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操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研究

2014-10-23颜维宝

关键词:表象体操动作

颜维宝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0 前言

自美国心理学家Suinn教授提出“表象训练”这一心理训练方法以来,人们经过几十年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表象训练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被体育工作者运用于各种体育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1]。由于体操教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决定了在体操教学中方法的运用要合理、有效。由于体操运动技术较为复杂,内容多难度大,难以掌握,造成了学生学习动作缓慢,技术动作不规范,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不能完成动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体操教学中进行了表象训练的实验,以期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体操课的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男生体操普修课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人数均为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法、表象训练法的专著以及文献,较详细地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本次实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以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2.3 实验研究法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男生体操普修课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为统一人数各组均为20人。两个组的教学项目、教学人数、教学时数、场地与器材和考核标准都是相同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分解教学→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完整教学→纠正错误→技术定型→技术考核。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法教学,即在常规教学法的基础上应用表象训练

1.3 表象教学过程设计

1.3.1 准备阶段进行放松训练,使全身处在放松的状态下。

1.3.2 分段式表象训练

通过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设计,让练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片段式有针对性的记忆强化训练。

1.3.3 完整动作的表象训练

结合图示或图片的分析与讲授,再次进行表象加强训练;课余每天进行一次5~10分钟的训练,最好是在睡前进行。

1.4 调查结果对比

实验开始前,对学生体操技术动作的基础情况进行调查。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体操基础情况对比表

表1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体操技术动作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体操基础没有显著差异,具备本次实验的前提条件。

1.5 测试方法

经过三次课堂教学,记录每次课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在三次课结束时,对每名学生进行单个动作的考核。

经过12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四个大项成套动作的技术考核。两组考核标准统一。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象训练法”在学习认知阶段的影响

表2 两组学生在三次课内7个单项动作学习掌握情况对照表

在学习体操技术动作开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动作概念,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就必不可少了。然而,一般的讲解和示范只能建立起简单而模糊的动作概念,不能对学生形成一个强效稳定的记忆。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见表2):实验组在三次课中的完成率分别为11.4%、45.7%、36.4%;对照组在三次课中的完成率分别为7.9%、22.9%、51.4%。实验组有57.1%的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是在前两次课内,主要集中在第二次课上;对照组只有30.8%的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是在前两次课内。从两个组的未完整率看,实验组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表象训练法”在体操教学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运用表象训练法学习体操运动技术时,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之初,需以分解示范、讲解结合辅助练习让练习者通过视觉和听觉初步形成视、听觉表象,为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打好基础。在具备了一定的视、听觉表象后,教师就要指导练习者反复练习以便使练习者具有完整的本体感觉。进而指导练习者结合表象训练去实际练习,发现或找出两者之间不同的地方,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此加强对动作技术的掌握。

2.2 “表象训练法”在学习掌握阶段的影响

表3 两组学生所学7个单项动作成绩评定结果的均数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各项客观指标都优于对照组。通过T检验,P<0.05,从成绩分布上看,实验组成绩都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在7个单项考核成绩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表象训练法在较短时数的教学效果要高于一般教学方法。

体操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大脑活动逐步形成分化抑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动作技术出现多余动作或重复动作,进而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运用表象训练法对错误技术动作进行改进,逐步实现表象训练。运动心理学研究认为:“表象分为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前者是动觉表象,后者是视觉表象;运用视觉表象主要是辨认错误,运用动作表象主要是去修正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效性更强。”[2]教师使用表象训练法纠正错误时,通过对比分析的手段使学生根据视觉表象来清楚地认识到错误所在,然后建立起正确动作的视觉表象,结合反复练习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正确动作记忆,从而达到纠正错误、掌握技术动作的教学目的。

2.3 “表象训练法”在学习提高阶段的影响

表4 两组学生四项成套动作成绩评定结果的均数分析

由表4得知,在体操四个项目成套动作的成绩表现中,实验组技术动作优秀5人,占总人数的25%;良好6人,占30%;中等7人,占35%,不及格0人。而对照组优秀2人,占总人数10%;良好4人,占20%,中等10人,占50%;不及格1人,占5%。比较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学生成绩等级主要集中在优秀和良好,而对照组的学生成绩等级主要集中在中等。这说明实验组采用“表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一般教学效果(p<0.05)。

学生在学习提高阶段,大脑正处于神经兴奋和抑制的高效阶段,动作技术的形成也更加稳定和准确。在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动力定型后,要求学生要经常练习加以巩固,否则刚建立的技术动作定型会逐渐消退。充分利用运动表象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和关节建立的感知记忆,在内部信息的不断反馈中,中枢神经对技术动作进行强化,促使技术动作自动化。

2.4 “表象训练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表象训练能够促进学习环境的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表象训练会产生一定的运动需要,运动需要促使其得到运动满足,从而激发运动兴趣[3]。兴趣使得学生对运动产生渴求与掌握的需要,进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在体操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大脑能够形成快速的动作分化和信息反馈,建立完整的动作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兴趣,有意识地运用表象训练,促使技术动作的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巩固和提高。实践证明通过表象训练的学生,有完整、清晰的动作概念,对动作技术环节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和全面,在练习开始之前就都想亲自实践一番完美表现自己了。

2.5 “表象训练法”对体操学习中恐惧心理的影响

在体操教学中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由于学生事先预料或意识到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这种危险信号在大脑中形成了表象记忆,在自己进行相应练习时,大脑就会出现这种记忆,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进而不敢去练习动作。

表象训练能够调节人的情绪,还能够起到生理唤醒的作用。有一些学者提出,成功完成动作的表象,能够增强动作练习者的信心,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当前的任务,甚至还有助于消除肌肉酸痛和单调乏味的感觉[4]。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正确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分阶段针对性的表象训练,以此来增加学生对动作过程记忆和概念的理解,从而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首先通过视觉与听觉器官感受和体验各种动作的心理模拟练习,使学生在加强本体感觉时模拟肌肉感觉;其次要求分阶段清晰、真实地回忆动作在运动中各种感觉体验;最后要求学生进行对表象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随意控制表象的能力。通过讲解示范结合表象训练方法,不断淡化恐惧的表象,最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表象训练的学生在体操学习中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明显强于运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学生,这也是运用表象训练法在短时间内掌握体操技术动作的关键所在。

2.6 “表象训练法”对体操学习中保护与帮助的影响

体操教学的惊险性和独特性,使学生在练习时会有很强烈的感官刺激,既兴奋又害怕。所以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保护与帮助,以此来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达到尽快完成动作的目的。

表象训练法针对保护与帮助的特点可进行独立训练,在动作表象训练中,我们对动作过程已经有了清晰的记忆和完整的概念,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个表象记忆进行二次表象训练。在第一次表象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表象的训练,既能对第一次表象进行强化,又能对第二次表象进行记忆,同时可以随时中断二次表象训练,以控制保护与帮助的表象形成;根据保护与帮助的特点我们又可以分阶段去进行表象训练,这样就能在想象的空间内任意控制保护与帮助的速度和方法,随时检验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手法、站位以及用力等是否合理规范,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熟练准确地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由于表象训练能使运动系统内感受器官的敏感性增高,注意力更集中,有利于感知觉动作程序的建立和运动的逻辑理解加强。针对高校体操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多、课时较少、动作惊险的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表象训练法比常规教学法有明显优越性,尤其适用于那些动作复杂且有一定难度的体操项目,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准确、完整的动作表象。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对加强保护与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克服恐惧心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建议

(1)表象训练法要与动作实践紧密结合,相互配合进行,因为动作技术的形成与掌握是以动作实践为基础。表象要服务于实践,实践又要联系表象,二者只有密切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表象训练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为了达到表象训练的预期效果,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表象训练的环节和步骤以及准备与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图示等资料;其二在训练过程中用语言提示法引导学生,根据表象训练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和把控[5]。

(3)表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应根据动作特点分阶段进行,特别是对保护与帮助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使伤害事故不易发生。

(4)表象训练法既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结合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教师灵活有效地应用表象训练方法,将对体育教学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杨熙.浅谈乒乓球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J].运动训练学,2013,(3):36,38.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险峰,薛瑞妮.表象训练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2010,(9):103 ~104.

[5]高威,高广泉.表象训练法在普通高校女生网球选修课的实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62 ~264.

猜你喜欢

表象体操动作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体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思维体操
画动作
思维体操
动作描写不可少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