平解决。为进一步促进和巩固两党合作成果,周恩来继续在西安、南京、上海等地与国民党谈判代表乃至蒋介石本人进行真诚协商,促进了抗战事业向前发展。

总而言之,周恩来立足民族大义,力促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精诚团结,注重与国民党开展协商,初步展现了周恩来的协商民主实践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2、拓展与民主党派协商民主:真诚。民主党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团结对象,如何发挥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真心实意,取长补短,凝聚智慧。周恩来坚持运用协商民主的方法,加强与民主党派的沟通与协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与民主党派开展协商是周恩来的重要任务。周恩来同民主党派人士一直保持着友好联系,经常邀请他们座谈、茶叙,与他们一起分析、探讨政治、军事形势,听取他们对时局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同民主党派人士真诚交谈协商,提高了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1946年1月,周恩来在《关于国共会谈的经验教训》中曾说:“我们希望,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对于国家人民的大事,能在协商的空气中求得解决。”[3]5181949年9月7日,他又强调:“新民主主义议事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前经过多方协商和酝酿。”[4]129正是由于周恩来真心实意帮助和支持民主党派积极开展工作,主动倾听民主党派建议和意见,并在民主协商中彰显其先进性和正义性,才得到民主党派的真心拥护。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拓宽、丰富与民主党派的协商途径和形式,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协商民主也呈现出新特征。周恩来认为,要通过协商民主形式发挥各党派的进步性和发展它们的联合性,他说:“各民主党派对于中央人民政府所执行的各项重要政策,都经过了充分的协商,取得了一致的意见。”[5]39由于各民主党派真心诚意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大家要彼此看到别人的长处,保持各自的长处,去掉短处,互相学习”[5]28,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与合作共事之中得以具体展现。新中国建立前夕,在筹建第一次政协会议时,周恩来就特别要求新政协的组成要照顾到各个方面,要使这次会议体现出广泛的代表性。1962年初,周恩来又对民主人士强调:“今后要把事情搞得更好,大家要共同负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主党派要负起监督的责任……在执行过程中,民主党派要进行监督、提意见”[5]395,而政治协商会议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协商提供了较好平台。

总而言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立足于党派之间的协商民主精神,周恩来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凝聚各党派的智慧,力求使党和政府的决策建立在广泛集议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实效性。

(二)注重同人民群众协商民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和践行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6]而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好楷模,这在他积极有效开展协商民主的实践之中得以展现。

1、敢于接触人民群众:前提。周恩来认为,开展协商民主实践的前提是要敢于和经常接触群众,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仅仅依靠党的文件而生活,要深入群众,把党的方针和政策带到扩大到群众中,同时把群众的意见正确地反映到党内来,因为只有到群众中去,才有条件与群众协商,到群众中去我们才能从“与政府不同的角度去接触广大人民,接触实际,看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得恰当,做错了没有,有什么缺点,有什么偏差。就是说可以去找岔子”[5]207,我们要主动“听听群众在谈些什么,想起什么”[7]625,一旦我们脱离群众,那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犯路线错误。所以,周恩来一再“要求在中央工作的同志以及省、地、县、区的各级领导,思想上一定要警惕,要接触实际,接触群众”[5]209。只有经常接触民众,才能更好地同他们进行协商,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和服务他们。敢于接触人民群众是践行协商民主实践的前提和条件。

2、善于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态度。周恩来认为,深入群众就是要听取他们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发扬协商民主精神。为此,周恩来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要谦虚起来,发扬民主作风,要不耻下问,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勤于听取群众意见,即使是领导者也要向群众学习,汲取群众经验。周恩来说:“要造成一种风气,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5]324可见,在周恩来看来,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事前和群众商量,防患于未然,才能把事情办好,这展现了周恩来对于协商民主的积极态度。

3、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境界。人民群众向我们党和政府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是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权利,亦是人民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方法。周恩来认为,党和政府只有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他说:“我们不怕揭露,即使揭露错了一点也不要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有好处。政府应该让人民代表批评自己的错误,承认应该承认的错误。”[5]208周恩来坚持,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凡是正确的,可行的,都应该认真采纳。凡是我们做错了的,不可行的,就要积极改正,使我们的工作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之上。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体现了周恩来之于协商民主的崇高境界。

总而言之,周恩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注重同人民群众开展协商民主工作。他认为,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真正地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协商民主,是否敢于接触人民群众,能否善于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能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开启国际协商民主。

世界日趋一体化、全球化,协商民主已经不能囿于狭隘的一国之域,协商民主已经在国家(国际组织)之间有效展开,即如陈家刚先生所说:“通过参与和对话机制保证治理的实施,确保公正和理性原则的实现,协商民主政治为全球和地方治理提供了充分的实践空间。”[8]其实,周恩来早已开启了生动活泼的国际协商民主实践,并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石。周恩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者和积极的倡导者,他把该项原则视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坚实基石。1953年12月底,周恩来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说:“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者注),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5]1181972 年初,周恩来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宴会上又强调中美两国应该“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5]476。可以看出,周恩来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协商民主的坚实基石,并视为推动中国外交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2、团结、协作:目的。世界上存在两个阵营,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都是中国人民团结和联合的对象。1957年1月,周恩来在访问波兰时对哥穆尔卡说:大家还在摸索道路,多少都会犯些错误。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9]。1955年4月,他在亚非会议上又强调:“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够协商解决。”[5]151-152可以看出,为了促进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协作,周恩来注重以协商民主的方式去解决国际问题和国际争端。

3、求真务实:风范。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亦体现了周恩来开展国际协商民主工作的精神风范。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就曾强调,要坚持科学办外交,“外交不能乱搞,不能冲动。遇事要仔细想,分析研究”[10]5,中国人办外事要讲究一些哲学[10]327,这体现了周恩来在外交事务中对“真”的追求。同时,周恩来在国际协商民主工作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这在国家建交、边界谈判、国际争端等问题中都有生动体现。周恩来坚持,人和人之间有不同,国家、民族也有不同,所以我们应当经常接触,沟通思想,“要保持平等协商的权利,不能脱离各国的实际”[10]73。周恩来在国际协商民主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范,促进了中国外交事务的有效开展,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综上可知,周恩来具有丰富的协商民主思想和卓越的协商民主实践,他把协商民主思想巧妙地运用到政党协商、人民群众协商和国际协商的三个层面的实践中,促进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二、民主协商原则

民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生动的实践展示形式,周恩来的民主协商实践立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周恩来秉持了鲜明的民主协商原则。

(一)以民为本、不动摇:价值。

周恩来坚持“以民为本、不动摇”的民主协商原则,他总是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判断协商民主制度的好与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民主协商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周恩来经常强调,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应该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永远不与群众隔离,要把向人民群众学习和帮助他们视为自己的修养要则。所以,周恩来强调:“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2]241可以看出,“以民为本,不动摇”是周恩来民主协商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价值取向。在周恩来眼里,离开这一原则的协商民主只能是少数人的“民主”期盼。

(二)相互商量、不独断:气量。

民主协商有效开展需要具备一个基本要件,应该坚持“相互商量、不独断”的协商原则,就是遇事要学会民主协商,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开展工作,这展现了一个人的气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唯一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在中共领导下参与国家政治。周恩来对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一视同仁,从不独断专行,对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总是真诚坦白、主动沟通和协商。周恩来在谈到党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领导时说:“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个人。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从工作上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决不能个人自居于领导地位”[5]392,否则,我们的民主生活就不够活泼,我们之间就会出现隔阂,从而妨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贯彻。所以,周恩来强调:“任何政策的决定或改变,任何政策中之正确的部分或错误的部分,必须适时地不但向干部而且向群众公开指出,才能得到群众的了解和拥护而成为力量。”[2]301可见,在周恩来看来,只有发扬民主作风,推崇协商精神,不搞独断专行,我们党和政府的协商民主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协商实践才能有效推进。

(三)求同存异、不独霸:雅量。

相互让步,求同存异,兼容并蓄是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方法。协商各方虽然利益诉求和愿望有所不同,但在共同利益要求和主要政策上是能够取得一致的。周恩来眼里的民主协商并不以消除差异为前提,也就是说民主协商坚持了“求同存异、不独霸”的协商原则。

“同”和“异”是我们处理问题和民主协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协商中要会求“同”,善于找“同”,乐于存“异”,也就是要善于包容各种观点、思想和信仰。每个人(包括组织)的境遇有差异,很难完全一致起来,主要是找共同点,而不是努力去掉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应该保持“求同存异”思想。据此,周恩来在说明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人选时指出:“政协不是一盆清水,如果是一盆清水就没有意思了。”[4]262可以看出,周恩来反对那种寻求没有差异的想法和做法,要求在民主协商的实践中学会妥协,而不能独霸专行。其实,允许差异的存在,就意味着不独霸。周恩来坚持的这种“求同存异、不独霸”的民主协商原则,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作风,展现了他宽宏的气度和雅量,是一种具有中国韵味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

(四)划大圈子、不封闭:品格。

在民主协商中的实践中要积极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善于打破个人主义的小圈子,避免“单打独斗”。“划大圈子、不封闭”是勇气,亦是智慧,体现了共产党人高贵的精神品格。

周恩来勇于和善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他认为:“一个人坐在房子里孤陋寡闻,这样不行,应该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往来,说服教育人家,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2]330党和政府的协商民主内在地要求我们要划大协商的圈子,不能搞封闭主义,不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圈子里边,因为“有不同意见的人跟我们来讨论、争论,真理才能愈辩愈明”[5]123,才能不断提高大家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才能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推进。

三、结语

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实现范式,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认同和接纳。周恩来的协商民主思想在政党协商、人民群众协商和国际协商三个层面得以实践展示。周恩来的协商民主实践秉持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原则,展现了相互尊重和谅解的和谐理念,高扬了“有序参与”的民主精神。周恩来是共产党人推进协商民主制度之先驱,是躬行协商民主实践之楷模,对于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具有示范性。当前,研究周恩来的协商民主实践视阈和民主协商原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完善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1] 周恩来政论选: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12-113.

[2]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 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1).

[7] 周恩来传: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625.

[8]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60.

[9] 石仲泉.周恩来的卓越奉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306.

[10] 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民主协商民主党派协商
村民自治的协商民主路径研究
断裂、联结与重构:群团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民主协商的治理空间与竞合嵌入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基层民主协商不仅仅是“协商”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