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
2014-04-09刘洋
刘洋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钢琴演奏的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到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又涉及到外部动作技能的学习。当代音乐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包括刺激——反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包括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
布鲁纳是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他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以及定向来形成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的过程。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家更强调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或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存在的内在逻辑结构。因此,布鲁纳的这种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把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关联起来,这会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了新的意义,从而发生了认知学习的实质变化。这一学习理论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根据这一观点,钢琴演奏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经验以及由这些音乐知识和经验已经使其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认知结构,而且教学中要关注将要学习的音乐材料本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这两种结构在某种音乐特征上是否会产生相应的关系。最后,教师应当努力发掘这种关系并将其有效地联系起来,这样教学的内容才能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
奥苏伯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概念、原理以及事实信息的意义理解来进行的,其真正的目的是在于理解语言文字所代表的实质性内容。根据这一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而且要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理解音乐审美的意义。比如,首先让学生理解旋律的意义。教师应当将音符看作是音乐语言中的文字,而旋律就是基于这些音符文字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的意义。音符这种特殊的文字虽然不同于人类语言那样通俗易懂和显而易见,但是却意义宽广,能够让人产生联想。因此在钢琴演奏的音乐审美过程中,演奏者对旋律中音符之间的关系的感受会有所差别,但是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比如从音乐音响的层面来说,音符的感受至少是遵循音乐基本属性的“联觉对应规律”[1],只有弄清楚了音符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音符语言的含义。其次,在钢琴演奏的审美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音乐结构的解释来理解音乐的意义,钢琴演奏者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乐曲结构细节的把握,如触键、分句、音色控制等,更重要的是对整部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使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更加完整、节奏更加紧凑以及艺术表现更加合理。由此可见,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教授学生通过理解旋律中的音符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对于增强学生对作品中旋律构成的不同联想,对于学生音乐审美学习中对音乐意义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加涅的记忆认知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
认知学习理论是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的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所受到的刺激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受器官,并通过感觉器官进入神经系统,这样就形成了信息进入学习者大脑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非不同的结构,而是同一结构发挥作用的不同方式而已,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检索回到短时记忆。当新的学习内容需要借助于学习者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时,这些原先学习的知识就从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并重新进入到短时记忆中。这一神经传导信息的活动产生了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到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说教师了解到学习者有了认知的结果。
加涅的记忆认知学习模式是汲取了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学习过程的优点而提出的,是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模式。这种记忆认知理论使音乐记忆技能的培养首先要注意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训练时间,其次还应该注意有选择性地运用增强音乐记忆的方式,如音乐材料的复述、音乐材料的精细加工、已知音乐材料的组织编码等。音乐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是正确处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选择音乐知识或技能运用方式来有效地提取记忆中有用的信息,从而到达加强音乐记忆的效果。这种学习模式对钢琴演奏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它培养演奏者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音乐记忆的能力和对音乐记忆信息提取的能力,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增强学习者读谱和记谱的能力。
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
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研究起始于儿童是如何获得社会行为(包括合作、竞争、道德和伦理等)的社会反映,这一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即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为三种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第一种是直接强化,意指当观察者正确重复了一种行为后就直接给予强化,如演奏者在正确弹奏完一部钢琴曲后,教师给予直接评价加以强化。第二种是间接强化或替代性强化,如教师在表扬某一个演奏者时,其他个体也会因此而受到鼓励和模仿,这一功能可以唤起其他个体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这就是替代性强化。最后一种是自我强化,是指个人行为表现符合或者超出自我标准而带来的强化。比如钢琴演奏者为自己设立一个未来的成绩标准并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和自我批评,这种强化还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即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的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或超出这一标准时,就完成了自我强化的过程。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现实的钢琴演奏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学习者首先观察教师的行为后产生模仿或者说是崇拜,这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正确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建立其自身内部的价值观和兴趣的驱动,对教师而言可以促进其教学热情的提高,对学习者而言可以增强其学习的热情。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才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2]。由于个体的经验不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差异,因此产生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对于建构主义者而言,他们更关注如何利用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并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有五个方面:(1)认为材料知识是对客观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并非是唯一正确的参照,因此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要鼓励学生发挥积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要只是拘泥于音乐作品的本身意义。(2)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钢琴演奏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打好音乐专业知识基础,才能有助于建构属于自己的音乐体系并形成自我音乐风格。(3)强调在教学中的多向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即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丰富和多向化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师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共同进步。(4)建构主义的学习阶段分为初级学习阶段和高级学习阶段两个层次,钢琴演奏教学中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音乐学习的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5)建构主义理论注重活动性学习对学习者的重要作用,钢琴演奏的学习尤其要注重技能的学习和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因此,演奏者要掌握好基础的音乐知识,注重音乐技能培养的过程,使音乐活动的目的产生一定的效果。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音乐学习的本质,揭示音乐学习的规律,并深化教学改革来构建学习者的艺术素养。
钢琴演奏的学习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存在很多规律影响并规范着演奏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认知学习理论对钢琴演奏教学的启示,对学生发现和掌握音乐规律并在音乐技能的展示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最终有助于学习者形成稳定的艺术风格和对音乐艺术美的不断追求。
[1]周海宏.音乐及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珍,张建伟.再论构建主义学习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3).
[3]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